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霞
小學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是小學生寫作基本功訓練的開端,是以后寫作基礎的鋪墊,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認識、聯(lián)想、思考、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孩子們由觀察事物到描述事物的一個轉(zhuǎn)折和過渡。看圖寫話從一年級就開始了,但是系統(tǒng)的練習則是從學生二年級開始。對于很多二年級的孩子,談“看圖寫話”色變,對看圖寫話缺乏基本的認識,畏難心理太重。如果教師和家長不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及時采取恰當?shù)姆椒?,引導和鼓勵孩子正確對待寫作,掌握基本的寫話技能,對以后孩子的寫作有不少影響。
一、現(xiàn)階段二年級學生看圖寫話中存在的問題。
(一)孩子寫話興趣不高,不愿意動筆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都比較弱,剛開始接觸看圖寫話,很多孩子感覺無從下手,無話可說,更無話可寫。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使得他們不得不面對令他們頭疼的寫話,一度痛苦地抓耳撓腮,也不知道如何下筆。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從心理上對看圖寫話就會產(chǎn)生一種抵觸心理,不愿意去嘗試。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面對看圖寫話,首先興趣不足,我們又能么能期待他們在這方面有好的作品呢?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在面對看圖寫話的練習的時候,抱有應付的心態(tài),用簡單的一兩句話勉強完成作業(yè),有的孩子連基本的意思都沒表達清楚,就草草結束。
(二)觀察圖片不到位,容易忽略細節(jié)
對于小學低段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還不會抽象地去想象。所以,我們的看圖寫話的圖畫內(nèi)容應該盡可能地以非常直觀的形式去展現(xiàn)出來,最好是一目了然,孩子們在看到圖畫的第一眼就可以憑借生活經(jīng)驗判斷圖畫內(nèi)容。在習作練習中,大部分圖畫都是比較直觀清晰的,但也有部分圖片呈現(xiàn)效果有些令人費解。一般來說,我們不建議用此類的圖畫給孩子們進行練習。但是,對于一些孩子來說,盡管圖畫已經(jīng)相當清楚了,但還是會出現(xiàn)觀察不到位,甚至出現(xiàn)表達內(nèi)容與圖畫呈現(xiàn)南轅北轍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對圖片的觀察不夠全面,常常是只觀察到某一個部分或者某一個方面,從而忽略了其他的細節(jié)。例如,一位學生在這篇關于土撥鼠和花(圖1)的看圖寫話里是這樣寫的。
小土撥鼠和花
一個春天的上午,小土撥鼠看著窗外,心想:“春天可真漂亮!我要去外面找春天!”
它一路蹦蹦跳跳的,它看看天空,又看看花草,驚嘆道:“哇!天空都藍得透明,萬里無云!小草在搖擺,像是在空中舞動!”在這時,一股誘人的香氣迎面撲來。小土撥鼠聞著香氣走了過去,它一看,高興地說:“是一朵小黃花!”說著,它把小鼻子放在花上,說:“這就是春天的氣味?。∥乙ふ覄e的春天啦!”
這是一篇不錯的看圖寫話了,小作者充分發(fā)揮想象,用美妙的文筆描繪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環(huán)境描寫很到位。但是,聯(lián)系四幅圖片,對土撥鼠看到花的一系列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一筆帶過,不夠全面。如果能仔細觀察圖片,把土撥鼠看花時的動作和神態(tài)做更細致的描寫,就更好了。
(三)根據(jù)圖畫聯(lián)想不足,習作空洞無物
看圖寫話,要求學生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聯(lián)系圖片進行合理的想象,從而在這兩者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的勾勒出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所以,根據(jù)圖畫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生活閱歷不夠豐富,所以結合圖畫進行聯(lián)想的能力也不夠。很多學生在寫作時,只能干巴巴地描述出圖畫上的內(nèi)容,不能把握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敘述不完整,中間缺少過渡的情節(jié),從而導致前后也不夠連貫,整個寫話內(nèi)容不夠具體,不夠完整,讀來感覺空洞無物。
(四)語言表達欠準確,缺乏生動性
二年級的小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年級的學習過渡,對語言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但是,畢竟年齡小,閱讀量有限,對漢語的語言結構還缺乏整體的感知和認識,導致在寫話的時候,語言組織存在很多問題。有的孩子會寫出沒有主語的句子,還有的會出現(xiàn)主謂、動賓搭配不當,形容詞、動詞用得不恰當,缺少或者不能準確使用恰當?shù)男揎椪Z(定語、狀語)來描寫事物,這樣寫出來的句子,缺乏生動性,不能準確、全面地描述所觀察到的事物。
二、下面我們結合圖片來看看一位二年級孩子的兩篇習作
例1(圖2):一只小鳥的媽媽去找食物去了。小鳥獨自在家,她發(fā)現(xiàn)一個小女孩在放風箏。突然,一陣風襲來,小鳥掉了下來,小女孩看到了,連忙把小鳥接住,把她放回了樹上。
