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幼芳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文章寫得好不好,雖然決定于構(gòu)思、動筆、修改那一連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連串的功夫之前,還有功夫,所起的決定作用更大。那許多功夫都是平時做的,并不是為寫東西做準備的,一到寫東西的時候卻成了至關(guān)重要的基礎(chǔ)?!?/p>
關(guān)鍵詞:關(guān)注;積累;天使之筆;下鍋之米;言有童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yīng)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弊魑慕虒W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數(shù)小學生怕寫作文,教師也怕教作文。很多孩子一上習作課就感到頭痛,要么覺得沒什么可寫,要么心中有話卻寫不出來。在寫作的過程中,總是糾結(jié)于字數(shù),描寫也總是干巴巴的,要不就是一些優(yōu)美詞藻的堆砌,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不能不說是我們語文老師的一種悲哀。
怎樣讓我們的學生樂于作文,作文時眉飛色舞呢?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善于動筆,作文時暢所欲言呢?怎樣讓我們的學生筆頭生花,從而擁有一支揮灑自如的天使之筆呢?
筆者認為寫文章首先要會“讀”。讀即閱讀,其次要會“看”??醇从^察,任何寫作都離不開觀察。觀察是仔細地看,不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觀察還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盡量做到準確、細致、透徹。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有內(nèi)容,才能言之有物。再則要學會“想”。想即想象,我們眼中看到的事物都會因每個人的感受不同而不同,我們看到的是自然的、有限的世界,但我們的腦海里卻可以有無窮想象的未來。因此擁有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出好文章必不可少的法寶之一。最后要勤動筆。那么如何精準助推提高學生習作水平呢?
一、關(guān)注課間生活,精準積累素材
部編語文對中年級的習作要求之一就是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動的內(nèi)容。寫作的材料,無非來源與日常生活作中的所見所聞。比如我們學校的大課間活動是抖空竹,課間我經(jīng)??吹綄W生在玩各種技巧,上課鈴聲早響了,而他們還意猶未盡地在那兒高拋,各種花式抖空竹。很多時候老師免不了嚴厲訓斥一番,甚至“收繳封鎖”。其實,這些不就是絕佳的作文素材嗎?我們要抓住良機,適當引導學生觀察,從而使課間生活自覺地成為他們的寫作素材庫。
例如,在指導習作《記一次小游戲》時,我讓學生現(xiàn)場表演抖空竹,并且引導同學們仔細觀察并注意捕捉細節(jié)。孩子們躍躍欲試,于是高手上場了!精彩的空竹表演贏得了熱烈的掌聲。接著我讓孩子們來寫寫你認為最精彩的動作!
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只見他右手向下一轉(zhuǎn),左手一提,空竹瞬間轉(zhuǎn)起來了,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不一會兒,空竹越轉(zhuǎn)越快,可他的雙手卻依舊有節(jié)奏地上下抖動著!突然,他雙手一使勁,右手向反方向一轉(zhuǎn),用力往上拋,空竹便高高地飛向空中,哇,特別高!我真擔心會掉下來。神奇的一幕出現(xiàn)了,只見他右腳向前一步,雙手撐開,空竹穩(wěn)穩(wěn)地套在了線上,依然瀟灑地旋轉(zhuǎn)著。同學們紛紛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參加表演的學生這樣寫:“抖空竹,這可是我的拿手好戲!我在同學們的注視下信心滿滿地來到表演區(qū),拿出我的好伙伴“金軸空竹”,準備開場了。我先繞了兩圈,向上一提,空竹便聽話地轉(zhuǎn)起來了,實在是太容易了!我按著節(jié)拍跨步繼續(xù)抖,突然,右手滑了一下,空竹晃了幾晃,我心中暗叫不好,要“死”了!我立刻改變力度,又快速繞了一圈,終于它又乖乖聽話了!我輕輕舒了口氣。接下來要表演高難度動作——高拋,我可不敢掉以輕心了!”
從學生的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當學生沉浸在自己喜愛的游戲時,他們有一種強烈的傾訴欲望。特別是親身體驗后讓他們自由傾訴,放膽表達。當我們閱讀這些氣息清新、鮮活生動的文章時,你還用為學生無話可說而發(fā)愁嗎?
