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特殊時期的CBA聯賽,發(fā)生了許多特殊的故事。恢復比賽不久,老牌勁旅遼寧男籃遭遇4戰(zhàn)3敗,不但排名一路下滑,球員們在場上表現出的狀態(tài)也極為反常。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沒有想到主教練郭士強突然宣布辭職,引爆了CBA復賽以來的第一條大新聞。
按理說,職業(yè)球隊成績不好導致主教練下課是常有的事情,但是這一次郭士強離開帥位,卻透露著很多蹊蹺,無論從事情的突然性,還是事后各方人士的反應來看,普遍對郭士強的離開感到惋惜與不平,甚至球員也不太理解,對主教練的離開表現出極度不舍。
郭士強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選擇辭職,遼寧男籃出現的問題真該由他來承擔主要責任嗎?如果是的話,為什么大家為他感到不平?如果不是的話,郭士強在為誰背鍋?
遼寧體育在職業(yè)賽場步履艱難,其中原因復雜,遠非郭士強一人可以解決。遼寧男籃球員工資結構采用底薪+獎金模式,如果球隊戰(zhàn)績不佳,球員們拿到的工資是非常低的,難免影響心氣。青訓不力又導致少有優(yōu)秀的新人冒出,再加上隊員受傷,讓本賽季的遼寧男籃失去了強隊形象。
6月28日,郭士強準備離開青島的時候,遼寧隊的球員集體等候在酒店大門外,為他們的恩師送行。郭士強依次擁抱了每一名弟子,和大家告別。這一幕,讓他的下課沒有想象中那么悲情,反而顯得格外溫情。
幾個小時后,郭士強在沈陽桃仙機場露面。面對球迷和媒體的鏡頭,他的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顯得十分平靜,甚至露出一絲的輕松。這又傳遞出一個信號,郭士強并非作為失敗者離開了遼寧男籃。
的確,無論人們怎樣評價,都無法否認郭士強執(zhí)教遼寧男籃期間,創(chuàng)造了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連續(xù)五個賽季位居四強,三次殺入總決賽,一年內創(chuàng)造CBA和全運會的雙冠王,他是遼寧男籃進入職業(yè)化以來,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冠軍教練。
那么,郭士強為什么如此突然地離開遼寧男籃的帥位呢?僅僅是復賽以來4戰(zhàn)3負的戰(zhàn)績,或者從積分榜第三到第五的下滑,都不足以讓一名冠軍教練離開帥位,尤其是距他帶隊登上榮譽巔峰過去不到兩個賽季。
質疑郭士強的聲音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認為郭士強的戰(zhàn)術太死板,缺少變化,早已被對手摸透,在攻防兩端的效率越來越差;另一方面認為他用人保守,不愿意給年輕球員足夠的機會,導致球隊新老交替出現問題,輪轉陣容的厚度明顯不足。
這的確是遼寧男籃目前存在的問題,但如果把這些問題歸咎為主教練一個人的責任,就太不客觀,甚至是過于苛刻了。
遼寧男籃宣布郭士強辭去主教練職務的前一天晚上,球隊被沒有外援的浙江隊擊倒。郭士強在比賽期間罕見地發(fā)怒,甚至摔了戰(zhàn)術板。賽后,他道出自己怒火的由來,認為球員們在比賽中完全沒有了“精氣神”。
籃球比賽除了技術實力和戰(zhàn)術斗法之外,非常講究氣勢上的比拼,誰的氣勢更勝一籌,往往就有更好的提升作用。在那一段時間的幾場比賽中,遼寧隊讓人們看不到一點氣勢,注意力不夠專注,場上充滿了莽撞與慌亂,這絕不是一種正常的表現。
在很多人看來,這似乎是球員們“逼宮”郭士強的一種表現,尤其是郭士強離隊后,球隊的精神狀態(tài)竟然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更成為這種猜測的佐證。但事實上,這批球員與郭士強之間的感情遠非外人可以想象,他們都很愿意跟著主教練去拼命,只不過這種心態(tài)并不總能帶來積極的影響。
一名主力球員形容那段時間里大家的普遍感受:“大家賽前都很想把比賽打好,但是狀態(tài)確實不盡如人意,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最后把自己壓得步子都挪不動了……”
這些年來,成績二字一直是壓在郭士強心頭的一座大山。2017年,他甚至簽署過不拿全運會和聯賽雙冠就下課的軍令狀,那種壓力一般人根本無法體會。但是,在獲得成功后,郭士強沒能卸下這些壓力,反被接踵而至的“衛(wèi)冕”、“沖冠”呼聲繼續(xù)壓得喘不過氣來。
郭士強一手帶上巔峰的弟子們非常想幫助恩師分擔這份壓力,導致全隊一同背上了這份壓力。遼寧男籃在2019年以來遭遇了很多傷病,還有新老交替緩慢等問題,這一次復賽前李曉旭意外受傷,都給全隊的整體實力帶來了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下,球隊的心理預期和競技狀態(tài)出現了明顯的落差,導致球員們在心態(tài)上出現了問題。郭士強性格中倔強的一面讓他很難卸下壓力,也無法幫助球員們減壓。
從這個角度來說,郭士強的離隊為自己和球員都松了綁,大家可以用輕松的心態(tài)面對后面的比賽。他們早就該放下這份壓力了!
