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時報》9月1日文章,原題:如果說“債務陷阱外交”是一張牌,那么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其實極少使用它一些人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為彌補世界上數(shù)萬億美元基礎設施缺口所做的努力——是中國試圖通過公平或不公平的手段擴大全球影響力的舉動。最具煽動性的指控之一說,中國利用“一帶一路”資金壓垮受援國,讓它們被債務淹沒,然后沒收抵押品,通常是戰(zhàn)略資產,如礦產資源或港口。過多的債務確實可能是個問題,但這不是中國戰(zhàn)略的產物。
2017年,印度一家智庫警告“債務陷阱外交”。這個說法迅速流行起來。當時,斯里蘭卡未能履行修建漢班托塔港的合同,一家中國公司得到了99年的租約。
盡管一些智庫大肆炒作,斯里蘭卡卻是個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計劃(SAIS-CARI)的研究員黛博拉·布羅蒂加姆表示,漢班托塔港是數(shù)千個“一帶一路”項目中,唯一可被稱為“債務陷阱外交”的案例。然而,如果非要說漢班托塔港是一個債務陷阱不可,那么中國其實并沒有蓄意去設置這個陷阱。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指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斯里蘭卡的一項救助;中國的投資“不是用來償還與港口相關的債務,而是用來償還更昂貴的貸款,一般是對西方實體的貸款”。事實上,幾乎所有研究發(fā)展中國家債務條件的報告都認為,發(fā)達國家的貸款比中國的貸款更加沉重。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學者在研究中國對馬來西亞(另一個據(jù)稱被“一帶一路”的“慷慨”擊垮的國家)的貸款時得出結論,中國支持的項目“絕大多數(shù)是房地產、娛樂和工業(yè)部門的非戰(zhàn)略性投資,而港口和鐵路項目則由雙方的次國家行為體進行商業(yè)開發(fā)”。
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在2019年10月對南太平洋地區(qū)“一帶一路”貸款的研究中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白C據(jù)表明,中國并沒有在太平洋地區(qū)蓄意進行‘債務陷阱外交。”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學者們認為,“中國不能、也不會以‘一帶一路的名義單方面主導”。相反,“一帶一路”項目是通過中國和接受國之間的談判確立的,“通過無數(shù)次零散的互動共同創(chuàng)造”。
對于“一帶一路”的回應理應更加微妙和細致。北京想要解決真正的需求,這種時候去夸大危險,只會令批評者喪失信譽?!耙粠б宦贰背h是對發(fā)展中國家真正需求的回應,而中國已經表現(xiàn)出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如果做得好,一個大規(guī)模的投資項目將傳播影響力和投送力量。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也應參與進來?!?/p>
(作者布拉德·格羅瑟曼,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