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事業(yè)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全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成為人們獲取第一新聞的主要途徑,也對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更高的要求。本文重點圍繞新聞記者采編能力這一主要問題,探討如何在全媒體時代做好黨的新聞宣傳工作。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采編能力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7-00-02
新聞事業(yè)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新聞記者是黨的耳目喉舌,是黨和人民群眾聯(lián)系的橋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做好黨的新聞宣傳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前,我們迎來“互聯(lián)網(wǎng)+人工智能+5G+”的“全媒體時代”,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成為人們第一時間獲取新聞的主要途徑,也對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新聞記者要增強責任意識,不忘初心使命,高揚奮斗精神,“走”字當頭,才能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力量。
一、全媒體新聞記者采編能力的要求
全媒體時代,如何提升新聞記者采編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新聞記者要錘煉好“四力”,需秉持新聞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主動學習新的傳播知識、技術和傳播方式,掌握全媒體真本領。
(1) 提高政治站位,自覺踐行“四個意識”。新聞記者作為黨的耳目喉舌,一言一行對社會公眾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新聞實踐中,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自覺提高政治站位,踐行“四個意識”,深入宣傳黨的理論,突出宣傳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民砥礪奮進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生動實踐,弘揚主旋律,做引領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
(2) 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提升新聞創(chuàng)新能力。全媒體時代,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實踐,仍然是新聞記者堅守的底線,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要樹立危機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運用大數(shù)據(jù)及云計算技術等推進新聞作品生產(chǎn),學習“移動直播” “短視頻”、人工智能技術,時刻關注與學習掌握不斷出現(xiàn)的傳播新技術,在新舊“融合”中喜新不厭舊,而且要強化擔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熟練掌握寫、拍、攝、錄等多種新聞信息采集技能,用心、用情、用真功講好全媒體時代中國故事,讓黨的聲音傳播得更廣更深入。
(3) 牢記初心使命,提升新聞采編策劃能力。全媒體時代,采編能力是新聞記者必備素養(yǎng)。對于每一個新聞事件來說,誰先搶到第一手素材就能在報道中占得先機。新聞記者提升新聞采編能力,必須增強策劃意識,把握好“時、度、效”,也就是說,要對新聞事件進行獨立思考,撰寫新聞策劃報道方案,堅持政治為本、內容為王、品質為要,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新聞傳播效果,特別是從宏觀角度對整個新聞事件加以詳細分析,讓廣大讀者能快速地了解新聞事件真相。
二、提升全媒體新聞記者采編能力的路徑
無論時代條件發(fā)生多大變化,媒體環(huán)境發(fā)生多大變化,新聞記者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使命,要深入實踐,扎根基層、服務人民,做黨的初心的傳承者、守護者、弘揚者。
(1) 筑牢底線,增強法治觀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全面依法治國戰(zhàn)略部署。他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新聞工作是一種崇高的職業(yè),全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觸角已廣泛觸及社會的各個領域,如不依法采訪,就會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認真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紀黨規(guī)、法律法規(guī)是新聞記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始終有敬畏法律的清醒意識,培養(yǎng)自己養(yǎng)成依法采訪的習慣,牢記法律底線不可觸碰,讓法律成為新聞記者的一門必修課。
(2) 嚴于律己,遵守職業(yè)道德。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是新聞學的基本要義。全媒體時代,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不僅是一個職業(yè)道德的問題,更是對新聞媒體的主觀意志、公信力的客觀要求,是新聞記者的根本任務。筆者認為,新聞記者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才能客觀報道新聞事實,才能采寫出真實新鮮的新聞。因此,每一位新聞記者必須恪守職業(yè)道德,時刻保持時刻自重、自省、自勵,要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維護新聞的真實。