經歷了換帥之后,遼寧男籃似乎重新煥發(fā)出活力,很快就迎來了兩場連勝。同浙江廣廈隊一場硬碰硬的較量,再次讓遼寧隊清醒過來,他們只是重新振作了一下,距離重回巔峰還遠著呢。
遼寧男籃整體實力下滑是不容忽視的。郭士強的戰(zhàn)術體系已經被對手完全破解,在強強對話中很難占據優(yōu)勢。關鍵之處不在于戰(zhàn)術是否變化多端,而是大部分球員的狀態(tài)今不如昔。
2020年6月28日,朋友們在機場迎接辭職后返回沈陽的郭士強。
2019年12月17日,青島雙星Vs遼寧衡業(yè),郭士強在場邊指揮比賽。
從戰(zhàn)術角度來看,郭士強算不上是戰(zhàn)術大師。他和大多數國產教練一樣,形成了自己的戰(zhàn)術理念,并不斷完善這套理念,來發(fā)揮出更好的效果。這套戰(zhàn)術體系對球員的個人能力要求非常高,每當主力球員受傷,球隊的整體實力就會明顯下降。
在過去這七年時間里,遼寧男籃遭遇最多的問題偏偏就是傷病,主力陣容幾乎每個人都經歷了傷筋動骨的大傷。2015年,趙繼偉肩膀脫臼;2016年,李曉旭跟腱斷裂,賀天舉髕骨骨折;2018年,趙繼偉再度遭遇左腳骨折加韌帶撕裂的重傷;2019年,韓德君左手掌骨骨折,叢明晨腰椎橫突骨折……
傷病使得球員重回球場后,競技狀態(tài)或出現下滑,或變得不再穩(wěn)定。這種情況下,球隊看似和以前的陣容變化不大,但是具體到每個人能夠發(fā)揮出的作用,早已和巔峰時期不同了。
很多傷病發(fā)生于意外,任何時候也輪不到主教練來承擔責任。但從戰(zhàn)術上來講,郭士強確實需要提高應變能力,根據陣容的變化來調整戰(zhàn)術。
這些改變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受到成績的重壓。新的嘗試總是要復出代價的,就如同本賽季前面30輪比賽中,在使用史蒂芬森嘗試新打法時所經歷的那一切。如今,郭士強離開帥位,對他來說未嘗不是好事,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沉淀一下這些年帶隊的收獲與不足,學習新知識,讓自己進一步提高。
畢竟,郭士強才45歲,在未來的執(zhí)教生涯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對待鍛煉新人的問題上,郭士強一直有著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年輕球員,肯定是在贏球的基礎上,在創(chuàng)造成績的基礎上。我不會用輸球的代價去培養(yǎng)年輕人,我們不會這么去做。”
盡管一直被詬病不給年輕球員上場時間,但郭士強始終沒有改變,這是他背負壓力下的無奈選擇,也因為遼寧的青訓體系的確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球隊在需要新老交替的時候,沒有多少選擇。
在很多人看來,廣東、新疆這些球隊大膽使用新人,年輕球員飛速成長,但沒有看到這些年輕球員進入一隊的時候,就已經歷過足夠激烈的競爭。以廣東隊為例,徐杰、杜潤旺、曾繁日這些年輕球員脫穎而出,是他們在升入一隊的競爭中贏得了勝利,使得廣東隊一口氣送走了楊金蒙、邵英倫和劉傳興這些也能在其他球隊立足的球員。
遼寧男籃也曾如此,比如郭艾倫、賀天舉、劉志軒,甚至叢明晨,能夠打進一線隊的年輕球員都經過了激烈的競爭。如今的遼寧男籃,受到基層人才流失的影響,青年隊可供選擇的球員越來越少,競爭環(huán)境也遠不如當年。當一線隊需要補充新鮮血液時,選擇的余地就不那么大了,即便進入到一隊,也會發(fā)現和老隊員之間能力差距很大,哪怕是受傷病影響狀態(tài)下滑了很多的老隊員。
這些問題不是一線隊主教練能夠掌控的,需要體育局、俱樂部努力加大投入,避免人才流失,重新為遼寧籃球儲備充足的后備力量。如果郭士強下課能夠觸動相關方關注遼寧籃球人才的問題,那么,他的離開也算是有價值了。
責編 陶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