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899玉溪市華寧縣人民醫(yī)院皮膚科,云南玉溪
皮炎及濕疹均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疾病,這種病癥病程較長且容易反復發(fā)作,且兩種疾病在發(fā)生時有相輔相成的特性,難以分清主次,很容易出現協同發(fā)病的狀況[1]?;颊甙l(fā)病后,其臨床主要癥狀表現以皮膚出現瘙癢和紅疹為主,對患者的生活狀況造成嚴重影響。而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主要以雷公藤多苷和復方甘草酸苷作為常用藥物,這種藥物對于患者皮膚癥狀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這兩種藥物應用療效均無法令人滿意,故在臨床上將這種藥物聯合應用[2]。本次研究中,分析雷公藤多苷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濕疹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濕疹患者62例,采用拈紙團的方式分為兩組,各31例。試驗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33~61 歲,平均(47.8±2.1)歲;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32~60歲,平均(46.9±1.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選擇常規(guī)治療方案進行處理;②入院時認知功能正常;③患者在接受體檢時,不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質性疾病,機體功能完善。
排除標準:近3 個月內接受過相關治療或存在精神障礙患者;②無法進行后續(xù)隨訪以及后續(xù)依從調查的患者;③治療時存在相關禁忌患者。
方法:①對照組僅給予雷公藤多苷進行治療,3 次/d,用藥劑量為20 mg/次,所有患者連續(xù)治療4 周后觀察2 個月,對治療效果進行分析。②試驗組應用雷公藤多苷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方案,雷公藤多苷的服用方式和對照組相同,復方甘草酸苷用藥方式為口服用藥,3 次/d,用藥劑量為50 mg/次,同樣持續(xù)治療4周。
評價標準: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治療滿意度。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除,患者皮損和瘙癢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皮損和瘙癢等臨床癥狀改善狀況超過30%但低于79%;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發(fā)生明顯變化,患者的皮損面積降低低于3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治療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濕疹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癥,是在多種內外因素影響下引起的,是一種存在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性反應,病因極為復雜,是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下引發(fā)的一種病癥。皮炎和濕疹在臨床上具有較多的誘發(fā)因素,并且因素較為復雜,在目前臨床上還并未形成完善的研究[3],可以將相關致病因素分為內因和外因兩種。但無論是何種原因,這種病癥的臨床癥狀主要以瘙癢為主,會極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情緒狀況。
現代中醫(yī)理論認為,皮炎及濕疹的患病和發(fā)病與患者的飲食狀況有較為密切的關系,而患者飲食不協調所引起的濕熱內蘊和脾失健運,就會導致患者體內濕熱外泄于皮膚,故而在治療時應當以調理患者濕熱為主要治療原則[4]。
糖皮質激素及雷公藤多苷在臨床上均具有較強的抗炎和抗過敏功效,但這類藥物在應用期間均存在較為明顯的不良反應。患者在治療時常見的雷公藤多苷片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其次為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下降,部分患者可見肝腎功能損傷狀況。而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在對患者應用雷公藤多苷片的基礎上,加用復方甘草酸苷能夠獲得更為良好的治療效果[5]。復方甘草酸苷與甘草中的活性物質甘草酸苷為主要成分,這種藥物具有抗炎和抗變態(tài)反應的類固醇樣作用,能夠進一步延長和增強血液中氫化可的松作用,同時這種藥物還能夠起到免疫調節(jié)和改善肝功能的效果,將其與雷公藤多苷片聯合應用,不僅能增強雷公藤多苷片的效果,還能夠降低雷公藤多苷片對患者肝腎功能造成的損傷[6]。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n)
綜上所述,將雷公藤多苷和復方甘草酸苷聯合治療方案應用于濕疹患者的治療中效果顯著,可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也不會對其皮膚狀況造成影響,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具有良好的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