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航
給航天員提供保護的頭盔
眾所周知,航天員在執(zhí)行太空任務時少不了一套科技感十足的宇航服??梢哉f,宇航服就是航天超級英雄的戰(zhàn)甲和保護殼。
作為航天服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航天員的頭盔由頭盔殼、面窗結構和頸圈等組件構成。頭盔通過頸圈與服裝連接,頭盔上的面窗平時可隨意啟閉,緊急時可在數秒鐘內自動或由手動關鎖。在航天飛行中,頭盔主要用于為航天員的面部營造舒適、安全的密閉氧氣環(huán)境,保證航天員的視、聽感官,防護航天員頭部不受各種力學和空間環(huán)境因素的傷害。目前,在載人航天中使用的頭盔有軟式與硬式兩種。軟式頭盔大多數作為艙內航天服的組件,在飛船發(fā)射、軌道壓力應急和返回過程中,軟式頭盔能起到隔音、隔熱、減震、通信等功能。硬式頭盔一般用于航天員艙外活動,分為固定式和轉動式兩種,其中轉動式頭盔在其頸圈上有氣密活動軸承,但密封環(huán)節(jié)增多會降低氣密性與結構的可靠性。
頭盔漏水會危機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為什么航天員在外太空一定要戴頭盔呢?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因為外太空沒有空氣。在地球上,由于受重力影響,我們每個人都能不費力的呼吸到空氣,但是在外太空,如果脫離了頭盔的輔助,航天員就會窒息。
或許你會說,幸好有頭盔保護航天員的安全。殊不知,有時候頭盔也會給航天員帶來災難。2015年2月25日,美國航天員特里·維爾特斯在完成6個多小時的太空行走任務后發(fā)現自己的宇航頭盔里有積水,當特里·維爾特斯返回探索號氣閘艙進行重新加壓后,歐洲空間站航天員薩曼莎·克里斯托福里蒂告訴位于美國休斯敦的NASA指揮中心稱:“維爾特斯宇航頭盔里的水積于頭盔前部,水位已高于眼睛,積水直徑約3英寸(7.62厘米)?!?/p>
2016年1月,兩名航天員走出國際空間站,進行當年首次太空行走,但任務很快被緊急叫停,原因是頭盔又漏水了。原來,此次太空行走原定將持續(xù)約6個半小時,但航天員蒂莫西·科普拉報告說自己的頭盔里被水泡了,而且水是冰冷的。地面控制中心由此推測宇航服的冷卻系統(tǒng)出現了故障,導致冷卻水進入了頭盔里。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中,漏水不同于地球表面,會危及生命。
除了頭盔,安全帶這根“生命之帶”對航天員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飛向太空的過程中,無論是在艙內還是艙外,安全帶都是很重要的裝置,因為它在關鍵時候保護著航天員的安全。
載人火箭發(fā)射前一個小時,航天員們除了例行檢查通信、跟航天員系統(tǒng)指揮中心通話、儀表板復位,還要系上相當于開車時司機、乘客所系的安全帶,把腿部、身體固定好。不知你是否對Space X獵鷹9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升空還有印象?這次發(fā)射中,兩名航天員在龍飛船中除了給自己系上安全帶固定好外,其中一名航天員帶的小恐龍玩具也系了安全帶。
飛翔太空是安全帶要系牢
太空行走,意味著航天員要從飛船內近似于地面的大氣環(huán)境進入太空的高真空、強輻射環(huán)境,也意味著航天員要離開飛船,獨自在失重的太空中“行走”。如何保證出艙航天員的安全?航天員一旦脫離飛船,豈不是很容易消失在茫茫太空中,成為“太空飛人”?不用擔心,航天員身上系著“安全帶”。就拿中國的艙外航天服來說,其胸甲右下側伸出了兩根一長一短的橘黃色安全繩。這不是普通的繩子,它們內部有彈簧,最長可拉至3米,能夠承受一噸的拉力。繩的另一端是兩個掛鉤,在太空行走的每一步之前,航天員都要先在軌道艙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繩的掛鉤,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變位置。
在太空行走中一定要系好安全帶,盡管這種做法比較費時,但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并且注意不要讓安全帶纏繞在其他物體上。系安全帶的原則是:當身體要移動到一個新的位置時,先將新安全帶系好,再將原來的安全帶解開。在太空行走時也不要帶太多東西,因為會忙不過來——既要進行操作,又要不斷地系安全帶,還要防止沒有系繩的設備從身邊飄走。
神州七號艙外航天服
航天員們遨游太空都帶上了一盔一帶,而近期全國也在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因此,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無論是駕乘摩托車還是電動自行車,無論是在車輛前排還是車輛后排,都請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規(guī)范使用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