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云
在中國美術史上,畫過《長江萬里圖》的名家不在少數(shù),根據(jù)美術文獻《張氏四種》記載,郭熙、夏珪、范寬都畫過《長江萬里圖》。根據(jù)美術文獻《書畫記》記載,燕文貴、江參、周杞、趙黻都畫過長江萬里圖。根據(jù)美術文獻《珊瑚網》記載,王蒙畫過《長江萬里圖》?!督邃N夏錄》和《江村畫目》記有周東村的《長江萬里圖》。根據(jù)美術文獻《習苦齋畫絮》《歸石軒畫跋》《虛齋名畫錄》記載,巨然畫過《長江萬里圖》?!墩摦嫿^句》記有項圣謨畫的《長江萬里圖》?!哆t鴻軒所見書畫錄》記有王石谷畫的《長江萬里圖》。至于現(xiàn)當代,畫過這類題材的作品更是難以計數(shù)。從存世作品看,以下畫家作品頗具代表性和影響力。
南宋夏珪《長江萬里圖》卷,尺幅26.8× 1115.3厘米,絹本設色,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趙黻《長江萬里圖》卷,尺幅45.1×992.5厘米,紙本水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王蒙《長江萬里圖》卷,尺幅50.2×1348.1厘米,紙本水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周臣1535年作《長江萬里圖》手卷,尺幅43×2043厘米,設色絹本,2013年在香港佳士得以5139萬港元成交;
明代戴進《長江萬里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吳偉《長江萬里圖》卷,尺幅27.8×976.2厘米,絹本水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王翚《長江萬里圖》卷,尺幅42×161.5厘米,絹本水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現(xiàn)代張大千1968年《長江萬里圖》卷,尺幅53.2×1979.5厘米,絹本設色,該卷由趙恒惕題引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現(xiàn)代溥儒1954年《長江萬里圖》卷,尺幅6.4x189.5厘米,紙本設色,該卷由于右任題引首,1994年在翰海首次拍賣會上以16.28萬元成交;
當代吳冠中畫過兩個版本的《長江萬里圖》,一是1973-1974年《長江萬里圖》油畫長卷(紙本油彩),尺幅22.5 x 509厘米,2011年在北京藝融秋拍以1.495億元成交、二是《1974 ·長江》油畫(紙本油彩),尺幅19.5×603厘米,曾在多地展出,好評如潮;
當代薛亮《長江萬里圖》,尺幅73×367厘米,紙本設色,2013年在北京保利以977.5萬元成交。
從以上歷代名家的《長江萬里圖》看,呈現(xiàn)如下特點:
一是創(chuàng)作幾乎都是以長卷形制來描繪長江美景。由于長江發(fā)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于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約6300公里,所以,繪畫用長卷形制來表現(xiàn)無疑是最適合的。從歷代名家創(chuàng)作的《長江萬里圖》看,少則幾米,多則10多米,最長有近20米,為現(xiàn)代張大千的《長江萬里圖》。而當代薛亮的《長江萬里圖》可謂別具一格,這幅作品采用鏡心形制,長度只有3米多,高度73厘米,它顯然突破傳統(tǒng)上講的手卷形制,也顯示了畫家駕馭大題材、大尺幅的非凡能力;
二是由于《長江萬里圖》是中國繪畫史永恒的畫題,加上構圖宏大,想象力豐富,所以歷代畫家都會傾注全力、嘔心瀝血地去創(chuàng)作,并成就了他們的代表作。如曾被清代鑒藏家稱之為“宇宙尤物,無以逾此”的清代畫家王翚《長江萬里圖》,此卷作于康熙三十七、三十八年(1698-1699)間,王翚花費了大量心血,用了七個多月才完成了巨幅畫作,也是王翚一生自己最為看重的畫作。據(jù)有關資料顯示,王翚一生所到的地方都沒有超過離南京不遠的蕪湖,甚至生平游蹤是由長江口至安徽蕪湖,與長江無關。那么,從沒有游過長江的他又是如何畫出《長江萬里圖》的?根據(jù)王翚的創(chuàng)作小跋得知,他是在燕文貴、巨然、王蒙的長江圖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創(chuàng)作的《長江萬里圖》。藏家翁萬戈在其最新著作《萊溪居讀王翚<長江萬里圖>》中是這樣解釋的。他說“中國元、明、清山水畫中,除有個別性的園林外,基本上并不寫實,王翚的《長江萬里圖》,大部分可以說是‘神游,主要的地理根據(jù)在前人圖畫、文字敘述及個人部分的想象?!笨傊趿毷墙璐水嬵},通過想象寄托對壯麗山河的贊美和情懷。
