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韓程偉
山西忻州寧武縣,有一個人稱萬年冰洞的景點,據說已有300萬年的歷史,是我國至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冰洞,也是世界上永久凍土層以外發(fā)現(xiàn)的罕見大冰洞。主洞垂直向下深達100多米,洞內一年四季保持在零度左右,洞內冰椎、冰掛、冰瀑、冰簾琳瑯滿目,冰筍、冰臺、冰鐘乳婀娜多姿,冰柱、冰階雄偉壯麗,大大小小的景致,玲瓏剔透,彩燈映照,五光十色。人處其中,猶如進入晶瑩的宮殿,即使洞外是炎熱的盛夏,但洞內仍是冰點。有時連日大雨,雨水灌入洞內,引起局部冰體融化,但奇特的是,冰洞竟能自我修復,減少的冰量,可以再生,愈往深處冰愈厚,這真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冰的世界。
2019年7月,我來到了這一奇特的景點,因為游客眾多,洞內容積又較小,加上濕度較高,不便在拍攝點更換鏡頭,好在整個洞井游步道不長,進出一趟快則半小時,慢一點也只需40~50分鐘左右,便采取一個焦段鏡頭拍一遍,輪轉至洞口附近,換一個鏡頭再進入拍一遍,先后三次,更換使用了12mm超廣定焦拍場面(稍大的場景,圖1),24~70mm標準變焦拍中景或較為集中的景觀(圖2),而80~400mm長變焦用于拍攝局部或特寫(圖3)。因為人比較多,三腳架影響游客觀賞,加上燈光較暗,便采用提高感光度的方法,將ISO調到1000或2500以上,手持拍攝,在熙攘的人流中完成了這次“旅攝”。后期使用Lightroom進行了調設,本文略選幾幅,對前期拍攝與后期調設作些介紹。
圖1
圖2
圖3
由于冰洞呈自上而下的延伸趨勢,洞體并不寬大,當步行道從洞口向下斜伸到積滿冰凌的主洞位置后,便繞著主洞壁螺旋而下,并不時有“窗口”式、陽臺式的觀賞點出現(xiàn),游客可以在此觀看姿態(tài)各異的冰鐘乳、冰瀑、冰凌、冰柱及冰臺階,在五彩繽紛、變換不停的燈光照射下,可謂移步換景,美不勝收。這是一處接近洞底的觀賞點,一根聳立的冰柱,自下而上拔地而起,成為畫面的主體,選用12mm超廣角鏡頭,俯視拍攝從上而下的冰洞,以展示其深度,橫向取景,使原先比較細窄的洞穴變得寬大空曠起來,有意識地選擇幾只處在較遠底部的照明燈,以構成近暗遠亮的空間效果,在冷、暖燈光變換中,抓住大面積冰體籠罩在黃色為主的燈光下時按下快門,使色調與造型呈現(xiàn)出渾厚敦實的效果,獲得原片圖4,經后期調設,效果見圖16。
拍攝圖4時,根據數碼圖像拍攝的曝光基本原則和近距離燈光照明的特點,點測光,取高光部位亮度為曝光基準,并略使燈頭處過曝,因燈光較弱,將ISO提至2500,1/80秒,F(xiàn)11,單張曝光(因游客多,無法采用HDR多張曝光)拍攝,將暗部影調與細節(jié)表現(xiàn)交于后期調整解決。
圖4
1、進入基本調板,按圖5所示調節(jié)相關各項數據,調整順序與數據按常規(guī)處理,獲得圖6效果;
圖5
圖6
2、點擊漸變工具(見圖7頂部矩形),在預覽窗上拉出整圖覆蓋區(qū)(見圖8紅色區(qū)域及圖下部三條漸變線),然后點擊調板下部范圍蒙版下拉三角,在下拉菜單中選擇明亮度,添加后按下部范圍滑塊位置和數據設置暗部與中灰滑塊以及平滑度滑塊位置,再按調板“蒙版/效果”欄內各項數據調整設置各項滑塊(圖7),獲得圖9效果;
圖7
圖8
圖9
