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嵐
(洛陽新區(qū)人民醫(yī)院 護理部,河南 洛陽 471000)
甲狀腺腺瘤是甲狀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女性,近年來,發(fā)病人群逐漸趨于年輕化。目前臨床治療甲狀腺腺瘤以手術為主,但因外科手術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會給患者身心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導致患者產(chǎn)生應激反應,影響手術治療效果[1-2]。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病情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路徑式護理模式是由臨床護理路徑發(fā)展而來,其將整體護理工作細化至每日,通過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轉歸[3]。本研究進一步探討路徑式護理對接受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治療的患者生命體征及疼痛程度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洛陽新區(qū)人民醫(yī)院接受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治療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男18例,女32例;年齡24~55歲,平均(43.62±3.14)歲;病程5個月~2 a,平均(12.52±2.28)個月。觀察組:男19例,女31例;年齡25~56歲,平均(43.78±3.16)歲;病程6個月~2 a,平均(12.68±2.26)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洛陽新區(qū)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垂體促甲狀腺激素腺瘤診治專家共識(2017)》[4]中甲狀腺腺瘤診斷標準;②無精神疾病、意識障礙及認知障礙。(2)排除標準:①合并慢性疼痛史者;②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③凝血功能障礙及患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
1.3 護理方法(1)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入院時對患者進行評估,測定并記錄患者基礎體征,進行疾病和手術相關知識宣教。(2)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路徑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建立路徑式護理小組,宣傳路徑式護理理念,通過小組會議討論形式,結合路徑式護理相關參考文獻,綜合制定具體化的路徑式護理方案,從入院指導、疾病認知、飲食護理等多個方面進行指導及護理,使護理內(nèi)容更加直觀化,定期組織學習,將路徑式護理理念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使小組成員掌握路徑式護理技術。②入院當天積極主動接待患者,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使患者了解住院安全及休息制度,并告知患者相關檢查項目及目的。③入院后2~3 d,向患者講解甲狀腺腺瘤的相關知識、治療及預后,使患者了解手術的流程、麻醉方式及術前注意事項等,囑患者保證充足的睡眠,護理人員做好備皮、用藥等術前準備工作,并評估患者心理狀況,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緩解負面情緒。④手術當日,術前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鼓勵并支持患者,術后密切觀察切口情況,協(xié)助患者取正確體位,半流質飲食。⑤術后第1天,密切觀察切口情況,指導患者發(fā)聲、進食、吞咽及咳嗽等,避免頸部壓力增加。⑥術后2~6 d,密切觀察患者恢復情況,囑患者活動時避免動作幅度過大,以降低牽拉力度。⑦出院指導:定期進行隨訪,了解患者恢復情況,囑患者定期復診。
1.4 觀察指標(1)入院時、手術中,采用心電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并記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及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2)術后6、12、24、48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量表[2]評估患者疼痛程度,使用10 cm標尺,標尺刻度0~10 cm,分別記為0~10 分,其中0表示無痛,1~3 分為輕度疼痛,4~5 分為中度疼痛,6~8 分為重度疼痛,10 分表示劇烈疼痛。
2.1 生命體征入院時,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呼吸頻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術中,對照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均較入院時高,呼吸頻率較入院時快(均P<0.05)。觀察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均較對照組低,呼吸頻率較對照組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比較
2.2 疼痛評分術后6 h,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2、24、48 h,觀察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分)
甲狀腺腺瘤病程緩慢,可持續(xù)數(shù)月至數(shù)年甚至更長時間,體積較大者會影響美觀,部分腺瘤可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腺瘤有惡變可能[5]。手術是治療甲狀腺腺瘤的主要方式,術后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疼痛,易引發(fā)患者產(chǎn)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若不采取相應干預措施,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
常規(guī)護理雖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但并未關注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且每日護理工作繁雜,護理工作較為盲目,效果一般[6]。路徑式護理是臨床護理路徑的一部分,針對患者個體情況,制定綜合的護理方案,細化至每日工作標準,提高護理質量[7]。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中,觀察組患者生命體征與入院時比較無明顯差異,對照組生命體征較入院時變化,且術后12、24、48 h觀察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患者接受路徑式護理能夠保持生命體征平穩(wěn),緩解術后疼痛,促進疾病康復。甲狀腺腺瘤切除術中路徑式護理于患者入院時對其進行多個方面綜合評估,并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并使護理路徑有序落實,按時完成任務,進而可提高護理針對性,使患者得到優(yōu)質服務[8]。在護理過程中加強與患者的有效溝通,使其對手術內(nèi)容有一定了解,給患者心理支持,減輕患者負面情緒,進而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避免不良情緒影響手術的實施和效果[9-10]。護理實施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病情適當增加或更改相關護理內(nèi)容,將重要的護理事項進行標記,并告知患者每日具體的護理內(nèi)容以及目的,于護理過程中不斷進行評估,及時發(fā)現(xiàn)危險因素,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預防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定期進行效果評價,進而不斷改進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康復[11-12]。
綜上所述,甲狀腺腺瘤切除術圍手術期路徑式護理可有效維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減輕患者術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