三是歷代名家在創(chuàng)作《長江萬里圖》時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各具特色。明清以前畫家創(chuàng)作重點描繪山和水,有的著力刻畫山的險峻,有的重點描繪水的波濤洶涌。現(xiàn)代畫家描繪長江的視野更為開闊,特別是描繪的景點要比之前畫家多得多,如張大千的《長江萬里圖》,畫中的主要景點起于四川省內的長江上游,有岷江、都江堰、重慶、萬縣、三峽、宜昌、武漢、廬山、小孤山、黃山、蕪湖、南京、鎮(zhèn)江、金山寺、焦山、上海等地,將數(shù)千里的長江美景展現(xiàn)在長卷之屮,顯示了張大千非凡的功力。同時,張大千采用他自開法門的潑墨潑彩技法,充分利用了水、墨與色彩的融合,從而得到了墨色交融的效果。其中既使用了潑墨、積墨、破墨等中國傳統(tǒng)技法,還加入了西方繪畫的潑彩法,這時候已經預示了張大千晚年畫風的巨變。溥心畬的《長江萬里圖》是以小見大的典范,他的作品畫心縱6.4厘米,橫189.5厘米。有評論家認為:該卷立意高遠,氣勢恢宏,筆力雄健,設色典雅,布局咸宜,“兼南宗之幽淡,納北宗之雄奇”,以宏大的布局,雄偉的氣勢抒發(fā)在咫尺長卷之中,當屬心畬先生少見山水長卷之精品。而吳冠中的《長江萬里圖》油畫打破了油畫二維平面的創(chuàng)造范疇,以中國傳統(tǒng)的手卷形式展開內容,五六米的長卷將時間和空間融合于一,作品的敘事性和畫面的形式美感得到完美結合。該作品不僅表現(xiàn)了吳冠中高超的西畫功底,同時也將西畫技法與傳統(tǒng)的“江山臥游”概念相結合,并拓展為中國式的“飽游沃看”,彰顯了吳冠中這一時期對油畫藝術和水墨藝術卓有成效的探索。這不僅影響吳老整個70年代的創(chuàng)作,更是之后80年代水墨畫新面貌,以及90年代將水墨與油畫相結合,最終臻至其藝術人生巔峰的基礎?!堕L江萬里圖》作為吳冠中藝術生涯的里程碑作品,它在中國油畫發(fā)展歷程中也占據(jù)無可替代的地位。薛亮創(chuàng)作的《長江萬里圖》可謂苦心經營、獨具匠心,重點采用三種手法:首先是注重創(chuàng)作手法和視覺效果,即采用青綠山水的創(chuàng)作手法,著色濃重,裝飾性和時代感非常強,賞心悅目,沁人心脾;其次是注重畫面的時間表現(xiàn)。欣賞這類畫卷都是由右向左,畫的右面蒼茫冷寂,夜色茫茫,而左側一輪紅日已冉冉升起,明艷似火,染盡山林,格外搶眼,充分反映了作者向往光明壯麗河山的情懷和對新時代的寄予;第三是注重藝術概括手法。試想要在只有3米多長度里畫出長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作者煞費苦心,轉換傳統(tǒng)手卷的表現(xiàn)程序,把原本應該拉長的景致層疊起來,作為遠景,既讓觀者的視覺越加顯得綿遠悠長,又表現(xiàn)了畫家氣吞山河的胸懷與氣度。
四是絕大多數(shù)被海內外文博機構收藏,能在市場上流通的鳳毛麟角。如清代王翚《長江萬里圖》為兩朝帝師翁同龢重金購藏后,一直珍藏到2018年才由翁同龢后人翁萬戈捐給了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至于宋元名家的《長江萬里圖》幾乎都被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能在市場流通的十分有限,且大多是現(xiàn)當代名家,如現(xiàn)代溥儒1954年《長江萬里圖》在1994年翰海首次拍賣會上以16.28萬元成交,這個價格在當時也不低的;當代吳冠中1973-1974年《長江萬里圖》在2010年北京翰海推出時,獲價5712萬元。一年后,北京藝融2011秋拍再次推出時,以高達1.495億元成交,一年價格將近翻了 2倍,轟動拍場。明代周臣1535年作《長江萬里圖》在2013年香港佳士得以5139萬港元成交,價格相當理想。當代薛亮《長江萬里圖》在2013年北京保利以977.5萬元成交,薛亮作為當代中青年畫家能獲如此高價,實難能可貴。
今天隨著交通工具以及科技發(fā)展,藝術家們能更全、更多的視角去審視感萬里長江,不像古人沒有飛機、沒有郵輪、也沒有汽車,他們往往局限于“臥游”,所以,古人與今人是無法相比的。相信今天的藝術家們一定會創(chuàng)作出更美更讓人激動人心的萬里長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