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鴻
唐玄宗晚年沉溺聲色,疏于朝政。身為宰相的張九齡上書勸諫,反引起玄宗不悅。朝中小人趁機誹謗、排擠他,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被貶后,張九齡作《感遇》十二首抒懷。下面品讀《感遇·其一》,體悟詩中寄寓的情感。
■詩歌先讀
感遇·其一
[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①,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②,自爾為佳節(jié)③。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④相悅。
草木有本心⑤,何求美人折!
注釋:①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葉披拂。②生意:生機勃發(fā)。③自爾:自然地。佳節(jié):美好的季節(jié),指上文提到的“春”“秋”兩個季節(jié)。④坐:因而。⑤本心:天性。
■詩意放送
我本生于南國,那里春有佩蘭,秋有玉桂。
春日嫵媚,佩蘭茂盛紛披,莖葉鮮亮潤澤。若有溫煦的風吹來,佩蘭便婆娑起舞,香氣四處彌漫。秋日明麗,玉桂綻出新蕊,桂葉深綠,桂花瑩白或淺黃,若有秋月映照,就更顯皎潔明凈。
有了佩蘭與玉桂的勃勃生機,春天與秋天便成了最美好的季節(jié)。
屈原曾留下“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的佳句。在我看來,秋桂比之于秋菊,其清雅脫俗,更勝一籌。有了春蘭與秋桂的陪伴,一生就不會落寞與孤寂。
山林中的隱士,春天時在洲渚采擷木蘭,秋天時在高崗采摘桂花,用它們制成香囊,芬芳四溢,怎能不讓君子生出仰慕之情?
本朝男女,甚愛牡丹。雖然我現(xiàn)在謫居荊州,卻依然能記起當年洛陽賞花的盛況。上有帝王的青睞,下有文士的贊譽,達官貴人、名門閨秀無不為之癡迷。
而我,卻獨愛這春蘭與秋桂。雖然它們不如牡丹絢爛嬌艷,卻多了幾分高潔雅致;沒有牡丹的傾國傾城,卻獨占幾分清新靜美。
山澤中的春蘭與秋桂,浸潤著細雨與清霜,濡染著清風與月色,有潺潺的流水洗濯著它,有朝霞暮靄沐浴著它,它們的顏色更加光潔,它們的質(zhì)地更加純粹。如果它們受眾人追捧,名重一時,價值千金,恐怕也會沾染塵俗之氣,逐漸褪去本色。
春蘭與秋桂暗自吐露芬芳,盡顯它們的天性,又何須權貴的垂青與美人的攀折呢?
我現(xiàn)在身處僻遠的江湖,“文壇領袖”“開元名相”的美譽已成過眼云煙,就讓我以春蘭秋桂自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