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愛妮 韋飛飛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急救措施及護理體會。方法 選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該院收治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兒65例,采用臨床急救與護理法,分析急救護理前后的血糖、血鉀、血鈉指標及炎性細胞因子水平,記錄血液pH指標恢復時間、酮癥酸中毒糾正時間。結(jié)果 護理后的血糖、血鉀與血鈉指標優(yōu)于護理之前,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低于護理之前,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兒發(fā)病之后,急救與護理工作十分重要,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關(guān)鍵詞] 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救措施;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6(a)-012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irst aid measure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August 2018 to August 2019, 65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The clinical first aid and nurs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blood glucose, potassium, sodium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before and after emergency care level, record the recovery time of blood PH index, correction time of ketoacidosis. Results The indexes of blood glucose, potassium and sodium after nursing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and the data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fter nursing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 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onset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the first aid and nursing work are very important and should be given sufficient attention.
[Key words] Pediatric diabetes; Ketoacidosis; First aid measures; Nursing
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兒科臨床最常見的內(nèi)分泌急癥之一,20%~30%的糖尿病患兒首次就診原因就是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發(fā)生原因是胰島素明顯不足,生糖激素不適當升高,導致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患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初期臨床表現(xiàn)并不明顯,粗心的家長容易忽視患兒病情而錯過病情的最佳治療時機,當嘔吐、多尿、脫水與腹部疼痛等臨床癥狀比較明顯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1],往往病情已經(jīng)呈現(xiàn)迅速發(fā)展趨勢且不夠穩(wěn)定,危險程度很高?;純荷眢w發(fā)育尚未成熟,一些器官功能尚不夠完善,因此身體免疫系統(tǒng)機能尚不夠完善,如果不能合理地進行急救,患兒會出現(xiàn)意志不清、器官衰竭,甚至昏迷,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為探索最佳的急救與護理措施,該文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針對該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兒,提出相關(guān)的急救措施與護理方式,研究急救護理前后的指標變化,旨在為護理工作的質(zhì)量改進提供準確依據(j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兒中,選擇65例進行研究。年齡1~12歲,平均年齡(5.89±1.44)歲。性別:男性35例,女性30例。糖尿病的病程時間:0.3~4年,平均病程(1.89±0.47)年。納入標準:①經(jīng)血液、尿液檢驗符合酮癥酸中毒的診斷標準[2];②家屬對該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②腎臟衰竭;③家屬持有反對意見。
1.2 ?方法
①急救工作措施:患兒進入醫(yī)院之后,創(chuàng)建兩條靜脈通路,分別用于靜脈滴注小劑量胰島素、糾正患兒酸中毒和脫水癥狀[3]。其中一條通道以0.4 U胰島素加入25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按照1 mL/min速度進行持續(xù)性的靜脈泵注[4]。檢測血糖指標和血pH指標2 h/次,在血pH數(shù)值超過7.3并且血糖指標小于12 mmol/L的數(shù)值情況下,需要通過靜脈持續(xù)滴注2%~5%葡萄糖溶液,保證血糖水平在8~12 mmol/L之間[5]。在此過程中密切關(guān)注血糖變化,當血糖水平過低就減少胰島素用量及增加含糖液體濃度,當血糖水平過高就增加胰島素用量。另外一條通道持續(xù)靜脈滴注碳酸氫鈉溶液來糾正水電解質(zhì)平衡,當血pH超過7.2就停止滴注[6]。在急救期間,需要對血糖狀況、胰島素狀態(tài)、心臟狀態(tài)進行動態(tài)化的監(jiān)測,并做好抗感染的工作。
②護理措施:為患兒的家屬詳細講解病情的危害性,使其了解治療措施和各種注意事項,告知長時間的采用胰島素藥物進行治療,應該確保飲食的合理性,并且階段性地參與體育鍛煉,為其提供成功的案例,促其提高對急救和治療的自信心[7]。由于患兒年齡尚小,在胰島素治療和日常的飲食管理方面,依從性較低,尤其在進入醫(yī)院之后,對環(huán)境十分陌生,甚至會產(chǎn)生恐懼感,在此情況下,給予患兒一定的關(guān)心關(guān)愛,營造較為溫馨的環(huán)境氛圍,在病房的環(huán)境之內(nèi)設置卡通圖片,播放動畫片等,緩解患兒的陌生感和不良情緒,提升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在護理工作中要求強化病情方面的監(jiān)護工作力度,對體溫變化狀態(tài)進行密切監(jiān)測,一旦有發(fā)熱癥狀,及時給予退熱藥物,以免出現(xiàn)脫水的現(xiàn)象;在皮膚監(jiān)測中,針對皮膚狀態(tài)進行詳細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缺血缺氧現(xiàn)象,及時處理;血糖監(jiān)測檢驗工作30 min/次,一旦有異?,F(xiàn)象,必須要糾正;尿量監(jiān)測中,通過尿量反映出腎功能狀態(tài),以免出現(xiàn)腎衰竭的現(xiàn)象;飲食管理中,引導家屬掌握相關(guān)的飲食注意事項,制定完善的規(guī)劃方案,按照每位患兒的身體狀況和營養(yǎng)需求,為其設計出食譜,保證營養(yǎng)充足性,降低糖分與脂肪的攝入量,并增加纖維食物的食用量,以此改善胰島素的功能[8]。為家屬講解糖尿病患兒的日常飲食需要注意的事項,使其可以形成正確的飲食觀念。出院當天為患兒和家屬講解需要注意的事項,由于糖尿病屬于終身性的疾病,在出院之后還需正確的使用胰島素藥物,在日常飲食方面注意糖分攝入,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促使免疫力的提升。