3、感覺畫面仍較暗,再次設置拉出第二塊明亮度范圍蒙版,并勾選調整面板中“顯示明亮度蒙版”復選框,并拖動 “范圍”控件的明、暗及平滑度滑塊,瀏覽圖中顯示的紅色為可調整區(qū)域(圖11),然后參照圖10所示調整曝光度和對比度數據,使暗部的亮度得以改善(效果可參照圖1);
圖10
圖11
4、將圖片放大后觀察,暗部有較多噪點(圖12),打開細節(jié)調板,按圖13所示數據進行調整,獲得圖14效果,噪點得到抑制;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5、按常規(guī)勾選鏡頭校正配置文件欄下的刪除色差復選框,然后導出成片,效果見圖16。
圖16
冰凌柱頭表面覆蓋著類似西藍花菜頭的垛狀物,用24~70mm變焦鏡頭24mm端拍攝,拍攝時遵循以高光部位亮度為基準的原則,ISO1000,1/80秒,F(xiàn)10,獲得圖17原片效果。
圖17
1、進入基本調板,點“色調/自動”調節(jié)鈕(圖18),具體數據見圖18,獲得圖19效果;
圖18
圖19
2、接著調偏好下4項,并調白平衡下的色溫值,具體數據見圖20,主要提高細部清晰度及暗部色彩的濃艷度,并略減黃色調,具體圖片效果見圖21;
圖20
圖21
3、此時暗部及陰影部位冰錐及冰掛的細節(jié)層次展現(xiàn)較弱,影調偏暗,擬采取局部提亮的技法加以改善。點徑向濾鏡工具,在預覽圖上方拉出橢圓形選區(qū)(見圖22左側圖像與白色選區(qū)),然后調節(jié)調整面板下部的羽化量至75,并勾選“反向”復選框(見圖22右側調整面板下部),再按圖右側調板內各項數據進行調設,獲得圖23效果;
圖22
圖23
4、點擊調板中的新建鈕,在預覽圖中部較亮的區(qū)域拉出第二個橢圓選區(qū)(見圖24左側照片中白色方框內橢圓),將右側調整面板下部的羽化量調至44,勾選“反向”復選框(見下圖右側調整面板下部),再按調板內各項數據進行調設,獲得圖25效果;
圖24
圖25
5、采用相同步驟,在預覽圖下部較亮的區(qū)域拉出第三個橢圓選區(qū)(見圖26左側白色方框內橢圓),將調整面板下部的羽化量至50,勾選“反向”復選框后,再參照調板內各項數據對選區(qū)進行調設,獲得圖27效果;
圖26
圖27
6、再找到預覽圖上部中間冰掛較暗的區(qū)域,拉出第四個橢圓選區(qū)(見圖28左側白色方框內),并照右側調板內各項數據及羽化量和反選復選框等設置,對選取的圖像狀態(tài)進行調設,獲得圖29效果;圖30為經過局部調整后的整圖,與圖21相比,獲得了較為明顯的改善;
圖28
圖29
圖30
7、但圖片由于暗部曝光量提升較大,顯得顆粒增粗,尤其局部放大后的圖片中更為明顯,將圖像放大至1:1時,畫面噪點明顯(圖31),需進一步降噪處理;
圖31
8、進入細節(jié)調板,按圖32所示參數進行調節(jié),獲得33效果。注意,噪點顆粒不可調得過細,否則將會影響畫面清晰度,尤其圖像放大倍數比較小時,可適當保留噪點,使畫面保留一定的銳度;
圖32
圖33
9、勾選鏡頭校正調板默認狀態(tài)下配置文件欄內的“刪除色差”復選框(圖34)后導出,最終獲得圖35成片。
圖34
圖35
圖36是拍攝后經過后期調設的成片,帶有鮮明的框架式構圖特征,拍攝時使用12mm超廣角定焦,貼近一個壁洞式的觀察點,透過1米多的洞壁,觀看豎洞中的奇特景象,ISO2500,1/80秒快門速度,F(xiàn)11,趁燈光轉為蔚藍色時按下快門。12mm超廣122°的視角范圍,將壁洞變得像一條深隧的通道,F(xiàn)11的光圈,即使將對焦點移至0.5米的對焦距離,仍可獲得近至0.22米遠達無窮遠的景深。而藍色的燈光最接近冰塊的透明色感,“隧道”遠端垂掛下的冰坨,在明亮的逆光照射下,晶瑩透亮中仍保留著藍瑩瑩的冰感。
