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雷麗霞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淺絳”一詞源于中國畫,是指始于元代以水墨勾皴并以淡赭為主,略加青花、粉綠、渲染而成的山水畫,其代表人物是“元四家”中的黃公望。淺絳彩瓷是以黑料在白釉瓷胎上作畫,覆上淺淡的赭、藍、紫等色料,經(jīng)低溫烤燒而成的彩繪瓷器。由于其風格與效果近似紙絹只淺絳彩中國山水畫,故名“淺絳彩瓷器”。
淺絳彩瓷自清代咸豐年間開始,一度成為景德鎮(zhèn)釉上彩的主要品種。其發(fā)展高峰在清代同治元年(1862)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到民國初期已逐漸消失,縱觀其歷史不到百年[1]。
由于淺絳彩畫料改變了粉彩色料的性能,省略了粉彩繪畫工藝的繁雜過程,以便于作畫;加之其黑色灰淺有水墨韻味,故受文人畫家的喜愛。因此,淺絳彩瓷藝術應運而生。
淺絳彩瓷題材內容豐富,涉及社會生活多個方面。此處雖擇要而論,也能看出其題材的思想內涵。
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淺絳彩瓷繪畫立意與選擇題材,首先是稱頌忠義,推崇道德。許多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與文藝作品中的此類故事,成為淺絳彩瓷題材上的首選。桃園結義、風塵三俠、木蘭從征、蘇武牧羊等這些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內容,體現(xiàn)了道德倫理和傳統(tǒng)忠義思想;既表達了瓷畫家對畫中人物的崇尚敬仰,也通過運用比喻、象征等藝術表現(xiàn)手法,對畫中人物品行的贊頌,也宣傳了人們認可的忠義思想和傳統(tǒng)道德。因此,這類題材的淺絳彩瓷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品。在錢安《木蘭從征》(見圖1)淺絳彩帽筒上,繪木蘭全身戎裝,左手執(zhí)弓,右手撫胸帶,腰間左掛劍菔,右掛寶劍,正低首聽語。其后戰(zhàn)馬相隨。其旁一軍士左手持長槍,右手做指引手勢,氣宇軒昂,正是人們心中愛國英雄的形象。
圖1 錢安《木蘭從征》
寄托情操類的淺絳彩瓷畫取材和立意受文人自身影響,托物言志,借物詠情,抒發(fā)情懷。諸如歲寒三友、晚節(jié)生香、暗香浮影、三清圖等題材均屬此類。汪永太《東籬采菊》淺絳彩執(zhí)壺上,背面題款為“東籬采菊。甲辰夏月汪永太作”。正面取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之意,繪陶淵明席地而坐,左臂倚靠山石,右手持菊細細觀賞,微笑中怡然自得;欣賞菊花的獨特風格,由衷地欽佩菊花凌霜不懼,質潔純凈、不卑不亢的高尚品格,以及“寧可抱香枝頭死,不隨黃葉舞秋風”的剛毅性格。而菊花的品性,正與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寧可受貧困、掛印辭官場的品性相似。此瓷畫中,陶淵明以菊喻己,托菊言志,而繪瓷的人也以菊、以陶淵明喻己,托菊、托瓷寄予理想抱負[2]。
