麗麗
左宗棠將軍雞
大多數(shù)在中國大陸長大的人從來沒聽說過這道由50年代一位中國臺灣廚師做的菜,事實上它與左宗棠(這道菜名字的來源)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
上世紀(jì)70年代,這道菜的創(chuàng)造者把它帶到了美國,受到了亨利·基辛格的喜歡,于是突然,它的受歡迎程度激增。各地的中餐館都開始仿制這道菜。味道慢慢地從原來的成味和辣味轉(zhuǎn)變成了甜味。有人認(rèn)為很多美國人喜歡甜味,一直到它變成了現(xiàn)在的酸甜味雞肉。
我敢確定左宗棠故鄉(xiāng)湖南的人民從來沒聽過這道所謂的湖南菜。
“雜碎”
中國人所說的“雜碎”是指動物器官一起切碎食用,而西方人不吃器官和內(nèi)臟,所以美國人所說的“雜碎”是指卷心菜、豬肉條、豆芽、芹菜、青椒、洋蔥等不相配的一堆食物一起炒成的食物。
可以想象,這道菜是沒有標(biāo)準(zhǔn)的,任何一家餐館都可以把邊角料做成雜碎。梁啟超在1903年訪問美國時,嘗過這道菜,留給我們的評價是:“那些吃這道菜的人缺乏烹飪技巧。中國人永遠(yuǎn)不會碰這樣的菜?!?/p>
(這是)一種“想象出來的正宗中餐”,實際上在中國根本不存在。對美國人來說,這道菜在20世紀(jì)中期成為了標(biāo)志性的中國菜,盡管它的烹飪形式越來越不中國,但它卻越來越被認(rèn)為是正宗的。
春卷
春卷可能是外國中餐館最受歡迎的開胃菜之一。表面上看,春卷脆脆的、有金黃色的外殼,里面主要是豆芽和卷心菜,但當(dāng)你把它放進(jìn)嘴里時,你通常會發(fā)現(xiàn),春卷炸過了頭,要是你咬到這根短棒狀的食物中間,你很可能會咬出一嘴油。正宗的春卷應(yīng)該是薄皮少油,有豐富的餡料。
雞肉或牛肉炒西蘭花:西蘭花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食材,而且并沒有很多人吃。
蟹肉芝士餛飩或者其他形式的芝士餛飩:所有有芝士的食物都不是正宗中國菜,因為中國只有極少數(shù)地方常吃芝士。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有乳糖不耐受。中國人做餛飩會用到不同的食材。
中國沙拉:如果你在海外中國餐館的菜單上能看到新鮮沙拉,那肯定不是正宗中國菜。中國傳統(tǒng)菜系根本就不吃沙拉,哪怕有也很少,只存在于中國的外國菜餐館里。
冰茶:海外中餐館很多都有冰茶。新鮮加冰的紅茶加糖也好不加糖也罷,在中國大陸幾乎找不到,除非是在游客飯店里。
牛肉炒面:要看地方,可能會有你吃過的食材蓋在炒面上端上來,但味道(跟你吃的同樣食材)很有可能大有差別。
據(jù)中國最大的外賣平臺——關(guān)團點評發(fā)布的報告顯示,目前在海外有超過60萬家中餐館。2017年,北京烤鴨品牌大董、慶豐包子鋪等至少16個中國知名餐飲品牌成功打入國外市場。
去年年底,大董在紐約開設(shè)餐廳時,在營業(yè)的前兩個小時內(nèi)就收到了2500份訂座,這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食品在海外極其受歡迎。
報告還指出,火鍋是國外市場最受歡迎的品類,占總量的34.2%。川菜,以及一些中國小吃和快餐緊隨其后,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中國街頭食物必點:
烤肉
你可以在中國的街道上找到一種食物——烤肉。你可以在餐館里找到這種肉串,還有街頭小販的手推車上也有。它們以辛辣聞名,而且是用木炭烤的??救鈳缀蹩梢园魏畏N類的肉,包括燉豬肉、雞肉、牛肉,甚至內(nèi)臟。
涼菜
這道菜名為涼菜,字面意思是“cold dish”。所以,可以想見涼菜會包含各種各樣的食材,通常是各種冷蔬菜,如黃瓜、青豆和卷心菜等,但也沒有固定的配方。為了調(diào)味,蔬菜通常在上面加上醬汁,豆腐和花生。如果你想吃健康的食物,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豆花(豆腐腦)
豆腐本身淡而無味,需要調(diào)味料才能增味。不過,豆腐是中國菜的主角之一,甚至可以出現(xiàn)在甜點中!有一種很受歡迎的甜點是豆花,它是由軟豆腐和糖或甜姜汁做成。如果你想讓豆花更有味一點,你可以在上面加上醬油、辣椒和花生。
這不是面:羊肉泡饃
這道菜來自西安,是一道傳統(tǒng)的燉菜,叫泡饃。雖然通常是用羊肉做的,但也可以用豬肉或牛肉。這道燉菜的有趣之處在于,肉湯里沒有面條,而是漂浮著一些未發(fā)酵的面疙瘩。在它旁邊,你通常會發(fā)現(xiàn)有腌蒜和辣椒醬可以作為泡饃的配菜。如果你想吃點熱乎乎的東西來保暖的話,這是一道很好的菜。
最萬能的菜:包子
在選擇是吃頓飯還是吃點甜食的時候……為什么,不可以兩者都吃呢?包子是中國傳統(tǒng)食物,有點像圓面包,十分蓬松。包子里通常有蔬菜和肉,一般是烤肉。不過,如果你想吃甜一點的,包子里可以是紅豆沙或者流心奶黃。如果你對吃什么感到難以抉擇,包子就很百搭而且令人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