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淑米, 何美華, 陶小華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省皮膚病專科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患者女,49歲。外陰皮疹1月余,于2019年11月11日來我科就診?;颊?個月前外陰出現(xiàn)米粒大小淺褐色丘疹,微癢。曾在外院初步診斷為“尖銳濕疣”并予冷凍治療。1個月后皮疹無明顯改善,且有增多、增大趨勢,遂來我院就診。既往體健。自述4個月前有婚外性行為史。否認皮疹區(qū)有創(chuàng)傷史。
體格檢查:系統(tǒng)檢查無異常。皮膚科情況:大陰唇可見散在綠豆大小的淺褐色扁平丘疹,孤立互不融合,表面粗糙(圖1A),無觸痛、壓痛。實驗室檢查:HIV抗體、HSV-Ⅱ型DNA、HPV-6/11/16/18型DNA、RPR、TPPA均陰性。皮損組織病理檢查:角化過度,表皮顆粒層及棘層增生肥厚,可見顆粒變性,真皮淺層血管周圍稀疏淋巴細胞浸潤(圖2A、2B)。
診斷:表皮松解性棘皮瘤。
治療:未接受特殊治療,囑密切觀察,定期隨訪復診。1個月后復診,皮疹無明顯變化(圖1B),囑繼續(xù)觀察。
表皮松解性棘皮瘤(epidermolytic acanthoma,EA)是一種臨床較少見的良性表皮腫瘤,1970年由Shapiro等[1]首次報道,迄今該病的具體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但一般認為與HPV感染無關[2]。Cohen等[3]認為本病可能與角蛋白(KRT)1和KRT10基因突變有關,而日光照射、外傷及免疫抑制劑等亦可誘發(fā)本病[4]。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EA分為孤立型與播散型兩型。孤立型多見于陰囊、頭頸和下肢,為褐色乳頭瘤樣丘疹和斑塊性損害,直徑多<1 cm;播散型好發(fā)于軀干上部,呈大量散在的扁平淡棕色丘疹或斑丘疹,直徑2~6 mm[5]。EA診斷主要依靠組織病理學檢查,典型表現(xiàn)為表皮角化過度、乳頭瘤樣增生、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顆粒層至棘細胞層空泡化及顆粒變性[5]。本病例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及病理檢查結果,診斷為孤立型EA。通常確診EA后無需特殊處理,定期隨訪觀察皮疹即可,必要時可局部外用咪喹莫特、他克莫司等,也可通過冷凍、激光或手術切除進行治療[2]。
本病例4個月前有婚外性行為史,皮疹為局限在外陰的數(shù)個丘疹,易被誤診為尖銳濕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主要鑒別點如下:①病因:EA一般與HPV感染無關[2];CA由HPV感染引起;②好發(fā)部位:EA常見于男性陰囊或女性大陰唇[6];CA常見于男性冠狀溝、龜頭、陰莖或女性小陰唇、肛周;③皮疹大?。篍A皮疹一般直徑<1 cm;CA可逐漸增大、增多呈乳頭狀或菜花狀[6];④組織病理:典型EA出現(xiàn)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顆粒層至棘細胞層空泡化及顆粒變性現(xiàn)象;典型CA出現(xiàn)棘層上方和顆粒層空泡化細胞[2];⑤預后:EA一般不需要治療、預后良好;CA無特效治療方法、容易復發(fā)[7]。臨床上EA也應與其他疾病相鑒別,如發(fā)疹型汗管瘤[8]、鮑溫樣丘疹病等。
圖1 表皮松解性棘皮瘤患者臨床表現(xiàn) 1A:大陰唇可見散在綠豆大小淺褐色丘疹,孤立互不融合,表面粗糙;1B:就診1個月后隨訪,皮疹較前無明顯變化 圖2 皮疹組織病理 2A:角化過度,表皮顆粒層及棘層增生肥厚(HE,100×);2B:顆粒層細胞松解變性,真皮淺層血管周圍稀疏淋巴細胞浸潤(HE,400×)
本病例因無明顯不適,明確診斷后未給予治療。經(jīng)隨訪1個月皮疹無明顯變化,囑定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