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英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在關于習作教學中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和外界進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小學三年級剛剛開始學習作文,既是低年級說話寫話基礎上的延續(xù),又是高年級習作篇章訓練的儲備,因而中年級習作成為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對學好習作尤為重要。如何讓中年級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接納習作,寫好作文呢?下面我就以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上冊教材為例,談談自己依托學生的思維特點,構建習作梯度,讓學生快樂作文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fā)熱情,快樂入門
學生學習的最強動力莫過于對所學內(nèi)容具有最迫切的熱情了??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谥心昙壛曌鹘虒W中,如果教師能夠運用多種方法,行之有效地去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那么就能順利地帶領學生踏上習作之路。
例如,在指導三年級學生完成習作“這兒真美”時,我是這樣啟發(fā)的:(按照方位順序描寫一處景物)先是采用搶答的形式讓學生找出自己校園的美景,我在黑板上板書出相應的詞組。校園是學生每天上學都會經(jīng)過、都會去活動的地方,看到校園里熟悉的風景,學生興趣高漲,回答也非常積極。然后帶領學生按照順序參觀校園,并且有目的地觀察其中帶有顯著特點的景物,學生對校園的印象就更加深刻。回到教室以后,請學生按照剛才的觀察順序依次說說各個地方的景物特點,以及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并說說原因。因為有了剛才感性的觀察基礎,學生就容易說得具體生動,還加入了自己觀察后的感受。于是我趁熱打鐵,詢問學生:“你們想不想把它寫下來呢?結合黑板上的板書,按照一定的順序,加入自己的感情動手寫一寫吧?!边@樣的習作引路以后,學生都會感到“胸有成竹”,習作起來文思泉涌,筆走如飛。沒有難度的事情,學生都會樂意去寫,這就為今后的習作學習開了一個好頭。
習作欲望往往來源于強烈的生活感受和現(xiàn)實需要,如果學生對所接觸到的事物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受體會,就會產(chǎn)生想要把它寫下來的強烈愿望。因此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熱愛生活,善于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產(chǎn)生習作的熱情。只有激起了學生內(nèi)在的情感需要,學生才會高興地說、樂意地寫。
二、重視積累,引導運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倍鸥Φ倪@句詩告訴我們,只有積累了一定程度的語言,寫起作文來才會有話可寫。中年級學生由于閱讀量不夠多,積累的素材有限,因此要想提高中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讓他們肚子里多一點“墨水”,就必須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
統(tǒng)編本教材中選編的課文都比較有趣,如《大青樹下的小學》中的“坪壩”“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鳳尾竹的影子”“潔白的墻”等詞語,很有新鮮感,表現(xiàn)出獨特的邊疆風貌?!按巴馐职察o,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樹枝、鳥兒、蝴蝶聆聽學生們讀書時安靜和諧的美好場景,從側面襯托了同學們讀書聲音的好聽。這樣的表達既與課文情境吻合,也比較特別,因此看到這樣的詞句,讓學生多讀幾遍,然后抄下來,記一記?!耙绘@挖不了一口井,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知識的積累得靠平時學習中點點滴滴的留心,才能集腋成裘,積沙成塔。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筆記本,專門用來摘錄妙詞佳句。每學習一篇課文,便讓學生把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活用修辭手法的句子、描寫精彩的段落摘錄下來并背誦、消化過關,形成一個學習的常規(guī)。每周末,還讓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有規(guī)定的書目,如三年級必讀書目《寶葫蘆的秘密》《綠野仙蹤》,四年級必讀書目《皮皮魯傳》《時代廣場的蟋蟀》。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還可以自選其他課外書,并要求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自己的課外書上圈圈畫畫,并摘抄朗讀背誦。堅持了一段時間以后,學習的效果就很明顯,書看得多了,詞匯豐富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自然也提高了。
熟讀成誦,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并逐漸學會把積累的詞句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日積月累,學生腦海中儲備的美詞佳句就多了起來,寫起作文就能輕松自如地“隨意挑選”,表情達意都非常貼切。
三、范文引路,讀寫結合
習作到底怎么寫?對于剛入門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可能會遇到很多“攔路虎”。習作的方法其實有很多,最直接、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利用范文引路。一篇課文就是一個學習的例子,應充分發(fā)揮人手一冊的教材的作用,把閱讀和習作結合起來,掌握習作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課文中的寫法多種多樣,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其中第2~6自然段是圍繞中心句來寫的。教學課文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理解這種寫法,了解每一小節(jié)圍繞中心句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學完課文以后設計一個小練筆,讓學生利用課文中所學到的寫作方法,圍繞中心句中介紹的海底里魚兒的顏色、樣子、神態(tài)、動作等,用上“有的……有的……”寫一段話。這樣隨文而就的習作訓練,既發(fā)揮了文本的作用,又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效果,成為一種有效的習作教學途徑。
從課文中還可以學到很多寫作方法,比如學習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把句子寫生動、寫形象、寫具體;學習運用動作描寫人物的特征的方法來刻畫人物;學習運用時間順序、方位順序描寫景物……結合課文閱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習作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習作能力。
四、學會修改,提高質量
課標在中年級習作要求中明確指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钡拇_,經(jīng)過反復的閱讀和推敲,調整詞序把句子寫通順,添刪詞語把文章內(nèi)容寫具體,那么文章就會更加精彩,所以說,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語文園地三”出示了表示改正、增補、刪除三種常見的修改符號,并要求學生試著用這些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修改習作的習慣,提高修改的能力,我還補充教會學生使用起段、恢復、對調等修改符號,讓學生在完成習作以后,采用“一讀二找三改四檢查”的方法自己修改習作,多閱讀幾遍,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有沒有詞序顛倒、表達不如意的地方,憑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自行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盡量做到文從字順。然后讓同桌之間互相批改,在互相批改之前,我把互批的要求一一列舉在黑板上,讓學生對照要求批改:(1)是否有錯別字,用筆圈出并改正。(2)是否有病句,加以改正。(3)是否有錯用標點的地方,用筆畫出,并改正。(4)選材是否恰當、新穎,中心是否明確。最后我再仔細批改學生的習作,用紅圈圈畫出寫得好的地方,把還有欠缺的地方再次加以潤色,并寫上眉批、總批,最后寫上中肯的評語,有時間的話還要進行面批。
習作完成以后,通過學生自改、生生互改、教師批改,不但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還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小老師”作用,增強學生寫好習作的自信心。學生看到自己的習作能夠得到大家的贊揚,內(nèi)心里就會覺得習作是一件又快樂又值得驕傲的事情。
課標在關于習作教學中指出:“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笨梢姌嫿曌魈荻确浅V匾?,教師要依托中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努力把習作階梯搭建好。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習作的欲望,打開思路;多方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使學生享受到一吐為快的樂趣;學生完成習作以后還要指導他們進行修改,在反思和總結中提高習作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沿著習作梯度拾級而上,體驗到進步的快樂,享受到習作的成功。
(作者單位:山東日照市五蓮縣育才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