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倩
【關鍵詞】? ?反流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8例,分組方式為抽簽法,組間分布為實驗組(n=34)與參照組(n=34)。其中實驗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男女構成比例是19/15。年齡29-74(50.26±9.62)周歲。反流性食管炎病程0.5-8(4.36±1.03)年。參照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男女構成比例是21/13。年齡29-73(50.22±9.60)周歲。反流性食管炎病程0.5-7(4.32±1.01)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年齡、性別、反流性食管炎病程時間構成范圍結果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可比性校準結果合格。納入標準:(1)消化內鏡檢查確診為反流性食管炎;(2)患者均為內鏡分級Ⅰ-Ⅲ級;(3)患者了解本研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消化帶器質性疾病;(2)食管癌;(3)心肝腎合并癥。
1.2方法
參照組治療藥物是奧美拉唑,給予患者奧美拉唑鈉腸溶片(生產廠家:蘇州中化藥品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0184;規(guī)格:20.0mg;用藥方式:口服;頻率:每日2次;劑量:20.0mg;治療時間:2個月)。實驗組行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聯(lián)合治療,在參照組基礎之上給予患者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生產廠家:瑞典 AstraZeneca AB;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075;規(guī)格:20.0mg;用藥方式:口服;頻率:每日2次;劑量:40.0mg;治療時間:2個月)。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6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相關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9.0軟件之中,實驗組與參照組治療前后括約肌壓力、臥位反流時間比、立位反流時間比指標及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數(shù)據(jù)實施t檢驗形式校準,對比表述方式為(均數(shù)±標準差)。P<0.05作為本研究統(tǒng)計學意義校準基線。
2.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療前后括約肌壓力、臥位反流時間比、立位反流時間比指標比較
對比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療前后食管動力學指標數(shù)據(jù)(見表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療前食管動力學指標具有一致性,P>0.05,實驗組治療后括約肌壓力高于參照組,較之于參照組,實驗組臥位反流時間比、立位反流時間比較低,組間具有明顯差異,P<0.05。
2.2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療前后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比較
對比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療前后胃蛋白酶原水平數(shù)據(jù)(見表2),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療前胃蛋白酶水平具有一致性,P>0.05,實驗組治療后胃蛋白酶原Ⅰ高于參照組,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胃蛋白酶原Ⅱ水平較低,組間具有明顯差異,P<0.05。
反流性食管炎目前臨床治療多采用聯(lián)合用藥方式,降低患者反流發(fā)生率,從而改善其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性。本研究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實施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聯(lián)合治療,結果顯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療前食管動力學指標具有一致性,實驗組治療后括約肌壓力高于參照組,較之于參照組,實驗組臥位反流時間比、立位反流時間比較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療前胃蛋白酶水平具有一致性,實驗組治療后胃蛋白酶原Ⅰ高于參照組,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胃蛋白酶原Ⅱ水平較低。奧美拉唑作為第一代PPI之一,能夠有效抑制胃酸分泌,起到消炎的臨床效果。埃索美拉唑在酸性環(huán)境下活性水平較高,形成胃蛋白酶,進而降低患者胃酸分泌量,起到保護患者食道與胃部粘膜的應用效果,聯(lián)合應用奧美拉唑可起到緩解患者食道黏膜炎性癥狀,應用效果確切。
綜合以上結果,本研究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行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聯(lián)合治療,患者食管動力學指標有所改善,且能夠緩解其臨床癥狀,因此,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聯(lián)合模式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療中具備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胡學軍,徐威,邱全興, 等.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效果比較[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8):39-40.
[2]王惠,陳淑麗.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對照觀察[J].心理醫(yī)生,2018,24(28):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