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普外二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肝內膽管結石為常見的膽道疾病,病情遷延,易反復發(fā)作,占我國膽石癥的15%~30%[1]。肝內膽管結石通常合并肝臟、外膽道的病理改變,患者多需接受病變膽管肝葉切除術治療,但手術風險高,并發(fā)癥多,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不安等情緒,影響手術效果[2-3]。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圍手術期護理干預逐漸受到重視[4]。多方位全程護理服務模式為系統(tǒng)護理形式,在不同階段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本研究探討多方位全程護理服務模式在肝內膽管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16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案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58例)和全程護理組(58例)。常規(guī)護理組:女25例,男33例;年齡27~71歲,平均(49.28±9.85)歲;病程1~9 a,平均(4.68±1.65)a;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17例;結石位于左半肝32例,右半肝21例,左右半肝5例。全程護理組:女24例,男34例;年齡26~72歲,平均(49.81±10.25)歲;病程1~9 a,平均(4.85±1.49)a;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22例,大專及以上16例;結石位于左半肝34例,右半肝20例,左右半肝4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受教育程度、結石位置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經(jīng)纖維膽道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為肝內膽管結石;②擬定擇期手術治療。(2)排除標準:①精神疾??;②心、肝、腎等功能嚴重不全;③認知障礙。
1.3 護理方法
1.3.1常規(guī)護理組 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常規(guī)入院宣教、飲食指導等;術后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引流管護理與導尿管護理等。
1.3.2全程護理組 對患者進行基于多方位全程護理服務模式的護理,具體操作過程如下。(1)心理護理:積極與患者交流,講解疾病、手術相關知識,增加其治療信心;術前交代可能出現(xiàn)不適、疼痛等情況,以減少患者恐慌;術后鼓勵家屬、朋友探視,減輕患者孤獨感。(2)術前準備:完善相關檢查,指導患者進行適應性訓練(臥位大小便、深呼吸等)。(3)術中護理:強調手術的重要性、安全性,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術中對患者的呼吸、血壓、意識、心率等進行嚴密監(jiān)測,安撫患者。(4)術后護理。①生命體征:動態(tài)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測量血壓、心率、脈搏、呼吸。②引流管護理:注意觀察導尿管、胃管、膽道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引流液的量、性質;術后2~3 d拔除尿管、胃管、腹腔引流管;妥善固定膽道引流管,維持引流袋位于低位及引流管周圍皮膚干燥、清潔,避免逆性感染,術后3周拔除膽道引流管。③呼吸道護理:鼓勵患者盡早咳痰,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術后待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間斷叩背以促進排痰,預防呼吸道感染。
1.4 觀察指標(1)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估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程度。評分越高,抑郁、焦慮越嚴重。(2)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3)并發(fā)癥,包括膽管感染、引流管脫出、肺部感染。(4)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ewcastle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scale,NSNS)評估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別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度為一般滿意率、滿意率與非常滿意率之和。
2.1 SDS評分、SAS評分護理前,兩組SDS評分、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兩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全程護理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DS評分、SAS評分比較分)
2.2 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全程護理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2.3 并發(fā)癥常規(guī)護理組發(fā)生膽管感染4例,引流管脫出3例,肺部感染3例;全程護理組發(fā)生膽管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全程護理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45%(2/58)]較常規(guī)護理組[17.24%(10/58)]低(χ2=5.949,P=0.015)。
2.4 護理滿意度全程護理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近年來,肝內膽管結石發(fā)生率逐年升高[5]。對肝內膽管結石患者行肝切除術的創(chuàng)傷大,風險高,并發(fā)癥多,對護理的要求較高[6]。多方位全程護理服務模式的時間序貫性好,護理內容平衡性高[7]。肝臟手術創(chuàng)傷大,風險高,患者易產(chǎn)生恐懼、焦慮等心理,影響休息、飲食等,進而影響手術效果[8-9]。在對患者采取基于多方位全程護理服務模式護理時,積極與患者交流,根據(jù)患者在不同治療階段負面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術后鼓勵家屬、朋友探視,充分利用社會化支持系統(tǒng)的作用,減輕患者的孤獨感。本研究結果顯示,全程護理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這表明將多方位全程護理服務模式應用于接受手術治療的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可緩解負面情緒。本研究中,全程護理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較常規(guī)護理組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常規(guī)護理組低。這表明將多方位全程護理服務模式應用于肝內膽管結石手術患者,可縮短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并發(fā)癥。其原因可能為,多方位全程護理服務模式有利于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其治療積極性、依從性,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全程護理組護理滿意度較常規(guī)護理組高。這表明多方位全程護理服務模式有助于提高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負性心理改善、住院時間縮短、并發(fā)癥減少等有關。
綜上所述,多方位全程護理服務模式有助于緩解接受手術治療的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負面情緒,縮短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