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于倩,王亞華,劉志剛,葛時序
(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唐山 063000)
原發(fā)性肝癌是指腫瘤細胞起源于肝臟的上皮或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疾病。我國是肝癌高發(fā)區(qū),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肝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肝動脈化療栓塞、肝動脈結扎、射頻、冷凍、激光及放化療等方法[2]。肝癌病情處于不同階段,治療方案需要選擇不同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優(yōu)化治療方案是提高治療肝癌療效的關鍵。介入治療對患者損傷較手術創(chuàng)傷小,是目前治療中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案[3]。介入治療主要有局部射頻消融和經(jīng)動脈放化療性栓塞療法。應用經(jīng)動脈放化療性栓塞療法治療肝癌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胃腸道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F(xiàn)代研究顯示,介入治療肝癌后出現(xiàn)惡心嘔吐的頻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手術治療[4]。目前西醫(yī)治療肝癌介入術后惡心嘔吐的藥物為高選擇性的 5-HT3受體拮抗劑,主要為格拉司瓊。相關研究報道,鹽酸格拉司瓊可以減輕肝癌介入化療栓塞術后的惡心嘔吐癥狀,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中醫(yī)藥在減輕肝癌介入化療栓塞術后的惡心嘔吐癥狀具有明顯優(yōu)勢,不良反應較小,操作方便。有研究報道,四磨湯口服液可以明顯緩解介入術后的胃腸道癥狀,縮短住院時間[6]。本研究采用隔藥灸配合注射用鹽酸格拉司瓊靜脈滴注治療肝癌介入術后惡心嘔吐患者35例,并與單純采用注射用鹽酸格拉司瓊靜脈滴注治療35例相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70例肝癌介入術后惡心嘔吐患者均為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采用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 35例。治療組中男 20例,女 15例;年齡最小 43歲,最大 73歲,平均(64±7)歲;Child-pugh評分為(4.42±1.50)分;腫瘤大小為(6.63±2.96)cm;病灶數(shù)目為(2.30±0.70)個;腫瘤分期為ⅡB期26例,ⅢA期8例,ⅢB期1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最小43歲,最大74歲,平均(63±7)歲;Child-pugh評分為(4.36±1.52)分;腫瘤大小為(6.86±3.06)cm;病灶數(shù)目為(2.20±0.67)個;腫瘤分期為ⅡB期25例,ⅢA期8例,ⅢB期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Child-pugh評分、腫瘤大小、病灶數(shù)目及腫瘤分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編著的《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7]中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標準者;②沒有遠處轉移或肝內(nèi)彌散性轉移者;③有介入術治療適應證者;④術后出現(xiàn)Ⅲ度惡心嘔吐癥狀者(嚴重惡心、每日嘔吐>5次)。
①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者;②不配合治療者;③腎功能不全者;④有嚴重感染性疾病者;⑤無可測量病灶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療,具體介入療法為經(jīng)動脈放化療性栓塞療法,將5FRH導管從皮穿刺的一側股動脈插入肝固有動脈,確定腫瘤供血動脈,行超聲引導下插管于肝左動脈和肝右動脈,注入栓塞劑于病灶部位,栓塞劑組成為表阿霉素(Actavis Italy S.p.A.,批準文號H20100155)60 mg、順鉑(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3)100 mg及40%的碘化油(煙臺魯銀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37022398)20 mL。此外,兩組患者均給予適當抗生素以防止感染。
將注射用鹽酸格拉司瓊(寧波市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239)3 mg用5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每日1次,療程為2周。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隔藥灸治療。取肝俞、期門、章門。藥餅制作采用溫膽湯合活絡效靈丹加減,具體藥物組成為枳實10 g,竹茹5 g,陳皮10 g,姜半夏10 g,茯苓10 g,炙甘草10 g,丹參15 g,乳香10 g,沒藥10 g,當歸5 g。將上述藥物碎成粉末,用300目的篩網(wǎng)過篩后用姜汁調勻,略成糊狀,捏壓成厚約 5 mm、直徑約2.0 cm的藥餅。將藥餅放在穴位上,用點燃后的清艾條(蘇州市東方艾絨廠,國藥準字 Z32021062)進行懸灸。每個穴位灸5 min,共灸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療程為2周。
①惡心、嘔吐評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中惡心、嘔吐癥狀量化評分標準制定,癥狀根據(jù)嚴重程度分為6個等級,由輕到重分別給予0~5分。兩組治療前后分別進行評定。②胃液引流量及胃管留置時間,觀察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 d、7 d后胃液引流量,并記錄患者治療后胃管留置時間。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中相關標準制定。
