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林
【摘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被物質異化的現象隨處發(fā)生,在很大的程度上沖擊人們對生命價值的理解。在物欲橫流中精神變得越來越空虛,所以生命價值教育越來越重要,在青年群體中大學生的數量是最龐大的,同時也是最具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他們對生命的困頓主要包括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活著到底為了什么,目前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教育變得刻不容緩,而新時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是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旨在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提升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促進他們成為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人,促使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新時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3-0093-02
習總書記曾指出:“中國夢的實現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靠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艱苦奮斗才能變?yōu)楝F實,而全黨要關心和愛護他們,為他們搭建舞臺來實現精彩的人生。”由此,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黨對青年大學生的關愛,而大學生生命價值的實現體現在個體生命價值的實現。因此,怎樣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實現生命的價值已經是關乎我國黨和社會主義未來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性課題。
一、生命價值觀的內涵
西方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中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對生命的尊重、對自然的呵護和人的生命價值的探討。
(一)西方生命價值觀。西方社會在很早的時候就生命價值這一問題進行了思考,對生命價值思想認識很獨特,比如珍愛生命、呵護健康、尊重人的基本權利、敬畏自然界一切生命這些都是比較典型的生命價值思想。
1.古希臘的生命價值觀。在希臘時代,人們把追求個人的生活幸福作為是否實現生命的價值,同時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促使人格完善,道德高尚,以致使自己的生命存在變得意義豐富,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是思想家蘇格拉底,強調人要不斷反省自己,他說:未經思考的生活不值得活,而“生活的最好的人是那些努力研究如何能生活的最好的人,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意識到自己是在越過越好的人”。蘇格拉底對死亡的理解跟大多數人不一樣,死得有意義才沒有枉死,對死亡毫無畏懼,非常勇敢,他用這一勇敢的死亡行為啟發(fā)人們的思想,觸動人的靈魂,喚醒人的覺悟,促使人們追求真善美,正是因為有一批甘愿用死亡去維護真理的思想勇士,極大地促進了那個時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
2.西方近代的生命價值觀。中世紀西方社會曾有過一段黑暗時期,人文精神的關注和呵護以及傳承幾乎消失殆盡,神學成為生命價值觀的主流,直到文藝復興后,人的生命價值才得到尊重。比較有名的代表人物如笛卡爾、盧梭他們從生命具有自然屬性為中心去探討生命的本質和價值?!稅蹚泝骸肥潜R梭的重要著作之一,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他認為要成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人教育是關鍵,通過教育提高個體對自然界的改造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來滿足自己的生命需要,他是西方社會較早提出生命需要教育思想家之一。
3.西方近現代的生命價值觀。隨著西方經濟不斷發(fā)展,西方文化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對生命價值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也曾一度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各種觀點不斷出現,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有尼采、克爾凱郭爾、海德格爾、狄爾泰、史懷澤。人的生命本性是人本主義的核心,生命只有不斷地完善和發(fā)展,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人本主義更加關注生命存在,法國思想家提出敬畏生命是生命倫理的核心思想,這里的生命不單單是指個體人類的生命,也包括大自然的一切生命,但凡有生命意志的都值得敬畏,愛、奉獻、同情、同樂這些都體現了對生命敬畏的德行。史懷澤認為,只有敬畏這地球一切有生命的人和生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個人都建立起對生命的信仰,人類才能長久和平,只有用敬畏生命的態(tài)度與其他和諧相處,才能共建人類和平家園。
(二)中國古代的生命價值觀。1.儒家生命價值觀。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提出許多有關生命價值的觀點,受到世人的青睞,其對生命價值的影響深遠,尊重、珍愛生命的意義是儒家對生命價值觀的主要觀點,儒家認為,活著不是生命的意義,只有每個人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積極投入社會實踐生活去實現自身生命的價值,并對現實的人生困境持樂觀態(tài)度才是生命意義。在儒家看來,生命的道德價值是最重要的東西,主張人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提升個人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儒家提倡個人生命與集體生命相輔相成,當兩者相沖突時,應該犧牲個人的生命而維護集體的生命尊嚴,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也①?!睹献印じ孀由稀?這些警世名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志士能人甘愿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
