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鄭漢軍 金源
摘 要:互聯(lián)網和數字技術的變革式發(fā)展,給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tài)帶來了重大變化。國家出臺《關于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tài)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這不僅是從國家層面對現(xiàn)代傳播體系的建構提出了部署,也對每一個媒體從業(y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時代、環(huán)境、政策背景下,我們面臨怎樣的新挑戰(zhàn),肩負怎樣的新使命,每個個體如何與我們的主流媒體共同經歷和見證深刻的社會變革和媒體融合?這是值得媒體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新時代;新媒體;新使命;短視頻;5G;新風口
中圖分類號:G2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7-00-02
近年來,湖北廣播電視臺舉全臺之力,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作為一名參與者和見證者,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和認知,談談對如何迎接挑戰(zhàn),如何成為新時代、新媒體并承擔新使命的媒體人的一點看法。
一、何為新時代?何為新使命
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很多年了,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又提出“新時代”?新時代一是技術的新時代,是共享經濟、人工智能、無人系列、大數據、云服務、物聯(lián)網、區(qū)塊鏈、5G的時代。新時代還是話語的新時代,是人人都可發(fā)聲,人人都是記錄者傳播者的時代。所以說,新時代是人人都可以發(fā)光發(fā)熱的時代;新時代是每天被夢想叫醒的時代;同時,新時代也是社會要淘汰你,招呼都不打的時代!
既然交織著機遇與挑戰(zhàn),那么作為媒體人應當擔起怎樣的新使命?新時代,媒體使命在升級,要求在提高,重要性也有了提升。黨和國家關于媒體的48字方針為我們指出了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明確了媒體發(fā)展方向。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習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要利用新技術新應用創(chuàng)新媒體傳播方式。于是,中央廚房,縣域融媒體中心,最近幾年應運而生。2018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對媒體從業(yè)者個人,首先要“虛懷若谷”,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1]
此外,“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于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fā)現(xiàn)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边@是黨和國家對領導干部提出的新希望、新要求,側面也反映了現(xiàn)在媒體的重要功能![2]
二、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如何作為
當前,主流媒體正在經歷媒體改革的深水區(qū),必須要具有浴火重生的勇氣和擔當!傳統(tǒng)技術條件下單一,線性,無交互的信息傳播,具有很多局限,傳統(tǒng)主流媒體只有主動擁抱新媒體,玩轉新媒體,才能打造成新型主流媒體!媒體人,只有具備傳統(tǒng)媒體人技能,還要解鎖新媒體技能包,這樣才是符合當前發(fā)展趨勢的。
那么,新時代下媒體人生存法則發(fā)生改變,時代對新型媒體人有哪些要求?筆者梳理了幾點,政治和專業(yè)素養(yǎng)、全媒體技能、運營能力與思維,展開來說就是:
(1) 是否具有良好的媒體人素養(yǎng)。比如政治意識+整合資源+尊重新聞事實+抱有熱情。政治導向是做好新聞工作者的前提,媒體行業(yè)會對接很多資源,作為媒體人也需要有整合資源的意識,來為廣大百姓提供更多的服務。最后你需要對傳媒行業(yè)抱有十足的熱情,用一腔熱血和一身正氣去做好這個職業(yè)。[3]
(2) 是否具有全媒體的相關技能。有句笑談:不會創(chuàng)收的編導不是好主持人,不會攝像的包裝不是好司機!側面說明了媒體人的生存局面,要全面懂得傳統(tǒng)業(yè)務,還要玩轉新媒體推文、拍短視頻、玩直播、H5、VLOG、各類APP等等。
(3) 是否具有媒體經營能力和項目運營能力。放眼全國,廣電的市場化經營路徑已經迫在眉睫,很多媒體的市場化經營人才極為匱乏,創(chuàng)收手段極為單一。
處于當前的新時代,只有擔當新使命,擁抱新媒體,打開新視界,培養(yǎng)新技能,創(chuàng)造新作為!只有這樣,才能打造成新型主流媒體!
如今面對新的時代變革,我們身邊不乏這樣幾種人,第一種:死守原陣地,不愿靠近新媒體,不想跳出舒適區(qū)。這些人內心惶恐,隨時會被替代,但卻只是擔心,不愿意付之行動。第二種:兼顧傳統(tǒng)主流媒體技能,并努力培養(yǎng)自身新技能。這群人穩(wěn)打穩(wěn)扎,屬于本領恐慌型,能主動去迎接新事物,學習新技能,為未來做準備。第三種:摒棄主流媒體,唱衰傳統(tǒng)媒體,奔向新媒體。這群人比較年輕,不愿被束縛,向往自由隨性,據了解也只有小部分生存下來,多數處在游離不定的漂泊狀態(tài)。
在今天這個年代,傳統(tǒng)行業(yè)的邊界早已被打破,任何行業(yè)死守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都是不行的。不管是電視臺還是報紙、網站,現(xiàn)在都在整合資源,相互借力,融合發(fā)展,成立融媒體中心,應用新型傳播途徑,解決高效高頻傳播問題,基于這個大現(xiàn)實下,媒體一定要有融合發(fā)展的主人翁意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好能“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三、5G+短視頻,新風口,該有什么新動作
2011年~2015年,全國媒體進入改革關鍵時期,也是媒體重心漸漸由大屏轉向小屏的關鍵時期,智能化的發(fā)展加速了媒體變革,大家接受消息的習慣在改變,場景在改變,單一、線性、缺乏互動性的傳統(tǒng)電視手段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碎片化的使用習慣,短視頻被逐漸推到了舞臺的中心。很多傳統(tǒng)媒體人士迫切需要學習、提升和改變,抓住風口,努力讓自己飛翔一把!
