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璐
摘 要:本文以勞倫斯·韋努蒂的歸化翻譯理論為指導(dǎo),對第二十一屆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青年翻譯獎”獲獎作品——曹明倫先生對James Branch·Cabell作品Beyond Life的譯作中亮點之處進行分析、欣賞,希望能讓讀者體會到歸化翻譯策略在散文翻譯中的應(yīng)用之妙。
關(guān)鍵詞:歸化;Beyond Life
韓素音國際翻譯比賽為廣大青年翻譯學(xué)者、翻譯愛好者提供了優(yōu)質(zhì)的翻譯參賽交流機會,每年的“韓素音青年翻譯獎”得主的翻譯作品都可謂是經(jīng)過層層篩選,百里挑一的佳作,都值得翻譯愛好者反復(fù)研讀,細細體會其中精妙之處。因此本文選取了第二十一屆韓素音國際翻譯比賽獲獎作品——曹明倫先生對James Branch·Cabell作品Beyond Life的譯作,從翻譯的歸化角度對譯文的遣詞造句,出彩高光之處進行賞析,希望可以對翻譯學(xué)習(xí)工作者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一、翻譯中的歸化理論
翻譯中的歸化這一術(shù)語最早是由美國翻譯家勞倫斯·韋努蒂在其作品《譯者的隱身》中提出的。按照勞倫斯·韋努蒂的說法,歸化法是“把原作者帶入譯入語文化”。(Venuti,1995:20)這里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歸化與意譯之間的區(qū)別。相較于意譯側(cè)重于文本語言的翻譯,歸化則包涵語言、文化、思想等多個方面。歸化側(cè)重于目標(biāo)讀者,以目標(biāo)讀者所習(xí)慣的思維方式和邏輯來組織語言,歸化翻譯要求譯者向目的語的讀者靠攏,使目標(biāo)讀者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原文內(nèi)容,譯文更加偏向于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習(xí)俗、思維方式等。(楊向男,2020:93)而根據(jù)散文翻譯要以受眾為中心,語言更貼近讀者的原則(周娜,2018:153),歸化理論在散文翻譯中則更適用。
二、譯文中的歸化策略應(yīng)用實例賞析
第二十一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英譯漢原文是James Branch·Cabell的文章Beyond Life的末尾部分,James Branch·Cabell是美國作家,有記者和煤礦工作的經(jīng)歷,他的一生著作頗豐,共發(fā)表了40余部作品,其間大多充斥著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在他的Beyond Life這一篇文章中充滿了對生命的思考,對自己人生過往經(jīng)歷的種種總結(jié),對物質(zhì)世界的個人看法,而后半部分則提出了自己所期盼的生命之美與生活希冀。因此在英譯漢過程中需要注意將作者追求完美的訴求所表達出來。
曹明倫先生所給出的譯本行文流暢,文字功底極深,字里行間盡顯中華文字之魅力,其譯文甚至較之原作哲學(xué)意味更加濃厚。一版譯本如果讓讀者贊嘆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時,那么譯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在翻譯過程中將歸化運用的相當(dāng)?shù)轿涣恕O旅婢土信e一些譯者所運用的歸化翻譯實例:
例一:原文:Yet it is forbidden to know for what purpose this universe was intended,to what end it was set a-going,or why I am here,or even what I had preferably do while here.
譯文:不過有些奧秘卻不容你去了解,諸如宇宙宏旨之所在,乾坤歸宿在何方,我為何置身于此間,于此間該做何事等。
從例子的譯文可以看出,句子中“宇宙宏旨”,“乾坤歸宿”,“此間”這幾詞都是極具文言意味,充滿東方文化意蘊?!癴or what purpose this universe was intended”從字面來看,即為宇宙之存在意欲如何,而譯者將其譯為“宇宙宏旨之所在”,其中“宏旨”一詞在俞正燮的《癸巳類稿·鄭數(shù)學(xué)證義》、王闿運的《<論語訓(xùn)>序》以及魯迅的《書信集·致曹聚仁》皆有出處,可以看出此詞文化內(nèi)涵之豐厚。這個半句通過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歸化處理突出了原句所要表達的宇宙浩瀚,深不可測,又讓中文目的語讀者感受到了中華文字的磅礴之氣。無獨有偶,“to what end it was set a-going”,譯者將其翻譯成“乾坤歸宿在何方”,更是歸化的十分巧妙?!癳nd”的意思是結(jié)尾,末處,盡頭,而譯者所給出的對應(yīng)譯文是“乾坤歸宿”,“乾坤”一詞,原指《周易》中的乾卦和坤卦,也指天地、日月、陰陽、江山天下?,F(xiàn)在則用“太極—乾坤”體系描摹宇宙運行機制和盈虛消息。從上述解釋來看,“乾坤歸宿”這與前半句中的“宇宙宏旨”形成了前后呼應(yīng),甚是巧妙。
例二:原文:My own wife, at all events,I find an unfailing mystery,a Sphinx whose secrets I assume to be not worth knowing.