二、抓住課堂練筆,精準尋找“下米之鍋”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沒有模仿,人類便不會有今天。清人余學成說:“學文之事,可授者規(guī)矩方圓,不可授者,心營意造?!蔽覀兡7碌氖菍懛ǎ俏恼聵?gòu)成的一般形式,而不是抄襲。遷移性仿寫符合小學生學習寫作的規(guī)律,不過它講究的是讀與寫的結(jié)合點和為學生提供寫作的素材的選擇。
閱讀教學中的寫作訓練,不應(yīng)該游離于課文之外。在我們的許多課文中有許多的留白,我們老師若能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發(fā)揮想象,補充留白或續(xù)編課文,這樣隨機進行小練筆,就為學生提供了現(xiàn)成的“下米之鍋”。它以課文內(nèi)容為素材,抓住課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卻與中心密切相關(guān)的詞語,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以便讓學生從另一個側(cè)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這種練筆始終緊扣于理解領(lǐng)悟課文的內(nèi)容、思想、情感這根線上,保證教學的統(tǒng)一性,教學過程的流暢性,情感氛圍的和諧性。例如,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對“飽經(jīng)風霜”的一詞是這樣處理的:
“呀”,課文學完了,于老師驚訝地說:“‘飽經(jīng)風霜這個詞怎么忘了講了呢?”
“不過,”于老師說,“我們已經(jīng)把課文讀得很熟了,對課文中的這位冒著嚴寒,頂著酷暑,一年到頭在馬路上奔波的車夫已經(jīng)十分了解了,他的‘飽經(jīng)風霜的臉會是一張什么樣的臉呢?如果他才三十歲,如果他才四十歲……請你們展開想象,把他的臉刻畫出來好嗎?”
這是在于老師看似隨機應(yīng)變,實則是有意安排下的一個學生寫的課堂練筆:
“這位車夫才三十多歲,可是看上去卻象一個五十多歲的人,他面色臘黃,顴骨很高,兩只眼睛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布滿了血絲,眼角爬滿了魚尾紋。嘴唇發(fā)白,裂開了幾道血口子,灰白的頭發(fā)亂蓬蓬的,連眉毛似乎都是灰白色的?!?/p>
這項小練筆,不僅檢查了學生是否讀懂了課文,也練習了寫人特的外貌,真是一箭雙雕。
像這樣的小練筆,使學生找到了“下鍋之米”,也學生提供了展示寫作才能的平臺。
三、點燃思維火花,精準敘寫童真語言。
學生寫作最易犯的毛病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地敘述過程。寫做菜,寫得像菜譜,寫事情就像記流水帳,行文之間總是看不到自己的感受,使文章缺少打動人心的語句。
其實,作文和說話一樣,是自然而然都發(fā)自內(nèi)心的語言。作文應(yīng)該回到生活的本真狀態(tài),應(yīng)讓學生不戴任何枷鎖,“用童心記童言”,真實,真誠,自然地表達內(nèi)心對真實世界的體驗,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們做老師的應(yīng)充分利用作文內(nèi)容本身的引人入勝之處,設(shè)置一種真實的生活場景,營造一種自由對話的氛圍,通過師生的對話和討論,相互啟發(fā),引導學生從自已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命體驗中發(fā)現(xiàn)寫作素材,喚起他們的形象記憶,點燃他們的想象之花。
例如:在指導人教版八冊語文中《美麗的校園》這篇習作時,我利用中餐后帶學生去散步的機會,讓孩子們仔細觀察校園四周,留意自己覺得最美的一處,和小伙伴聊聊。孩子們特別興奮,三五一群,邊走邊聊,好不熱鬧!回來后,我讓他們把自己剛才看到的,聞到的,和同學聊到的都記錄下來。在放學排隊回家時,我如法炮制,讓學生在當天的隨記本里繼續(xù)記錄自己的感受。
事后,一位學生在習作中寫道:“傍晚,夕陽西下,天空中火紅的云彩映紅了整個校園,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歡樂的笑容,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出了校園。不多時,老師也紛紛離開了學校,只留下空曠的操場、寧靜的教學樓和一輪火紅的落日。
夜晚出奇地寧靜,花兒、小草和整座城市都沉睡了,只留下一城的歡樂與幸?!?/p>
或許我的校園不是最好的,但在我眼中,她是最美的!”這樣的語言,這樣的感覺,正是因為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才使這個片斷成了色香味俱全的“滿漢全席”。
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一個廣闊而迷人的天地里,他們的生活有純真快樂,也有快樂苦惱,更有獨特的情感和個性體驗。我們做老師的關(guān)注了學生的課間生活,抓住了課堂練筆,就為他們提供了下米之鍋,給了他們一個傾訴的機會。讓學生慢慢地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體會生活,讓學生愛作文,善作文,悅作文。讓我們牢記葉圣陶先生的名言:“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p>
讓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支“天使之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