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素君
摘要:目的:評價全程護理應用于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患者中的重要價值。方法:選取68例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行全程護理。比較兩組疼痛程度及希望水平評分。結果:干預后,觀察組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低,希望量表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在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中,全程護理可緩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希望水平。
關鍵詞: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全程護理;疼痛度;希望水平
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可控制疾病進展,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化療是把雙刃劍,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會對機體造成一定損傷,包括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影響患者對生活的希望,降低治療依從性[1]。因此在實施化療期間,需要通過護理干預來改善疼痛,提高希望水平,提高療效。有研究顯示,全程護理可滿足患者化療全程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鑒于此,本研究旨在評價全程護理應用于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患者中的重要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68例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齡(49.68±3.47)歲。觀察組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齡(50.47±3.15)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納入標準:經活檢、骨髓中漿細胞比例等綜合診斷為多發(fā)性骨髓瘤;符合化療指征;年齡40~70歲。排除標準:無法積極合作;伴精神疾病;存在化療禁忌;合并血液疾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遵醫(yī)囑用藥及監(jiān)測體征。觀察組接受全程護理。(1)化療前:同患者做各項檢查,耐心向患者講述檢查步驟及各指標診斷疾病的意義。為患者詳細介紹化療的方法及目的,說明化療期間的注意事項,提前告知患者化療的副作用,囑咐患者以良好心態(tài)面對。(2)化療中:護理人員需規(guī)范操作,保持無菌,提高患者化療的舒適度,指導患者保持樂觀心態(tài)面對治療。(3)化療后:囑咐患者化療后靜養(yǎng)休息,忌劇烈活動,可在飲食上保持營養(yǎng)均衡,提高身體免疫力。同時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或為患者推薦學習琴棋書畫等轉移其注意力,減少負面情緒。
1.3 觀察指標
(1)干預前后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2]評估患者疼痛程度,指導患者用數字1~10描述疼痛情況,其中輕度為1~3分,中度為4~7分,劇烈疼痛為8分及以上。(2)干預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3]評估患者希望水平,量表內容包括12個條目,分值范圍12~48分,低水平為12~23分,中等水平為24~35分,36分及以上為高水平,即分值越高患者對生活的信念越高。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取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兩組希望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希望量表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希望量表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3討論
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期間,在針刺等刺激下,會增加患者骨痛、肌肉痛等局部或全身疼痛,加以患者長期治療面對的經濟、社會等壓力,會降低患者對生活的希望。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低,希望量表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全程護理,通過化療前心理護理、化療中提升操作技術及化療后健康教育等,可緩解化療帶給患者的疼痛,同時以主動溝通、轉移注意力等形式,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指導患者積極面對化療,提高患者自信,提升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為患者帶來希望,改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促進患者快速恢復。
總之,全程護理可改善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過程中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陳娜蓉,林其芳,楊瑩,等.患者參與模式在日間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4):4546-4548.
[2]袁偉.全程護理在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患者中應用的護理方法[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20,7(3):88,92.
[3]王君芬,王信娟,董美媛,等.基于羅伊適應模式的護理在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28):3970-3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