譯文:以我妻子為例,我橫豎都覺得她就像斯芬克司,一個永遠也猜不透的謎。
此句的翻譯亮點之處就在于“at all events”這一短語的翻譯處理,譯者將其翻譯成“橫豎”,可以說是非常巧妙,且蘊含濃濃地方白話文意趣?!皺M豎”一詞,在我國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記》和《紅樓夢》中均有出現(xiàn),表示“肯定,反正”的意思。這樣的歸化翻譯既充分體現(xiàn)了原文所要傳達的意思,又充滿中華文化中的白話意趣,且還給這句原文增添了些許情趣,凸顯了原作者對其妻子的無可奈何,但又不失寵愛,俏皮又恰當(dāng)。
例三:原文:when I look back,is as orderless as a trickle of water that is diverted and guided by every pebble and crevice and grass-root it encounters.
譯文: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命歷程就像溪流之蜿蜒漫無定向,觸石砄草根則避而改道,遇巖縫土隙則順而流之。
原文此句是個長復(fù)合句,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將其處理成了長排比句,句式工整。根據(jù)中文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xí)慣,明顯排比句是更可讀,更加易于接受的,且更加符合美學(xué)標(biāo)準(zhǔn)。譯者在歸化策略的總體指導(dǎo)下,還采用了增譯、分譯的翻譯方法以達成排比效果??梢园l(fā)現(xiàn),首先作者將動詞“divert”和“guide”分別根據(jù)不同的施事對象“pebble”,“crevice”,“grass-root”,運用增譯和分譯的方法,分別翻譯成了“避而改道”,“順而流之”,形成了工整的排比,且十分形象生動。而且可以看到施事對象“石砄草根”,“巖縫土隙”也做了對應(yīng)的四字格處理,十分工整。整個句子因排比顯得更加厚重,更富有文學(xué)性,文言意味足。
例一譯文中部分詞語歸化成四字格成語或詞語的翻譯:
“in default of that”翻譯成“此愿不遂”;“material things翻譯成“身外之物”;“the scuffle tendered or anywhere procurable”翻譯成“蹉跎茫然”;“painstakingly enhanced and edited”翻譯成“煞費苦心、設(shè)色縛彩”;“be polite to my wife”翻譯成“相敬如賓”;“open-minded and affable to conviction of his own shortcomings and errors”翻譯成“虛懷若谷,聞過則喜”;“garments and your members and your body,and your acquired habits and your appetites and your inherited traits and your prejudices”翻譯成“衣衫裙袍、手足軀干、習(xí)性胃口、稟性偏見”等等。
與上文所闡述的類似,中文語言特點更講究對仗工整,譯者在歸化策略指導(dǎo)下的四字格使用使得文章格式更加嚴(yán)謹一致,朗朗上口,更適合中文讀者閱讀。其中許多四字成語的使用大大增添了文章的文學(xué)性,,哲學(xué)意味濃厚,十分耐人尋味。
三、總結(jié)
本文主要闡述了歸化翻譯策略在Beyond Life散文翻譯中的應(yīng)用,但歸化與異化作為翻譯過程中十分常用的兩種處理策略并不是相互對立的,更多時候,兩者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更好的翻譯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散文翻譯實踐中,需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情境下,歸化與異化策略的選擇,批判地對待翻譯過程中翻譯策略、手段的選取。
參考文獻:
[1]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20
[2]文化背景、原文意義及翻譯風(fēng)格——第二十一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英譯漢參賽譯文評析[J].中國翻譯,2009(6):81
[3]楊向南.歸化與異化視域下的“大鬧天宮”翻譯——以韋利、余國藩譯本為例[J].名作欣賞,2020(3):93
[4]周娜.張培基散文翻譯中的歸化策略探因——以《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一)》為例[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8(3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