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波
日本的農村人要想搬到東京去落戶,是很容易的,因為日本人的戶口是自由遷移,而且沒有學區(qū)房的概念。既然東京落戶這么容易,那么全國的農村人是不是都涌進東京了呢?答案:沒有。為什么沒有?
第一,日本的城鄉(xiāng)差別很小,用一句絕對的話說,日本的城市與農村的區(qū)別,就在于有沒有霓虹燈。
所以,日本城鄉(xiāng) “一樣”,包括了教育、醫(yī)療和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障制度都一樣。譬如教育,日本的教育法有一個很重要的規(guī)定,全國公立中小學校的教育設施必須標配,也就是說,城里的學校有什么,農村的學校也必須有什么。
同時,日本的公立中小學校的教師都屬于地方公務員,城里的老師根據教育委員會的要求,要經常輪崗到農村小學去教書。當然,農村小學的教育質量,與東京的小學相比還是有差距,但是不會差太大,中學也是一樣。
同樣,日本人生病,都沒有往大城市醫(yī)院里送的習慣,譬如癌癥,在當地的中心醫(yī)院都可以治療。
第二,日本的土地是私有制,農民大多數有代代相傳下來的土地。這就客觀上導致一部分農民無法放棄農村進城生活。
第三,農民的收入普遍比城里人高。由于日本政府實施了諸多農業(yè)補貼政策,這就使得日本農民的收入普遍較高。2017年,日本全國農民的人均年收入是450萬日元(約29萬元人民幣),比東京人的平均年收入438萬日元,還高出12萬日元(約7000元人民幣),但是東京的生活成本至少比農村高出一倍。
第四,日本農民不愿意進城生活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老家可以“兼業(yè)”。所謂“兼業(yè)”,就是“半農民工”,也就是說,星期一至五,在家附近的工廠里上班,周六、周日和節(jié)假日在家務農,農忙季節(jié)請假。(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