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祖松
在2019 年到2020 年這一新的歷史時期,最為熟知的青春典型是廣西壯族女青年黃文秀。習近平總書記在批示中做了高度概括:“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yè)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作家林超俊以他的文學敏感和作家的責任感,及時捕捉這一題材,并以長篇報告文學的形式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報告文學是新聞與文學的融合體,作為“新聞”的要求,作者做足了功夫。報告文學全方位多側面細致地記述描繪黃文秀從學生時代到犧牲在扶貧戰(zhàn)場的足跡和心路,記述的時間從1995 年黃文秀參加“六一”兒童節(jié)活動開始到2019年6 月18 日她犧牲在返回扶貧村的路上,時間跨度長達到24 年,幾乎觸及了黃文秀的整整一生。
由于采訪調(diào)查的廣度和深度,報告文學呈現(xiàn)的許多“新聞材料”,包括黃文秀的照片、日記、字跡、書法以及家人、同學、朋友、閨蜜、老師、恩人與黃文秀的書信、微信交流、往事回憶等。
《新時代青春之歌——黃文秀》林超俊 著 定價:48元廣西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
作為“文學”的要求,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是最高任務,黃文秀的內(nèi)心世界和外在性格特征更是豐富多彩,黃文秀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朝氣靈氣快樂微笑的陽光女孩,她善良、樸實、熱情、坦然、平和、執(zhí)著、勇敢、聰睿,充滿愛心,助人為樂,是群眾打心眼里喜歡的“女娃娃”;是孝敬、聽話、溫順、體貼、細心、暖心的“父母貼心的小棉襖”;是同學、朋友眼中識大體、解人意、樂助人、給人帶來歡樂的“懂事的大女孩”和“開心果”;是領導同事眼中革命信念堅強、勇于負責擔當,有知識有辦法、身體力行做表率、沖鋒在前不言退的充滿新時代風格特征的青年干部。
作者在表現(xiàn)黃文秀愛心時,講了一個她小時候的故事。
黃文秀還是上小學的時候,她家的山腳下,獨居著一位老奶奶,黃文秀知道后,便組織同學經(jīng)常去老奶奶家打掃衛(wèi)生、挑水、洗衣服;發(fā)現(xiàn)老奶奶很久沒有吃肉,她還費了許多心思與同學湊了四元錢,給老奶奶買肉吃。
作者在描寫文秀轉變角色融入群眾開展扶貧工作的經(jīng)歷時,也是用了娓娓道來的故事:一開始,村民對她這個年輕的女娃娃女書記缺乏信任感,不配合她的工作,不回答她提出的問題。村民一臉不屑地對她說,你這個小姑娘估計是來這里走過場的,我跟你說也沒有用,別在這里耽誤工夫了,趕緊回城里去享福吧。黃文秀覺得不解,在日記中寫道:我覺得心里憋屈,搞不懂為什么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嶺,走家串戶,老百姓卻對我這么排斥……于是文秀轉變方式,不再拿個本子東問西問,而上山下田與群眾一起摘果、收玉米、種油茶,一邊干活,一邊了解情況,探討脫貧之計。時間長了,大家慢慢接受了這位女書記,關系變得融洽,有什么話都愿意跟她說。
除了通過情節(jié)細節(jié)的描寫去塑人物形象,“用情”也是使人物感人的關鍵。林超俊自覺投入黃文秀事跡的寫作,是出于對黃文秀價值、品格、性格的認同和情感的共鳴,報告文學寫到黃文秀對于扶貧意義的理解。
“一個國家的落后,首先是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的標志是嘲笑民眾落后,我們黨深刻明白這個道理,從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脫貧,并且扶貧不僅要扶志,還要扶智”?!巴旁诜畔录茏愚D換角色與群眾打成一片中培養(yǎng)”“扶貧先修路”“要精準就一人不落地談”,“要有效就一戶一戶地規(guī)劃”,“找準特色資源發(fā)展農(nóng)村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
由于作者采訪用力、提煉用功、敘事用情、演繹多維,使黃文秀這個新時代的青春形象得以鮮活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為亮麗的青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