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平(長沙)
我不認識王憨山,準確地說未與王憨山謀過面。我所認知的著名畫家王憨山,緣于兩個人,一個是賀安成老師,一個是舅舅林凡。
早年王憨山出道輝煌的時候,我還朝五晚九地在鐵路單位上班,盡管王憨山多次來株洲,并在賀安成的安排下搞講座辦展覽,好一陣子熱鬧,但我都與此無緣。
后來我出差北京下榻舅舅家,見到一本畫冊上王憨山的畫,著實震撼了我,那厚重的筆墨、簡潔的構圖、濃艷的色彩、笨拙的“漆書”,令我過目難忘。繼后我就特別關注王憨山,研究他獨特的書畫藝術,了解他的過往、經(jīng)歷與后來的發(fā)展成功,便漸漸地喜歡上了憨山的鮮明獨特的書畫藝術,達到癡迷!
近日著名畫家賀安成老師,從北京幾次與我電話聯(lián)系,探討王憨山的書畫藝術及背后的故事,他以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過往,與王憨山相處故事為素材寫出洋洋灑灑的《“田園宰相”王憨山》一文,向世人披露了王憨山從出山、得道、發(fā)展成功一系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再現(xiàn)了一位身處社會搏擊江湖、老實厚道淳樸自然的老藝術家的心境身世,抨擊市俗,警示社會,喚起共鳴,讀后令人擊掌稱快!文章質樸,語言淡然,真實可信,傳益深遠。深以為然!
我以為文學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但新穎獨特、風格鮮明是其獨領風騷的標志。首先王憨山為人為藝都是個性鮮明、風貌獨特,是辯識度很高的畫家。這正是他可貴的地方與不凡之處。王憨山人高馬大、憨厚淳樸、木訥寡言。他耿直率真脾氣大,與舅舅林凡同在湖南21兵團時辦展覽時因一小塊插圖的顏色與領導悖逆而一怒沖冠,憤懣走人,致使他的老戰(zhàn)友曾景初(著名版畫家)、張彥青(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張友明(著名雕塑家)、張欽若(著名油畫家)、韓笑(著名詩人)等都為之惋惜,進而使這位潘天壽的高材生走上一條與迥別于他人的成長之路。他歷經(jīng)磨難,倍償艱苦,勤奮自礪,晚年天成。
其次是他畫風畫貌拙樸大氣。這樣的風格形成也是他氣質學養(yǎng)使然。王憨山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文人氣質盎然,林凡說我們本色都是詩人,我追求奇詭凄美的詩境,他崇尚深遠質樸的詩風,信奉“二分習字,二分畫畫,六分讀書”的文人素養(yǎng)。他作畫奮筆直書,痛快淋漓,深得書畫藝術的膽魄與魂靈,遂使畫面的大氣象大格局潛生滋長,蔚然大觀。王憨山的這種狂拙奔放中克服了荒率粗疏,內(nèi)斂蘊藉,與眾不同,一般的畫家無此風神!
再次是他喜愛敬重金農(nóng),以“漆書”行世,大氣磅礴,辯識度極高。他畫面的題款題詩濃墨重筆,橫畫豎掃,習慣題寫在整個畫幅的左邊,特立獨行,風神高邁!王憨山這種筆重墨濃的書法完全不追求用筆提接使轉、牽絲映帶,只追求厚重大氣的藝術效果,他的書法與他的重、拙,大的大寫意花鳥畫異曲同工、相得益彰,共同營造嘎嘎獨特的藝術氛圍,這就是王憨山藝術!我?guī)状螀⒓优馁u會觀賞品鑒王憨山的畫作,都從他的書法題款題詩入手辯別真假,屢試不爽,每每去偽存真!
王 憨 山是幸運的也是無奈的,王憨山享有無尚的輝煌也承受寂寥消殞,這就是人生這就是命運。我們有無數(shù)的假設,但假設終究是假設。但是可以借鑒的是在王憨山茁壯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多給他些關懷愛撫的鮮花,這顆大樹可以參天蔽日。王憨山得道出山后,未能清醒地認識到,書畫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它有價值,但不僅僅是簡單的謀生手段。這一點是我們的社會和畫家本人都要有清楚正確的定位。藝術家在成長發(fā)展過程中不能背負太多的重荷,如養(yǎng)家、置業(yè)等,而應該是淡泊名利、修身養(yǎng)性,豐富自己的文化學養(yǎng),為創(chuàng)造更多的精神文明作品集儲能量。王憨山留給我們留給社會留給未來的思索很多很多,社會各界都應從王憨山現(xiàn)象中去吸取能量。
國畫 王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