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可順
摘要:籃球比賽過程中無球跑位接應的效果會直接影響進攻質量,因此初中籃球訓練中需要著重進行無球跑位接應訓練,讓學生能夠明確自己在場上的位置及行動方向,避免出現(xiàn)進攻紊亂問題。本文將系統(tǒng)分析初中籃球運動員無球跑位接應訓練的重要性,并提出具體的訓練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籃球;運動員;無球跑位接應
一、引言
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項目,若想在比賽中取得勝利,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技術與身體素質,還需要具有合理的戰(zhàn)術,因此無球跑位接應訓練非常重要。初中生的籃球無球跑位接應水平不僅可以反映出他們的籃球意識,還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對戰(zhàn)術的理解程度。無球跑位接應可以幫助初中籃球運動員在進攻中占得先機,進而提高進攻質量。初中生籃球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球的支配主要由后衛(wèi)進行,其他隊員在會長時間處于無球狀態(tài),所以若想實現(xiàn)預定的戰(zhàn)術安排,必須使球能夠快速傳遞起來并達到指定進攻位置,因此無球隊員的跑位接應能力非常重要,需要由教練開展專項訓練進行培養(yǎng)。
二、初中籃球無球跑位接應訓練的重要性
籃球運動中的無球跑位接應主要是指:進攻階段,未持球隊員需要根據(jù)預定戰(zhàn)術安排以及場上形勢變化,進行具有目的性的跑位與接應,進而為自己活著隊友創(chuàng)造出合適的得分機會,或者通過無球排位對防守隊員產(chǎn)生威脅,擾亂防守者的狀態(tài)。初中階段籃球訓練主要以基礎技能訓練為主,即便具有戰(zhàn)術訓練,也只是以簡單的內容為主,沒有針對性的無球跑位接應訓練。通過有效的無球跑位接應訓練,初中籃球運動員在比賽過程性中可以合理接應隊友,進而抓住稍縱即逝的進攻機會。無球跑位接應需要貫穿于整個初中籃球訓練過程,讓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無球跑位接應意識與能力,指導學生在無球狀態(tài)下合理跑動,增強進攻威脅性。
三、初中籃球無球跑位接應訓練內容
在籃球比賽過程中,進攻方落位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式,根據(jù)站位主要可分為內線與外線兩種情況,當持球隊員準備發(fā)起進攻時,其他隊員則需要根據(jù)場上情況與展示安排進行無球排位接應,根據(jù)內外線的特點可設計訓練內容。
(一)外線隊員無球跑位
持球隊員在進攻發(fā)起階段,外線隊員需要認真觀察進攻路線,并作出相應的跑位配合持球進攻隊員。例如:持球進攻者從防守者的右側發(fā)起進攻,其他外線球員應向左側順時針跑位,反之亦然。接下來將從弧頂位置、側翼位置與底角位置分析跑位訓練的具體要求。
首先,當持球隊員從弧頂發(fā)起進攻,并向右側移動突破時,無球隊員右側翼位置隊員需要向底角位置移動,出現(xiàn)在持球隊員的前方視野內。若持球隊員進攻受阻,則可以傳球轉移進攻;底角位置隊員則可以從底線向另一端底角進行跑動,向籃下切入尋找進攻機會,此時的防守者注意力主要在持球進攻隊員身上,底角隊員通過反跑可以獲得良好的切入機會。對側底角隊員則可以向左翼移動,但左翼位置對于持球進攻者而言是視野盲區(qū),即進攻“死區(qū)”,為了避免出現(xiàn)此狀況,對側底角隊員可以通過假動作,再次向籃下切入。原本左翼隊員則可以跑至弧頂接應,避免出現(xiàn)進攻受阻而無法傳球的現(xiàn)象。
其次,當持球隊員從左翼位置發(fā)起進攻時,那么同側的底角隊員應保持在原地,牽制住防守者,避免出現(xiàn)籃下?lián)頂D而造成進攻受阻問題。對側底角隊員可向右翼進行反跑,確保自己始終處于持球隊員前方?;№旉爢T則可以移動至持球進攻隊員后方進行接應,右翼隊員則可以拉回準備攻守轉換,避免對方快攻突破。除順時針跑動接應外,還可逆時針跑動接應,即左底角位隊員移動至左翼位置接應,對側底角隊員反跑切入,弧頂隊員向右翼移動拉開防守者,右翼隊員則向底線移動找尋接應投籃機會。
最后,當持球隊員從左側底角位置發(fā)起進攻時,同側的底角隊員需要保持不動,將自己的防守者始終前置在外線。對側底角隊員,則可以向右翼或底線進行反跑,創(chuàng)造出進攻機會,同時還可以確保自己始終處于持球進攻者的前方,機會合適還可以進行反跑切入。左翼隊員可移動至持球者后方進行接應,弧頂隊員與右翼隊員可尋找機會,若防守者過去協(xié)防,則應快速向籃下切入接應進攻。當進攻結束后,右翼與左翼隊員可切入籃下爭搶欄板。
(二)內線隊員無球跑位
內線隊員通過無球跑位接應可以釋放內線空間,避免出現(xiàn)籃下?lián)頂D問題。無論內線隊員為一名或兩名,當持球隊員進攻籃下時,內線隊員需要快速移動開,釋放內線空間。若內線防守者協(xié)防持球進攻隊員,則可以接應尋找中投機會。若內線防守隊員被牽制出,則可以釋放內線空間,另外一名內線隊員也可以尋找機會,反切至籃下進行接應。除此之外,若只有一名內線隊員,當持球隊員確定好進攻方向后,則可以拉出外線進行擋拆配合,若內線防守者協(xié)防,則可以順下尋找進攻機會,或者出現(xiàn)以小打大的優(yōu)勢局面。若有兩名內線球員,內線之間可以進行上下聯(lián)動跑位,創(chuàng)造出進攻機會。或者當一名內線隊員與持球隊員配合時,另外一名內線球員需要拉開,移動至進攻另一側準備接應。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籃球教練需要意識到無球跑位接應訓練的重要性,并開展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無球跑位接應能力。在無球跑位接應訓練過程中,需要根據(jù)隊員的內外線性質提高訓練實效性,讓每位初中籃球運動員能夠明確自己的位置,并進行積極移動與接應,這樣才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佳的進攻機會。
參考文獻:
[1]黃鳴.對防守無球隊員在籃球訓練中的探討[J].福建體育科技,2012 (31):34-35.
[2]林花.淺談籃球訓練中對無球隊員的防守[J].企業(yè)導報,2011 (1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