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浩
城市信息化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但是在城市化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對于舊城改造和歷史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部分的歷史文化古城在改造的過程中對大批的歷史遺跡和古建筑進行了拆除,使得改造后的城區(qū)失去了獨有的韻味。而如果能夠保護好、利用好歷史文物,不僅不會使歷史文物影響城市發(fā)展,反而會使歷史文物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促進城市的發(fā)展。
文物保護的意義
對于一個城市而言,保護歷史文物就是對歷史文化和民族記憶的一種傳承,城市中的歷史古跡和遺存的建筑物不僅記載著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同時也是城市生命力的一種體現,是整個城市的靈魂,更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財富。城市中的古建筑和古跡是一個時代的特征,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還原歷史,更加正確地認知歷史,是這個城市變遷的見證,也是城市文化和靈魂的一種載體。很多的古建筑、遺址、古跡不僅是古人生活的場所,更是古人思想意識形態(tài)、生活氣息的一種體現,它們構成了這個城市獨有的歷史氛圍,向世人訴說著這個城市的文化和歷史。
歷史文物和古跡、古建筑不僅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是一個城市的特色,是一個城市與其他城市的區(qū)別,因此,保護歷史文物不僅僅是傳承歷史文化,同時也是對城市靈魂和生命力的一種保護,能夠體現城市的價值和獨特魅力,也是激發(fā)人們民族情懷和愛國情結的歷史史料。
舊城改造中文物保護面臨的問題
隨著當前人們經濟收入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自己的居住條件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時在國際化發(fā)展的趨勢下,城市化的進度不斷地加快,每一個城市都加快了改造舊城區(qū)的步伐。歷史文物是一個城市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載體,要在舊城改造的過程中保留下來則需要占據一定的空間,同時還需要相關部門專人負責修繕維護,需要花費一定的經費,因此很多的城市在城市舊城的改造過程中采取的方法是,破壞歷史文物,促進城市改造與發(fā)展,導致了大量的歷史文物古跡遭到了人為的破壞,使得整個城市的文化氛圍蕩然無存。
此外,有的城市雖然沒有拆除古建筑,保護了歷史文物,但是卻將古建筑周邊的建筑拆除,古建筑周邊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使得現代化的建筑與文物點相互矛盾。很多的歷史文物需要再周邊環(huán)境和氛圍的烘托下才能夠如實的反映歷史面膜,才能夠讓參觀者在參觀的同時能夠仿佛進入了特定的環(huán)境,融入了歷史氛圍中,而將周圍的建筑拆除,僅僅保存了歷史文物反而導致歷史文物與現代化的建筑群格格不入,一些具有革命紀念性的建筑物,雖然沒有拆除古建筑,但是周遭的環(huán)境卻遭到了完全的破壞,隨著周圍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的改變,使得文物景點缺乏了獨有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韻味。
舊城改造中加強歷史文物保護的建議
政府部門需要完善有關保護歷史文物古跡的法律法規(guī),并明確在城市改造的過程中,不得破壞歷史文物。政府部門也應該對一些重開發(fā)而輕文物保護的違法拆除和重建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并明確所有的舊城改造開發(fā)項目必須要經過文物部門的許可,需要在文物部門的許可下才能夠進行舊城區(qū)的改造。政府部門要正確認識到保護歷史文物對于整個城市的重要意義,所有的城市規(guī)劃需要無條件避讓歷史文物古跡,可以將領導的政績考核與文物保護相結合,加強領導層對于文物保護的重視程度。其次,需要增加對城市內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嚴格落實保護經費,要??顚S?。文物部門也需要明確職能,對城市內的歷史古跡、古建筑等加大保護力度,且對于古遺址、古建筑等進行區(qū)分,并制定不同歷史文物的管理保護方法,并嚴格落實。
保護好一個城市的歷史文物就是保護了這個城市的記憶和文化,因此,需要加大歷史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要通過網絡、電視等加強對歷史文物保護相關知識和重要性的宣傳,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民眾對于歷史文物保護的意識。讓民眾意識到歷史文物是祖先遺留下來的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一個城市獨特韻味的體現,保護了歷史文物不僅是對歷史文化的一種傳承,同時還能夠增加城市的魅力,促進城市的發(fā)展。此外,還可以結合歷史文物開展多種活動,如可以結合古建筑開展古建筑模型比賽,邀請專業(yè)的手工藝人講歷史建筑做成模型,與學校聯合舉辦模型大賽,讓學生參與其中,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歷史古建筑的了解,在學生的心中栽下保護文物的種子。還可以開展知識競賽等,讓民眾參與進來,不僅加深了民眾對于城市的認同感,同時還能夠加強民眾的文化素養(yǎng),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城市的文化底蘊以及歷史文物的價值,激發(fā)民眾的責任感,讓民眾自發(fā)的對周邊的歷史文物及西寧保護。通過種種宣傳活動能夠提高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從而做到全面參與,共同配合做好歷史文物的保護,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激發(fā)民眾對于城市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城市需要不斷地發(fā)展,民眾需要改善居住環(huán)境,因此,對于舊城的改造是必然的趨勢,一味地僅保護歷史文物,而不充分利用反而會造成民眾對于歷史文物保護的排斥心理,因此需要充分地將歷史文物的保護和利用相結合,從而做到在促進當地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保護歷史文物。如南京夫子廟的改造、南里小鎮(zhèn)等的改造等均是將歷史文物保護和經濟發(fā)展相結合,在更新基礎設施的同時對歷史街區(qū)進行再利用,從而在刺激了當地經濟發(fā)展的同時賦予了歷史文物新的生命力。
城市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不能過于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歷史和文化的傳承,因此在規(guī)劃的過程中就需要留有余地,在規(guī)劃的過程中就需要合理的考慮到歷史文物的存在,并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適當的修改,要以保護歷史文物為第一原則,所有的規(guī)劃必須要為歷史文物的保護讓路。有部分的城市在規(guī)劃的過程中只考慮經濟效益,而忽視了歷史文物的保護,很多城市采取的拆除、移位重建的方式,而這一方式失去了歷史文物的價值,而且有不少的歷史建筑物被拆除后就再也沒有重建了。因此,需要在規(guī)劃的過程中就考慮到歷史古跡和建筑,從而根據實際情況預留合理的空間,不急功近利,給后人留下余地。
城市需要不斷的發(fā)展,需要與時俱進、更新換代,但是在發(fā)展和更新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丟棄歷史,而是要尊重歷史,傳承歷史,在歷史的基礎上發(fā)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體現出城市獨有的歷史韻味和歷史價值。因此,城市在進行舊城改造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歷史文物的保護,要在保護歷史文物的同時充分的利用歷史文物的價值,真正的實現經濟發(fā)展和歷史文物保護、歷史文化傳承的協調統一。
作者單位: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