表現(xiàn)才子佳人的淺絳彩瓷畫有桃李夜宴、太白醉酒、東坡賞硯、放翁尋梅、羲之愛鵝、米芾拜石、明妃出塞、松林六逸、銅雀二喬等題材。這類題材都展現(xiàn)出了歷代才子佳人風流倜儻的風采與超凡杰出的才情,是繪畫中代代相傳的好題材[3]。上述三類題材均表現(xiàn)出“文以載道”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觀賞性與知識性。汪永太《二喬圖》(見圖2)淺絳彩帽筒上美女二喬,圖上方用行書寫出了唐代杜牧《赤壁》詩的前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保ù颂幬磳懞蠖洌骸皷|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保┐藲v史故事即成為廣泛流傳的佳話,常為后世文人所吟詠、所描繪。此帽筒器身所繪的二喬,既窈窕娉婷、姿色出眾,又氣宇不凡、豪邁剛毅。二人戴笠圍裙,立于船上,或背拆雙劍、雙手劃槳,或倒持單劍,俯首凝視,英姿颯爽,形象動人。
圖2 汪永太《二喬圖》
祈祥頌福類淺絳彩瓷畫多以通俗明顯的形式表達人們的幸福理想及對福祿壽喜的祝愿。如壽山福海、富貴壽考、三星高照、魁星點斗、麻姑獻壽、鶴祿歸松、萬年眉壽等。恭賀喜慶、偕俗應酬類淺絳彩瓷畫,或緣物寄情,或象征雙關,以表達祝福之意。具體題材有受帶秋葵,宜多男子、蟾宮丹桂、祥云飛雁、喜鵲瑞果、鴛鴦白頭、京兆畫眉、天年八百、冠上加冠、云錦成才、太師少師、五瑞圖等。祈祥頌福、恭賀喜慶類題材表達了人民渴求圓滿、祥瑞、吉慶、福祉的心理和愿望,因而此類瓷畫廣受民眾歡迎。此類畫可作為賀婚、賀壽等多項恭賀喜慶之用的禮品。佚名《大富貴亦壽考》(見圖3)淺絳彩瓷板畫上,右下角以工筆描繪紅袍玉帶、服侍華貴的官員向云中仙子作揖行李,恭敬之至。身旁有執(zhí)旗士兵相擁。畫左上角顯現(xiàn)天宮一角,天宮之下有數(shù)位仙女執(zhí)扇提燈簇擁著云中仙子,而云中仙子則微笑低首向官員示意。其身旁彩云繚繞,霞光映照。全畫氣氛祥和吉慶。畫右上角題寫“大富貴亦壽考”。此瓷板畫表現(xiàn)了唐代名將郭子儀遇仙故事?!陡杏黾份d:“郭子儀至銀川,夜見左右皆光,仰視空中,駢車秀幄,中有一美女從天而降。子儀祝拜曰:‘今七月七夕,必是織女降臨,愿賜長壽富貴。'女笑謂曰:‘大富貴亦壽考。'言訖升天?!焙髞砉觾x果然高官顯爵,封汾陽王,七子八婿,子孫滿堂,皆列位公卿。每逢郭工賀壽,牙笏滿床。郭公且年屆耄耋,真乃全福之人。這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品。
圖3 佚名《大富貴亦壽考》
錦繡江山,四季美景是淺絳彩瓷的重要題材類別。其具體畫面題材有漁樵晚歸、溪山煙雨、素山秋風、柳岸江洲、平江歸棹、春江漁影、松岡帆影、水閣松風、茂林修竹等。淺絳彩瓷山水畫向中國畫山水題材作品學習,將一幅幅作品繪制成勝地佳境,似乎其景其境真可令人傾心向往、流連忘返。不少作品符合古人所謂的山水畫要做到可游、可居、可賞的表現(xiàn)主旨。