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天河眾川水,奔瀉流注人間去。
澆注萬頃嘉禾綠,從此人間無旱魅。
這首詩,是李吉均院士26歲那年寫下的。當時他剛從蘭州大學地理學專業(yè)畢業(yè),投身冰川研究,一干,就是一輩子。李吉均高中畢業(yè)時身體比較羸弱,大家知道他的“探礦理想”后,都覺得他身體肯定吃不消,干不了地質(zhì)這行。李吉均不氣餒,為增強體質(zhì),大學校園的操場上常常能見到他的身影。他堅持天天跑步,晚上洗冷水澡,如此下來,練就了一副好身板,更為日后的野外工作打下了基礎。
李吉均博覽群書,但他并不是書齋中的地理學家。李吉均院士的兒子、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教授李丁說,父親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精神從小就深深地影響了他,“我也和他一起經(jīng)歷過好幾次危險的情況,差一點一車人都回不來了。但是,只要身體條件還可以,不論多高的山,他一定會堅持到現(xiàn)場”。20世紀90年代,他曾跟隨父親去野外考察,途中遭遇降雪,在下山的時候,汽車在山路上打滑,“雖然有驚無險,但現(xiàn)在想起來都很后怕”。他不是不會變老,也不是不知勞累,而是在用實際行動,向?qū)W生們傳授著踏實做事的道理。幾年前,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李吉均笑言:“我前兩天做夢還夢見冰川,夢見自己睡在冰川上。”
李吉均親自指導的100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中,許多人都已成為我國地理學研究領域的骨干力量和學術(shù)帶頭人。尤其是“一師門四院士”(李吉均、秦大河、姚檀棟、陳發(fā)虎)“李吉均、秦大河、效存德師生三代勇闖地球三極”的故事,長期以來在科教界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