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錢 王強
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臟病類型之一,臨床上以胸痛、心絞痛等為主要癥狀,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見原因,氯吡格雷是治療這種疾病的常見藥物,但是經過臨床應用發(fā)現(xiàn),單一的氯吡格雷治療對患者心血管存在一定的威脅,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重點分析丹參多酚酸鹽結合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試驗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8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疾病的診斷標準;年齡43~78歲;病程0.5~8年;無過敏病史。排除標準:嚴重器官衰竭的患者;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所有患者自愿參與研究過程,本次試驗經過醫(yī)院審核通過。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8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s,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s,n)
注 :兩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平均年齡(歲) 男/女 平均病程(年) 合并癥高血壓 高血脂 糖尿病 過度肥胖實驗組 84 64.35±4.28 45/39 5.89±0.52 21 40 17 6對照組 84 64.29±4.33 44/40 5.78±0.48 29 38 13 4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410]單一治療,用法用量:1 次 /d,第 1 次用藥 300 mg,從第 2 次開始減為 75 mg。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丹參多酚酸鹽(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49)治療,丹參多酚酸鹽用法用量:200 mg丹參多酚酸鹽和200 ml氯化鈉注射液充分混合后靜脈滴注,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 2 周[1]。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按照患者恢復情況將治療效果分為以下3個等級:顯效:心電圖檢查基本正常,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心電圖顯示缺血有所改善,患者癥狀發(fā)作程度較治療前有所緩解;無效:患者心絞痛等臨床癥狀治療前后基本沒有變化,心電圖檢查結果基本沒有變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頭痛、便秘、皮疹、肝功能異常。③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水平,心功能指標包括LVESV、LVEDV、LVEF、CO;④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CPR以及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水平,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包括NO、ET-1、MDA[2,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LVESV、LVEDV、LVEF、CO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LVESV、LVEDV、LVEF、CO水平均優(yōu)于本組治療前,且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CPR以及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hs-CPR以及NO、ET-1、MD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hs-CPR以及NO、ET-1、MDA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本組治療前,且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LVESV(mm) LVEDV(mm) LVEF(%) CO(L/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84 40.25±4.68 30.03±3.25ab 58.36±5.44 40.11±4.33ab 45.35±4.82 61.29±5.64ab 7.57±1.68 4.21±1.03ab對照組 84 40.18±4.55 34.62±3.74a 57.94±5.23 45.29±4.92a 46.13±4.75 58.78±5.13a 7.52±1.45 4.88±1.25a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CPR以及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CPR以及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hs-CPR(mg/L) NO(μmol/L) ET-1(μmol/L) MDA(p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84 6.11±0.62 4.08±0.37ab 53.54±4.36 84.39±6.25ab 79.15±5.44 45.37±3.66ab 12.15±1.38 6.06±0.64ab對照組 84 6.09±0.61 4.42±0.41a 54.11±4.43 72.26±5.15a 78.86±5.26 56.03±4.21a 12.19±1.22 7.95±1.07a
冠心病發(fā)作時會在患者體內產生較多的氧自由基,而這種成分增多會引起患者心肌細胞受損,造成患者心肌代謝紊亂,從而改變患者心功能,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將心功能指標的變化作為判斷患者治療效果的依據(jù);同時,內皮功能的改變也是冠心病形成的因素之一,包括 ET-1、MDA 以及 NO,ET-1是臨床上診斷冠心病的敏感指標,在臨床上ET-1過高會引起患者血管過度收縮,改變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從而加重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程度;MDA則主要反映患者氧化水平,MDA含量增高時同樣會造成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加重;NO是一種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減少抗氧自由基,降低血管內皮損傷的強效因子,能夠抵抗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在患者體內水平降低時表明患者出現(xiàn)血栓;此外,hs-CRP也是導致患者心血管病變的炎癥因子之一,在冠心病患者體內水平增高,損傷患者血管內皮功能[4,5]。因此,可以將上述指標作為檢測冠心病治療效果的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采用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患者治療效果以及各項心功能指標、血管內皮功能指標的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這是由于丹參多酚酸鹽具有較好的纖溶作用,能夠促進患者體內纖維蛋白的溶解,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同時,這種藥物能夠擴張動脈,抑制ET-1以及MDA的合成,改善心肌損傷現(xiàn)象,有利于心肌功能的恢復;藥物成分丹參能夠抑制炎癥因子hs-CRP的釋放,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能夠保護患者心血管,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改善心肌供氧,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的恢復[6,7]。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采用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氯吡格雷聯(lián)合治療能夠幫助患者恢復心功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提高治療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