沈永生《山水圖》淺絳彩提梁壺上,器腹一側繪淺絳《山水圖》,另一側墨書唐代王維《山居秋暝》詩前半首:“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贝善魃系纳剿?,描繪了朦朧隱約、或高或低的峰巒,逐漸隆起或陡峭高聳的峰岫;樹木從列、綠蔭鋪地的汀渚及汀渚上的屋舍;臨溪而起的丘陵、緩坡、樹木及房舍;環(huán)山而流的河水及河上小舟,再現(xiàn)了幽雅的山水景致及居山者清新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給人以悠閑愜意、神往流連之感,從而成為淺絳彩瓷山水畫的代表作。
淺絳彩瓷花卉以花鳥為題材,繼承中國畫形之式,又講究詩情畫意。描寫春景時,取“春江水暖鴨先知”詩意。畫雙鴨相伴游于池塘,一樹桃花斜撫水面取勢靜中有動;夏景繪一株芭蕉矗立舒展,繡球斜倚,穿插其后,小鳥枝頭,日高天長,繁蔭滿院。秋景畫蒲塘殘荷,水鳥顧望,雨過向晚,宿秋瑟瑟。冬景繪冰天雪地,朔風凜冽,禿樹枯枝,寒雀守梅、蒲塘秋艷、荷鷺送風、蟬聲伴夏、冬籬秋色、芳菲春風、蘭竹留春、蔭藏嬌鶯、綠柳鳴雁等。詹堯臣《花鳥紋》(見圖4)淺絳彩鐘形提梁壺上,一面繪花鳥,另一面題詩:“一曲寒塘漾夕暉,珍禽照影惜毛衣。非魚也自知魚樂,不肯花前掠水飛?!贝僧嬌侠L荷塘美景,荷葉田田,荷花映日。一只翠鳥俯沖而下,似見水中之魚。畫面清新美麗,動靜對照。題畫詩用擬人手法寫鳥的心理,詩句生動,富有情趣。
兼之書法結構錯落有致,字體飄逸,詩畫呼應,形成藝術意境,從而使此件瓷壺成為淺絳彩瓷自在花鳥類作品的代表作[4]。
圖4 詹堯臣《花鳥紋》
閑情逸致類淺絳彩瓷畫有:松蔭對對弈、柳蔭仕女、高士尋悠、釣翁評書、秋江垂釣、攜琴訪友、琴書溫釀、游江覓向等。這類瓷畫多為表現(xiàn)高士先賢不求名利、不入塵世、清高孤傲、云情鶴性的舉止與情懷。并且詩畫相配,文雅之致。如“山人坐亭中,迎客且從容。虛窗開四面,同看青天容”“數(shù)尺絲綸長在手,一桿風雨任平生”“閑來作畫精神爽,一只垂楊留雙蟬”。詩歌純樸文雅,配畫觀之,使人凈化心胸。而生活風情類題材卻富有生活氣息,如品茗敘懷、牧童騎?;h外觀鴨、漁家樂等。這類作品畫面生動,寫事幽默,題詩抒情。如“牧童騎牛去若飛,免得風雨濕蓑衣?;仡^笑指桃林外,多少牧牛人未歸”“注以丹泉,飲之延年,提壺相呼,俱是壽仙”“秋水為神玉為骨,從來佳茗以佳人”“半踏琴書隨好夢,一翁溫釀絕浮沉”“三卷茶經(jīng)時在手,一壺茗味倍怡情”,可謂具有濃厚的生活情趣。汪有棠《讀畫評詩》(見圖5)淺絳彩帽筒,器身繪書房一角,二童展開卷,賢士佳人細讀品評。背景繪屏風,書案等設置,氣氛清凈文雅。二童執(zhí)畫謹慎,品畫人神情專注,嚴肅認真;形象生動逼真,器身上端橫題“讀畫評詩”。汪氏以纖細線條勾勒人物,服飾設色淡薄,但亮麗秀雅,環(huán)境描寫工麗嚴謹。
圖5 汪有棠《讀畫評詩》
彩絳彩瓷佛道人物題材多以民間傳說中的佛道人物故事為畫中內容。常見者有瑤池赴會、八仙過海、無量壽佛、普陀羅漢、劉海戲蟬,洞天一仙等,它是深植于民眾心中的民間宗教信仰之藝術表現(xiàn),因而頗有群眾基礎。俞子明《群仙赴會》淺絳彩花耳大瓶頸部題寫“群仙赴會”,腹部繪玉帝等立高臺之上,俯瞰下面景象;其身后二童執(zhí)長扇相擁,天宮與福星,祿星相隨。其背后為巨大畫屏,屏上繪海面旭日上升;上端有壽星捧桃騎鶴向玉帝飛來。臺前右側土坡上樹木叢生,古松聳入云霄。臺前左側為波濤翻滾,八仙乘木筏而來,帶有許多果品。此畫意謂福海壽山,白鶴祥云,紅日千秋,群仙赴會。
