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素芬
“消失”“消逝”這兩個詞語讀音相同聲調不同,還是近義詞,都有逐漸減少以至沒有的意思。但是兩者還是有區(qū)別的:
最重要的區(qū)別在詞義上,從“失”和“逝”來看,失是失去,逝是過去。因此,“消失”側重結果,強調永遠失去了或很快就失去了,例如,“流星從夜空中消失了”;“消逝”則側重過程,指逐漸減少以至沒有,例如,“火車的隆隆聲漸漸消逝了。”
從描寫的對象上看,消失是沒有了,但有可能還會再出現,常用于比較具體的事物,例如,“太陽出來了,剛才大霧籠罩下消失的遠山重新出現了”;消逝后就再也不會出現了,常用于比較抽象的事物,如記憶、時間等,例如,“童年可以消逝,但是純真永存”。
從感情色彩來看,消逝的對象一般都是比較令人惋惜的美好的事物;而消失就比較中性一點,好的壞的事物都能用“消失”。
與這兩個詞意思相近的還有一個“消釋”,這個詞的含義之一是,消融,如“積雪在陽光下漸漸消釋了”;含義二指(疑慮,嫌怨、痛苦等)消除了,如“他倆的誤會消釋后,和好如初”。
古詩賞析
舟夜書①所見
〔清〕查慎行②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③浪,散作滿河星。
注釋
①書:這里作動詞用,是寫、記的意思。
②查(zhā)慎行:清代詩人,作詩學蘇軾、陸游,后為東南詩壇領袖。
③簇:聚集、簇擁。
譯文
月黑夜,唯見一盞漁燈,
孤獨中,好似一點螢螢。
微風起,簇擁細細波浪,
彌散開,化作耀眼星星。
賞析
月夜沉沉,襯出一盞漁燈;微風陣陣,“散”出滿河星光。一幅極簡的畫面,蘊含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生活哲理,又包含了靜中有動、以一當十的藝術魅力。一盞漁燈,是“散”的源頭;微風拂拂,是“散”的原因;簇簇波浪,是“散”的條件;滿河星光,是“散”的結果:各自孤立的景象被一個“散”字統(tǒng)領在一起,這個藝術表現力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王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