圖37為拍攝的原片,圖片顯略暗,卻可以在后期調整中保留冰塊高透明度下亮部的細節(jié)。
1、將圖片引入基本調板,按圖38所示調設各項數據,注意先色調,后偏好,最后調白平衡顏色,獲得圖39效果;
圖36
圖37
圖38
圖39
2、然后進入色調曲線調板,按圖40參數調設區(qū)域4項,將曲線調成圖示形狀,并點擊調板下部“點曲線”右側下拉三角,在下拉菜單中選點中對比度(圖41),獲得圖42效果;
圖40
圖41
圖42
3、由于前期拍攝時采用了高感光度,后期在基本調板中的白度、色調曲線調整中的亮色調和陰影都作了提亮調節(jié),畫面的整體效果也由偏暗轉為明暗分明的狀態(tài),所以需將圖片放大,對灰密度部位進行顆粒度檢查。將圖片放大100%后觀看,中灰部位顆粒增粗較明顯(圖43),遂進入細節(jié)調板,按圖44所示數據調節(jié)蒙版與明亮度滑塊,達到圖45程度即可。返回整圖,可見圖46效果,畫面銳度有所下降;
圖43
圖44
圖45
圖46
4、點擊漸變?yōu)V鏡工具圖標,打開調板(圖47),在預覽圖右側窗外,按住鼠標左鍵,從右向左拖移一小段,在圖像外拉出三條選區(qū)線,然后按住移動選區(qū)黑點,將選區(qū)線自右向左拖移至預覽窗外圖片左側邊(圖48);再點擊調板下部 “范圍蒙版”右側的下拉三角,在拉出的菜單中選擇“明亮度”,隨之出現(xiàn)“范圍”和“平滑度”控件,再將平滑度控件左側滑塊按圖47所示位置向右拖移,直至數據變?yōu)椤?7/100”,保持平滑度控件的默認位置(圖47下部),勾選預覽窗下方的“顯示選定的蒙版疊加”復選框,圖48圖片中心明亮部位蒙上一層紅色(圖48),此為調整的位置;然后按圖47蒙版下效果欄內相關數據進行調整,獲得圖49效果;
圖47
圖48
圖49
圖50
5、下一步再作局部調整,改變壁洞位置的明暗亮度、對比度與清晰度狀態(tài)。先點選徑向濾鏡工具(圖50上部),然后在照片中心部位拉出一個橢圓選區(qū)(圖51所示),在調板下部調節(jié)羽化量,并勾選反向復選框(圖50下部),可見預覽圖中選區(qū)內的紅色區(qū)域即為調整部位(圖51),然后按圖50所示各項數據進行調整,獲得圖52效果;
圖51
圖52
6、點徑向濾鏡蒙版內的“新建”按鈕,在預覽圖內再添加第二個橢圓選區(qū),不做反向處理,僅做羽化調節(jié)(圖53下部),圖54顯示圈外紅色即為調整區(qū)域,然后按圖53所示數據調整相關各項,獲得效果如圖55;
圖53
圖54
圖55
圖56
7、參照上一步(第6點),再次添加第三個徑向濾鏡,并勾選設置為反向,具體位置見圖57,設置與調節(jié)處理見圖56,獲得效果見圖58;
圖57
圖58
8、洞內景象有所改變,但仍感稍軟,清晰度與空間感也不夠理想,再添加一道顏色調整蒙版,進行調整改善。參閱本例第4小點,打開漸變?yōu)V鏡調板,在預覽圖上自左向右添加一塊均勻密度的“漸變”選區(qū)(圖60),然后將調板下部范圍蒙版樣式改變?yōu)椤邦伾保▓D59下部),選點吸管工具后在預覽圖上將進行參數改變的顏色點逐一點中(注意按住Shift鍵),具體參看圖61中白色小圈位置,然后按照圖59所示各項參數進行調整,調后按常規(guī)勾選“刪除色差”復選框(圖62)后導出,獲得理想的成片,效果見圖36。
圖59
圖60
圖61
圖62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