上述淺絳彩瓷數(shù)類題材僅擇要而論述,而有關博古等題材未曾論及,可見淺絳彩瓷題材之豐富。
淺絳彩瓷豐富的題材表現(xiàn)了社會生活與自然界多方面內容。其題材不僅類別多,而且每類中又有多樣具體內容。如教育類的作品有:或繪三童讀書,題款曰:“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勵志時?!保R慶云淺絳彩《人物紋》蓋罐)或繪師前三童遞書,題款曰:“尚有千古,訓子一經(jīng)?!保ü饩w淺絳彩《人物紋》瓜形提梁壺)或畫高士郊野席地而坐,念書授徒,一童聆聽。題款曰:“讀書之樂?!保ü饩w淺絳彩《人物紋》瓜形提梁壺)或繪一白發(fā)老人于園中倚石而坐,身旁一涵詩書:“讀書滋味長?!保ü饩w淺絳彩《人物紋》瓜形提梁壺)或繪長者郊野教子,身旁一涵詩書,題款曰:“教子須讀書。”(光緒淺絳彩《人物紋》瓜形提梁壺)此外,還有不少此類多樣畫面與題款。淺絳彩瓷豐富的題材,廣泛、生動地表現(xiàn)了社會生活與自然界,由此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
在淺絳彩瓷題材傳承方面,且以淺絳彩瓷牡丹、河蓮、菊花、梅花紋為例:唐代長沙窯已有彩繪荷花壺;故宮博物院藏遼白釉刻牡丹紋皮囊壺;南宋有白釉月影梅盞,南宋晚期以老梅、殘月紋飾寄托無限鄉(xiāng)思;元代有青花扁菊紋玉壺春瓶。此外,還有其他植物紋飾的傳承。除植物紋飾外,山水、人物、宗教、圖案、文字等紋飾方面,淺絳彩瓷題材中均有傳承。淺絳瓷題材中均有傳承。淺絳瓷題材上的傳承,即民族精神與文化傳承的繼承。
在題材開拓方面,可以博古紋為例。北宋大觀中徽宗命王黹甫等編繪宣和殿所藏古彝器,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以后在工藝品上裝飾鼎、尊、彝、瓷瓶、玉件、雜寶、盆景、琴棋書畫及蔬果等紋樣則稱為博古,寓意清雅高潔。許多資料中未見淺絳彩瓷以前有博古紋。而淺絳彩瓷畫家中,汪有棠、程門、喻春、余鴻賓等均有博古紋作品傳世,并且許品衡是以博古紋為主要創(chuàng)作題材的淺絳彩瓷畫家。
淺絳彩瓷在作品思想內容、創(chuàng)作題材上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后世作品或是對其題材繼承,或是在啟迪下對題材有所擴展。在這方面,珠山八友的作品便是很好的例證。在佛道人物方面,王琦作品有《布袋和尚》《達摩祖師》《無量壽佛》《迦葉尊者》《洛神圖》《巫山神女》《嫦娥》《東海麻姑》《鐘馗照鏡圖》《鐘馗灈足圖》《劉海戲蟾》《王質觀棋圖》《癡和尚圖》《鐘馗圖》《盜罰金龍圖》《龐眉打坐圖》《嫦娥對月圖》《羅漢分身圖》《麻姑采花圖》《跛仙采芝圖》等。王大凡有《羅漢圖》《陰陽顛倒降龍虎》《麻姑獻壽》《采芝濟世》《迎?!贰抖U杖擔行囊》等。從以上作品可知,由于淺絳彩瓷佛道題材的影響,后世佛道題材獲得了很大發(fā)展。不僅佛道題材,其他題材也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淺絳彩瓷題材對后世的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