對于廣電人而言,這是一次機遇與挑戰(zhàn),無疑是從大屏轉場小屏,從長作品轉為短視頻,從傳遞轉向互動傳播。2015年短視頻的風口來臨,一些文化公司和視頻網絡公司看準時機,布局短視頻,搶占資源,占領市場,瞬間改變了我國當前新媒體的一些生存法則,出現(xiàn)一些有趣新的現(xiàn)象:
(1) 視頻取代圖文成為主流。因圖文早已經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微信公眾號開始大批量招收視頻團隊,文章開始圖文轉視頻,或者圖文配視頻,就連淘寶網店的賣家秀都從圖文轉成視頻。
(2) 短視頻取代長視頻成為主力。長專題,通常是電視媒體最拿手的絕活,并且有些電視媒體人樂此不疲,長視頻看起來太累,前戲太長,皮太厚,耗時,在當前浮躁的快餐文化擠壓下,在碎片化的時間場景應用下,沒有了市場。如今,5G生態(tài)下,視頻和技術等很多方面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3) 平臺在模糊,但產品更垂直更專業(yè)。產品越垂直越有成功可能,邊界越模糊,越難發(fā)展。比如做美妝、做幼教、做運動、做醫(yī)療……越垂直越容易生存。
如今的視頻新媒體網絡公司,比較成功的是《二更》。這是一家非常聰明也有情懷的頭部視頻互聯(lián)網公司,做有溫度的視頻,講好身邊的故事,視頻多為三五分鐘,他們在堅守國家政治文化大方向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商業(yè)媒體航母,包括建立城市站,視頻生產,宣發(fā)服務,教育培訓等等垂直領域,形成一個巨大的商業(yè)生態(tài)鏈條。比如:
《深山放映員》:堅守大山,熱愛電影,為鄰里做好事,大故事里融入小故事,典型人物,融入人性,引起思考。
《挖藕人》:8090后的生活與工作寫好,直播挖藕賣藕,具有時代氣息,歡樂輕松,真實有趣。
《金絲猴喚引員》:特殊工種的喜與樂,人與動物,總能關情!
現(xiàn)在的短視頻應該怎么做?以下幾個問題要弄明白:
①頭腦風暴,加強策劃,你準備怎么做?講好故事?
②每一個階段和層次推進準備怎么處理?
③節(jié)目的邏輯關系是否清晰合理?
④努力講好“人” “事” “情”,是不是都能兼顧到?
⑤作品是否能關聯(lián)當代年輕人或某一群體的生活?
⑥不要故弄玄虛,不要前戲太長,“皮”太厚,直接進入主題。
⑦永遠記?。憾桃曨l領域,聲音比文字更有魅力。
如何抓住短視頻風口?除了生產好的視頻內容,做好視頻營銷和運營也是關鍵因素,一定要避免幾個誤區(qū):一是用戶思維誤區(qū),不要什么都想說清楚、講明白,開始后五秒內就要能吸引人。二是內容思維誤區(qū),從哪個角度切入決定后面走向,不同的視頻內容有不同的切入技巧。三是人設思維誤區(qū),做短視頻首先要確立主題和樹立人設,未來所有品牌都是人設品牌。
有人說破局很難,不可否認,我想要想答好這道題,關鍵在于思考清楚幾點:如何實現(xiàn)播控技術升級?如何產業(yè)升級?如何打造傳播新生態(tài)?如何將之前的“以生產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杂脩魹橹行摹??更多的利用用戶思維思考問題,將電視產品變成電視商品,只有流通的商品才有價值。
推動媒體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也是當前時代給予我們的新命題。只有實現(xiàn)與新媒體的融合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才能在新的輿論環(huán)境下繼續(xù)發(fā)揮主導作用,才能成為真正的新型主流媒體。
參考文獻:
[1]夏翊.如何加強和改善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J].長江叢刊, 2017(8).
[2]張道升,方紅琴.論輿情反轉中新聞媒介的職責[J].鄭州師范教育,2019(9).
[3]國立.領導干部媒介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8 (7).
作者簡介:劉偉,男,漢族,湖北鄂州人,碩士研究生,記者(中級)。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