治愈:主要癥狀總積分減少≥95%。
顯效:主要癥狀總積分減少70%~94%。
有效:主要癥狀總積分減少30%~69%。
無效:主要癥狀總積分減少<30%。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1 兩組治療前后惡心、嘔吐評分比較
由表1可見,兩組治療前惡心、嘔吐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惡心、嘔吐評分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惡心、嘔吐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惡心、嘔吐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惡心、嘔吐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5 4.87±1.06 0.63±0.041)2)對照組 35 4.78±1.02 2.12±0.111)
3.4.2 兩組不同時間點胃液引流量比較
由表2可見,兩組治療前胃液引流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3 d、7 d后胃液引流量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3 d、7 d后胃液引流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胃液引流量比較 (±s,mL)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胃液引流量比較 (±s,m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3 d后 治療7 d后治療組 35 688.53±332.17 372.25±120.031)2) 183.81±88.261)2)對照組 35 687.50±335.35 608.46±225.521) 521.54±177.321)
3.4.3 兩組治療后胃管留置時間比較
治療組治療后胃管留置時間為(8.44±5.95)d,對照組為(12.41±7.91)d,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4.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由表3可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4%,對照組為71.4%,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原發(fā)性肝癌介入術后惡心嘔吐是介入術后常見的胃腸功能障礙,其發(fā)病原因與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或栓塞劑反流至胃十二指腸的供血動脈導致[9]。其發(fā)病機制為手術操作、麻醉、低血壓、疼痛等刺激可誘發(fā)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5-HT大量釋放,與5-HT3受體結合引起嘔吐。增加感受嘔吐刺激內(nèi)臟傳入神經(jīng)的敏感性,激活級后區(qū),誘發(fā)惡心嘔吐的發(fā)生[10]。現(xiàn)代研究顯示,抑制5-HT與5-HT3受體結合的格拉司瓊可以明顯緩解惡心、嘔吐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1]。因此,以格拉司瓊靜脈滴注治療肝癌介入術后惡心嘔吐作為對照組,更能進一步說明治療組的科學性。
肝癌介入術后惡心嘔吐屬中醫(yī)學“嘔吐”范疇,其基本病機為脾升胃降功能失常,以胃氣上逆為主[12]。原發(fā)性肝癌的中醫(yī)學病機之標為氣滯、痰濕、瘀血互結;本為肝陰血不足。原發(fā)性肝癌介入術后阻滯肝臟經(jīng)脈經(jīng)氣,會加重痰濕、瘀血。針對上述中醫(yī)學病機,應給予化痰祛濕活血為主。本研究采用的隔藥灸所選腧穴為肝俞、期門、章門。其中肝俞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為肝之背俞穴,具有疏肝利膽、理氣止嘔作用。現(xiàn)代研究顯示,針刺肝俞穴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消化功能,改善惡心、嘔吐癥狀[13]。期門為肝之募穴,具有健脾疏肝、理氣活血的功效?,F(xiàn)代研究顯示,刺激期門穴可以改善胃腸功能,促進消化,對緩解惡心嘔吐療效顯著[14]。章門屬足厥陰肝經(jīng),脾之募穴,八會穴之一(臟會),具有疏肝健脾、理氣散結、清利濕熱功效?,F(xiàn)代研究顯示,針刺章門可以健脾降逆,緩解各種原因導致的惡心嘔吐癥狀[15]。此外,本研究制作藥餅的藥物為溫膽湯合活絡效靈丹組成。溫膽湯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具有理氣化痰、和胃利膽作用?,F(xiàn)代研究顯示,溫膽湯可提高含順鉑方案化療的西藥止嘔方案的止嘔效果,具有減毒增效作用[16]?;罱j效靈丹出自《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具有理氣活血、通絡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各種癌性疼痛導致的胃腸功能障礙?,F(xiàn)代研究顯示,活絡效靈丹能減輕中重度癌性疼痛,改善疼痛導致的胃腸功能障礙[17-2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惡心、嘔吐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3 d、7 d后胃液引流量少于對照組,治療后胃管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隔藥灸配合注射用鹽酸格拉司瓊靜脈滴注是一種治療肝癌介入術后惡心嘔吐的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隔藥灸配合注射用鹽酸格拉司瓊靜脈滴注治療肝癌介入術后惡心嘔吐既符合古典醫(yī)籍的記載,又符合現(xiàn)代臨床,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其可以明顯改善肝癌介入術后惡心嘔吐癥狀,縮短胃管留置時間,臨床療效顯著,值得進行相關動物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