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農村學校,幾年前,小學部教學質量一直在全市的低位徘徊,與初中部位居全市前列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一突出問題成為影響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最大障礙,引發(fā)我們思考能否通過學段之間的有效銜接,提升小學部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明天發(fā)展儲能。幾年來,我們嘗試圍繞頂層規(guī)劃、師能提升、活動跟進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小學部的教學質量也慢慢躋身全市鄉(xiāng)鎮(zhèn)學校前列。
一、頂層規(guī)劃,引領學段銜接工作有序開展
1.學校成立了學段銜接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大孤山鎮(zhèn)中心學校小學部學段銜接工作方案》,明確了學段銜接的途徑和內容。例如在教學方法銜接方面,低年級的小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教師的教學方法一般比較直觀形象。到了中高年級,教師講得則更精煉,理論性、抽象性也更強。為了使學生能適應中高學段教師的教法,我們要求在小學低年級段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的嘗試用中高年級的教學模式教學。
2.各學科組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分兩個學段制定學段銜接方案。以數學學科為例,制定的方案中在課程和課堂教學方面,兩個學段都有兩點共性,一是開發(fā)課本拓展教材,面向中上游學生,二是嘗試開設趣味數學課堂,面向上游學生,我校近兩屆五年級學生數學學科的優(yōu)秀率和良好率,乃至目前初一學生的綜合優(yōu)秀率和良好率均位居全市前列。
二、師能提升,為學段銜接工作提供保障
1.整合校內資源,一是利用市級名師多這一優(yōu)勢,我?,F有12位市級名師工作坊成員,通過跨學段的教學研究、校本教研等活動,發(fā)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每學期每學科至少開展兩次磨課活動,每月都安排骨干教師進行線上課堂展示活動。二是對于小學語文等薄弱學科,我們打破學段壁壘,整合小學、初中語文聽評課活動,帶領小語教師走進初中語文課堂參與聽評課活動。
2.主動聯系市小學語文等名師工作坊進校開展送課活動,邀請教研員線上線下參與集體教研,提升教師業(yè)務能力。上學期,我們還將邀請的學科擴大到了英語、音樂、道法等更多的學科。
通過校內外聯動,促進了教師成長,僅上學期,學校就有近二十多人執(zhí)講乳山市級及以上優(yōu)質課、公開課近三十節(jié)。在乳山市優(yōu)質課堂大賽中,我校兩個學段共獲獎21節(jié),其中一等獎12節(jié),一等獎獲獎率遠高于其他鄉(xiāng)鎮(zhèn),列鄉(xiāng)鎮(zhèn)第一名。
三、活動跟進,為學段銜接工作提質增效
1.教師層面,重點開展好兩項活動,做實一項工程,即:跨學段的學科大教研活動、學段內的“你的知識我來講”活動和學段銜接校本課程研發(fā)工程。
跨學段的學科大教研活動,每學期兩次,圍繞課程內容銜接、知識方法銜接、習慣養(yǎng)成銜接和心理銜接等方面,采取理論研究——課堂實踐——再研提升的路徑。以體育學科為例,我校的體育社團,實行兩個學段統(tǒng)籌安排,如籃球社團,我們配備一名初中教師一名小學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學生既有初中也有小學的,保證了學生特長發(fā)展的可持續(xù),實現了兩個學段社團齊頭并進。
學段內的“你的知識我來講”活動則是在小學部內原有的全程教材教研活動基礎上,開展的低年級與中高年級之間課堂教學互講活動,促使教師真正的研究全程教材,采取自主備課——嘗試說課——團隊打磨——課堂實踐——反思提升的路徑,上學期,我們已經完成由低年級教師講授中高年級的課堂教學活動,一名低年級教師執(zhí)講了四年級的一節(jié)數學課,參評乳山市課堂教學大賽。
學段銜接校本課程研發(fā)工程,是受數學組開發(fā)課本拓展教材的啟發(fā),通過上述兩項活動的開展,積累形成的成果展示,目的是為學段銜接提供有效的課程載體,目前,語數兩個學科分別圍繞語文閱讀銜接、數學代數銜接等切入點開展研發(fā),英語學科目前受我校人數較少的影響,正在積極與一小團隊其他單位聯系搭建共研單位。
2.學生層面,主要是開展三項活動,即:跨學段的社團活動、書寫達標活動和學科能力競賽活動。
跨學段的社團活動,如藝體社團,語文學科的閱讀寫作社團、硬筆書法社團等,我們的師生都是打破年級界限,有的是小初統(tǒng)籌,有的則是小學學段內的師生統(tǒng)籌。
書寫達標活動,則是從小學到初中,實行每學期的書寫達標,全校一至八年級由一名書寫教師每周授課,保證了書寫教學的連續(xù)性,同時,通過達標活動,也保證了書寫教學能夠層層推進,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學科能力競賽活動,是指每學期開展學科能力競賽活動,我們在原有的常規(guī)學科能力競賽的基礎上,將校本課程研發(fā)生成的試題融入其中,以數學學科為例,設置一道附加題,附加題的考查形式,有的是給出題目讓學生直接解答,有的則是學生編題再解答。
我們深知,學校教育不能只看當下,更要想到學生十年、二十年以后的發(fā)展。如何通過有效的學段銜接,為學生明天發(fā)展儲能,為學生未來成才奠基,一直是我們的追求,今后,我們將繼續(xù)深化研究,豐富課程內容和方式,為更多的正德學子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銜接教育。
山東省乳山市大孤山鎮(zhèn)中心學校 王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