2.道家的生命價值觀。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在他看來,“道、天、地、之”在宇宙中有這四種東西存在,他更重視人的個體生命存在,認為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高于后人添加給生命的外在物,即功、名、利、祿??偟膩砜矗宓纼杉叶颊J為人們要獲得自由和幸??鞓分挥袑崿F生命的價值,無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生命價值觀,還是道家強調的只有實現個體的自然生命才能超越生理生命,這些思想都是體現生命誠可貴。
(三)馬克思主義生命價值觀。馬克思認為人的實踐和勞動是體現人的生存意義的主要途徑,總體來看,馬克思覺得自我價值的大小是由改造世界能力大小決定的,而社會價值的高低則由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程度而決定的,生命自我價值是生命價值的根本也是其他價值的源泉,生命的自我價值包括物質與精神價值的統(tǒng)一,馬克思認為生命的社會價值觀才是生命價值觀的核心,人是社會中的一員,只有通過與他發(fā)生實際的社會交往,滿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才能實現人生價值,獲得幸福,他強調個人的理想應與社會需要緊密聯結起來。
二、新時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提升路徑
當初步了解西方和中國以及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價值觀之后,對西方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部分應吸收和接納,洋為中用、古為今用以至于形成科學合理的生命價值觀,生命不是與生俱來的,了解生命價值觀的內涵,目的是使大家認識到生命的偉大和崇高,同時生命又是渺小而脆弱的,既要了解人類生命自身的價值又了解其他生命的意義,既關注自身生命,又尊重他人的生命。正確認識生命的自然特征是大學生提升自我生命價值的前提,這樣才能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確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一)新時代大學生須認識生命的偶然性。從生理學上來講,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形成了受精卵,經歷在母體中十月懷胎,于是一個生命產生了,人的生命產生是偶然的事件,是幾億分之一,這充分說明了生命的寶貴性,所以人人都應該愛惜自己的生命,不能隨意踐踏和傷害生命。
(二)新時代大學生須認識到生命的獨特性。先天遺傳注定了人生下來開始就是有差異的,主要表現在體態(tài)、感官及神經活動,生命的本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人具有思維意識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qū)別,面對相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會有不同的反應選擇、體驗。人們對自由的向往與追求,足以體現了人的精神存在和獨特性,“這世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與人總是有差異的,因此生命也是各具特色的。也是因為人的個性不同,人的存在才具有價值” ②。
(三)新時代大學生須認識到生命的有限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從生命出生的那一刻也就意味著向死亡的終點靠近,因為死亡的不可避免,同時生命顯得更加珍貴,天災人禍使得大家無法把握自己的生命從而使生命變得更加脆弱,死亡包括肉體和精神死亡兩個部分,肉體生命死亡意味著人體心臟停止跳動,生命活動停止,但人的精神生命是永垂不朽的。
(四)新時代大學生須認識到生命具有超越性和創(chuàng)造性。生命有很多無法預知的偶然性,人在改造自然界時也不能隨心所欲破壞它的規(guī)律性,必須遵守自然規(guī)律去改造自然界,因為人面對自然界有很多無能為力的東西,這就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培養(yǎng)自己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超越自我。生命具有偶然性、有限性的特征上可以看出,人的生命顯得彌足珍貴,生活中的自我主要體現在生命的獨特性特征上,當大家需要實現自身價值,超越自我的時候,生命的創(chuàng)造性這一特征就凸顯出來了,在追求精神生命升華的同時,生命也走向無限的境界。
(五)新時代大學生應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在實踐中發(fā)揮自己的才干,才能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人的理想信念在某種程度上等同于人生的目標,意味著對自身和社會的期望,不同的理想信念,將導致人們不同的期望和用不同的方式改造自然界和社會,從而成就自我,有什么樣的人生目標將有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知識結構、發(fā)展方向。工作崗位的選擇以及交什么朋友、選擇戀愛對象、對困難的克服勇氣,這些都將影響人的一生,大學生有什么樣的人生理想都應該把個人奮斗目標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密結合。
(六)新時代大學生應確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態(tài)度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是人生觀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個人的生命價值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因此,大學生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才能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大學生應當腳踏實地地去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實事求是而不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對待人生發(fā)展中的挫折應該有正確的認識,如學習、就業(yè)、戀愛這些實際問題,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所以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魯迅說:“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③
這是樂觀人生態(tài)度最真實而又深刻的寫照,如要迎接人生的各種挑戰(zhàn)須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勇氣,要發(fā)揚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在奉獻社會的同時提升自身生命的價值,大學生要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堅定的人生信念,最終才能超越自己。
注釋:
①色諾芬著,吳永泉譯:《回憶蘇格拉底》,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186頁,
②齊浪良:《生命的沉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頁。
③魯迅:《熱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