(3) 踐行“三貼近”,提升業(yè)務技能。堅持三貼近,踐行走轉改,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聞思想的重要途徑。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新聞記者,就是采寫新聞報道而已。全媒體時代競爭的核心是內容為王,新聞記者只有大膽地踐行“三貼近”,用好“四力”,才能創(chuàng)作人民群眾喜愛的新聞精品,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新聞。例如,2017年~2018年,《中原石油報》連續(xù)2年榮獲全國優(yōu)秀新聞作品最高獎——中國新聞獎,十分罕見,就是內容為王的結晶。
“生命在于運動,寫稿在于走動”?!度嗣袢請蟆?005年12月29日回顧當年送別巴金等6位老人時。對費孝通老人用《“行走”一生》作小標題,形象而貼切。費老70高齡之后,每年都有150天左右在全國各地調研,步履遍及祖國的山山水水?!靶凶摺?,是他整個學術生命的“呼吸”與“陽光”。當前,我們正處于偉大時代,對于新聞記者來說,不僅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還要主動學習掌握最新的媒體技術和方法,增強內功提升本領,費老無疑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楷模。
三、全媒體時代提升新聞記者采編能力的主要舉措
全媒體時代,每天的新聞信息更新呈幾何倍數(shù)變化,且傳播速度快,一條消息在全媒體平臺上瞬間就可傳遍全球。新聞記者只有不斷與時俱進,才能適應全媒體的新要求。
(1) 勤奮學習,拓展全媒體新聞專業(yè)能力。隨著媒體融合的快速發(fā)展,專業(yè)的復合型記者捉襟見肘,若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加強學習就成為新聞記者提升能力的主要途徑。一方面要通過相關書籍、網(wǎng)絡學習,獲得各種新技術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要走出去,積極參加各種適合的新聞培訓和研討會,獲取最新的全媒體理念和思想,了解全媒體業(yè)界的最前沿動態(tài)。新聞單位也要定期對新聞記者進行專業(yè)培訓,幫助拓展專業(yè)技能,適應全媒體的要求。
(2) 嚴謹工作,樹立正確的新聞傳播價值觀。新聞產(chǎn)生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澳_板底下出新聞”,新聞是“踩”出來的,新聞是“跑”出來。我國杰出的新聞家范長江如果走不到西北地區(qū),就寫不出《中國的西北角》;近代中國記者和出版家鄒韜奮如果不在巴黎街道的深夜做過幾次“巡閱使”,就無法真實了解到法國下層人民的生活苦況;原《經(jīng)濟日報》常務副總編羅開富不重走長征路,恐怕寫不出讓讀者如臨其境的現(xiàn)場報道。因此,新聞記者在工作過程中,應該提升自身的新聞素質,培養(yǎng)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堅守職業(yè)操守和道德,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這樣才確保新聞的真實、客觀、公正,才能讓新聞報道更加真實、更加貼近老百姓的生活。
(3) 博學厚積,增強全媒體新聞預見能力。全媒體時代,傳播形式發(fā)生深刻變化,即時傳播、全員傳播成為常態(tài)。新聞記者要產(chǎn)出優(yōu)秀的、有價值的新聞作品,就需要有較強的新聞預見能力,發(fā)現(xiàn)新聞線索和新聞價值的能力,準確判斷辨別其真實性和可能引發(fā)的連鎖反應的能力。因此,新聞記者要練好新聞“基本功”,還要多讀書、讀好書,成為“專家”,同時要了解專業(yè)領域外的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成為“雜家”,才能采寫出更有深度、更有特色,受眾喜歡的新聞產(chǎn)品。
綜上所述,全媒體推動了新聞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同時,對新聞記者的綜合采編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聞記者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聞思想,走字當頭,做到“三貼近”,掌握傳播的基本技能,才能適應全媒體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才能拿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作品,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十八大以來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精彩論述摘編[EB/OL].人民網(wǎng),2018(3).
[2]庹震.怎樣當記者[M].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6,5(1).
[3]李雁津.優(yōu)秀的多媒體記者怎樣“煉”成[J].中國記者,2007(8).
[4]李雯.淺談全媒體時代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J].西部廣播電視報,2017 (19).
[5]趙耀.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需要具備的基礎技能和素養(yǎng)[J].記者搖籃,2019(8).
[6]李青青.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應具備的能力思考[J].記者搖籃,2019(9).
[7]田厚鋼.記者當“行走”一生[J].新聞戰(zhàn)線,2006(3).
[8]王新順.從“《中原石油報》現(xiàn)象”看精品新聞戰(zhàn)[J].新聞愛好者, 2019(9).
作者簡介:田孔社,男,漢族,山西陽城人。研究方向:新聞采編、報業(y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