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 許明雷 張輝 張歆杰 王東
【摘要】目的 根據(jù)“無輸血手術”這一課題分析心血管外科手術中“無輸血手術”的療效。方法 筆者采用了對照法來觀察、分析“無輸血手術”的療效,即在患者自愿、知情的情況下選取2018~2019年于我院進行心臟手術的90名患者作為實驗組,另外73名患者作為對照組,而后記錄、分析兩組患者的Hct、Hb、WBC等指標在手術前和手術后住院期間的變化與不同。結(jié)果 實驗組患者術后住院天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無輸血手術”利于病患痊愈的同時,降低手術風險,節(jié)約血液資源。
【關鍵詞】心血管外科手術;無輸血手術;手術風險
【中圖分類號】R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0..01
心臟手術是治療心臟疾病眾多方案中的一種。通常,心臟手術會伴隨著出血與輸血,文獻記錄中,2006年美國全國的供血中有25%~20%的血用于心臟手術,而我國每年會完成近16萬的心臟手術,且最少有七成患者需要輸血,由此可見,我國臨床血液供應壓力極大。另外,手術輸血也有一定的風險,并讓病患家庭面臨較大經(jīng)濟壓力。而“無輸血手術”是基于患者安全采取一些列的簡化措施,可降低輸血的可能性,逐步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近些年來,我國復雜心臟手術病例持續(xù)上升,用血量也不斷增大,例如多瓣膜手術、主動脈根部重建、胸主動脈手術再次心臟手術等,都對血制品消耗比較大,如我院用血量的一半都是被心血管病研究所消耗的,臨床供血壓力很難得到緩和。從技術方面來說,簡化措施能夠?qū)崿F(xiàn)嚴格控制輸血,而對很多心臟手術患者是有益的,此次分析的數(shù)據(jù)就是對這種治療方式的論證。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8~2019年于我院進行心臟手術的90名患者作為實驗組,另外73名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心臟手術中涉及的簡化措施主要分為四個步驟。1)術前措施:①病史詢問,主要是確定患者是否有出血史、重度貧血病史、惡性腫瘤病史,以便能更好地關注高?;颊?。② 指標記錄與檢車,對 WBC、Hb、Hct、Plt、激活凝血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以及凝血酶原時間等常規(guī)指標進行檢測記錄。2)手術中措施:①做好止血工作,從手術切皮開始就要努力減少血液流失,第一時間讓患者全身肝素化。②減少體外循環(huán)管路的長度,做到循環(huán)中只要Hct>0.20后就不加紅細胞,有些患者情況特殊Hct>18%,讓體外循環(huán)預充量降低。③將氨基已酸,氨甲環(huán)酸等抗纖溶藥物運用到手術中。④不再進行體外循環(huán)時,使用血液回收技術來回輸膜肺及管道的血。⑤正確使用各種止血藥物與材料,做好止血工作。3)手術后措施:①控制血壓,要防止患者入ICU后血壓過高,不然會有出血情況發(fā)生。關注患者術后血管擴張情況以及容量情況,可合理使用去甲腎上腺素、新福林等收縮血管的藥物,降低血液稀釋的發(fā)生概率。②提高對ICU用血的監(jiān)控力度,加強醫(yī)護人員的科學用血的意識。4);理念培養(yǎng),無論是病房還是ICU都要自覺遵守輸血標準,做到Hb<7.5 g/L,Hct<0.25(部分患者為22%),術后第一個12 h的胸引量不低于500 ml,患者若有血小板減少或者凝血功能異常的情況,可采取輸入血漿、血小板的策略。
2 結(jié) 果
實驗組患者術后住院天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大量醫(yī)學案例證明輸血的風險性很高,且某些輸血風險具有一定的隱匿性和遲發(fā)性,警示作用較小,無法引起人們的關注與警惕,使得控制輸血的工作不易開展。另外,很多人會比較重視即時效果,只看重患者接受輸血后“看起來健康”,符合出院標準,因此臨床醫(yī)師也就不對“控制輸血”過于堅持。然而,數(shù)據(jù)表明心臟手術患者會因為輸血出現(xiàn)肺部功能衰減、感染、免疫抑制等情況,術后ICU停留時間會延長,手術死亡率也會提高,如單純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輸血后,其死亡率會增加2.88倍。
現(xiàn)階段,“無輸血手術”還沒有被全面推廣。通過分析“無輸血手術”的推廣情況以及對心臟手術患者的適用情況,筆者認為觀念問題是導致當前“無輸血手術”比例較低的主因,而且大部分的臨床醫(yī)生在血液安全、血液成分特性以及合理使用方面專業(yè)性不夠。其實,我國人均醫(yī)療資源同其他某些國家相比較低,“無輸血手術”是一種社會需求,實現(xiàn)過程也不是特別困難,只要樹立醫(yī)學界的輸血觀念,醫(yī)院多個部門協(xié)同合作,貫徹執(zhí)行限制性輸血管理規(guī)定,在麻醉、體外循環(huán)、復蘇、外科手術和ICU監(jiān)護醫(yī)生共同努力下定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劉富榮,孟樹萍,王曉航,丁付燕,劉 超.術前術中情況對成人心外科術后ICU滯留天數(shù)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9,28(12):2147-2150.
[2] 楊蘇民,王清江,于霄霖,王 偉,潘玉柱.心血管外科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淺談[J].精準醫(yī)學雜志,2018,33(02):102-106.
[3] 潘 楠,高旭蓉,賈金娜,齊虹美,馬 麗,紀宏文.心血管外科手術血小板輸注特點分析[J].北京醫(yī)學,2016,38(11):12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