1.3 ?觀察指標
①急救護理前后測量血糖、血鉀和血鈉的數(shù)值。②急救護理前后測量炎性細胞因子,主要包括血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2、白細胞介素-18。③記錄酸中毒糾正時間。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表示為(x±s),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率(%),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急救護理前后的血糖、血鉀與血鈉指標
急救護理之后的指標優(yōu)于急救護理之前,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急救護理前后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
急救護理后的指標低于急救護理前,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酸中毒糾正時間
65例患兒的血液pH指標恢復時間為(3.69±0.41)d、酮癥酸中毒糾正時間為(13.26±1.13)h。
3 ?討論
如果糖尿病患兒在日常飲食、血糖控制和胰島素用藥等方面出現(xiàn)問題,很容易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的現(xiàn)象。在發(fā)生酮癥酸中毒之后,多數(shù)患兒血鉀和血鈉水平會出現(xiàn)異常,血糖指標大幅度提升。在實際搶救的工作中,需要對患兒的水電解質(zhì)進行調(diào)整,確保酸堿平衡。據(jù)調(diào)查,感染是糖尿病患兒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的主要原因,如何能合理治療感染,會導致患兒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影響其生命安全。因此,在搶救工作中,必須要重點關(guān)注消炎藥物的使用。
在急救工作中,采用藥物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酸中毒癥狀,提升搶救成功率。搶救成功之后,根據(jù)患兒發(fā)病特點與實際情況,還需開展有效的護理工作。急救護理前血糖、血鉀、血鈉分別為(28.7±4.49)mmol/L、(3.16±0.35)mmol/L、(131.5±5.6)mmol/L,急救護理后血糖、血鉀、血鈉分別為(6.89±1.72)mmol/L、(4.42±0.57)mmol/L、(142.6±13.5)mmol/L,可見該次所采用的急救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血糖、血鉀與血鈉指標,糾正電解質(zhì)平衡。急救護理前血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2、白細胞介素-18分別為(166.57±21.39)ng/L、(155.83±17.34)ng/L、(35.52±9.97)ng/L、(622.59±15.64)ng/L,急救護理后血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2、白細胞介素-18分別為(96.68±15.63)ng/L、(72.26±13.67)ng/L、(29.82±5.53)ng/L、(311.47±13.16)ng/L,可見該次急救護理措施的應用,能夠降低患兒的炎性因子指標水平。因此,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急救護理工作中,應結(jié)合患兒的發(fā)病特點,科學用藥急救,并做好護理指導工作,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緩解患兒因為環(huán)境陌生感而出現(xiàn)的恐懼情緒或是不依從現(xiàn)象,利用健康宣教的方法引導家屬樹立正確觀念意識,提升配合度,且在護理工作中還需營造出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強化飲食、鍛煉的指導力度,使得患兒在出院之后也能夠繼續(xù)的維持血糖指標。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兒的急救與護理工作中,應結(jié)合患兒的發(fā)病特點,正確用藥,并做好護理指導工作,為患兒的疾病康復提供高質(zhì)量服務。
[參考文獻]
[1] ?官清珍,許珍珍,顏燕玉,等.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急救措施及護理方法和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1):108-109.
[2] ?張素平,張步芬,薄清.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急救措施及護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3):6-8.
[3] ?潘佳文.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搶救和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155-156.
[4] ?張曉麗.分析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搶救措施及護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7):118-119.
[5] ?呂寧.淺析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急救措施及護理體會[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126-127.
[6] ?馮現(xiàn)真.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急救措施及護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0-12.
[7] ?潘佳文.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搶救和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155-156.
[8] ?張竹筠,黃丹.小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急救護理分析[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7,33(14):53-145.
(收稿日期: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