例2(圖3):一個小女孩很愛勞動。一天,她發(fā)現(xiàn)一位奶奶買的一袋梨掉了,于是,她幫這位奶奶撿梨。她幫奶奶把梨拿回了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奶奶說了一聲:“謝謝”。然后,小女孩高高興興地跑回了家。
這兩篇看圖寫話也是典型的小學低年級孩子看圖寫話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孩子們只能干巴巴地描述出圖片上看到的事物,不能通過聯(lián)想,創(chuàng)設情境,連貫地講述一個故事。語言缺少修飾語,缺乏生動性,只能簡單說明事情,缺少應有的生動性和美感。
提高孩子看圖寫話能力的策略
(一)多方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寫話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寫話貫穿于教學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換言之,多方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比如,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在學生走進課文之前,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圖片內(nèi)容,看看學生都看到了什么,觀察到了什么,然后用一兩句話寫一寫,然后跟同伴交流,看看大家觀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課下,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這種引導,可以是有計劃的,也可以是偶然的,比如,某天天氣情況比較特殊,可以就此為話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創(chuàng)作的平臺。亦或者,季節(jié)交替時節(jié),明顯的視覺和觸覺的沖擊感,完全可以就此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所觀所感所得等等。鼓勵學生進行小練筆,可以是一周一計,可以是一天一記,也可以是隨時靈感的小記。每周抽出十分鐘到半個小時,在班級舉行一次分享,讓孩子們在分享中充分體驗觀察和寫作的樂趣。
(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培養(yǎng)觀察習慣
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和家長應該從學習和生活的各個小細節(jié)引導學生,讓孩子們從小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的靈感。作為語文老師,課堂上應該盡可能多地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去觀察,通過觀察暢談交流自己的感受。通過一些游戲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對比”的方法,向?qū)W生展示兩幅相似的圖片,讓學生們通過仔細的觀察去捕捉兩幅圖片的細節(jié)差異,看看誰的眼光更敏銳,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捕捉細節(jié),全面觀察看到的事物。
(三)啟發(fā)學生進行聯(lián)想,合理使用發(fā)散性思維
文學的創(chuàng)作,寫實是一部分,更多的則是在根據(jù)事實上基礎上的合理想象。小學生看圖寫話也是一樣,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必須要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讓文章錦上添花,缺乏想象的文章如同缺少枝葉的樹枝一樣,缺少生機和活力。小學生生活閱歷淺,閱讀量也很有限,要啟發(fā)他們的想象力,教師必須結合課堂的教學和課下的練習來適當引導,幫助孩子們打開智慧的大門,給孩子們的寫作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寫作課上,教師還可以使用“頭腦風暴法”,激發(fā)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創(chuàng)作。比如,教師以課件的形式向?qū)W生們展示一副圖片,學生可以就這副圖片發(fā)表自己觀察到的事物,然后由表象啟發(fā)學生進行聯(lián)想,串編故事。學生們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然后在班里匯報交流,最后,由同學們一起評選出最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這是一種將集體的智慧匯聚,進行思維碰撞的一個過程,對訓練小學生的想象力有一定的幫助。
(四)鼓勵學生使用修飾語,完整句子表達
對于多數(shù)小學生來說,把觀察到的事物描述出來,不是一件難事。但是要怎么樣形象地描述出來,就難倒了大部分孩子。如何將單調(diào)的描述變得形象生動呢?引導孩子合理使用修飾語就尤為重要了。就好比一個清水出芙蓉的美女,經(jīng)過一番淡妝濃抹,總會呈現(xiàn)令人驚艷的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把這種訓練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第一,要鼓勵孩子積累課本出現(xiàn)的好詞好句,比如在《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有類似這樣的表達“長長的小溪,蒙蒙的細雨,泥濘的路,年邁的大娘,晶瑩的露珠,溫暖的春風”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積累的定中短語。再比如《一批出色的馬》里面的句子“我們沿著一條小路走。河水碧綠碧綠的,微風吹過,泛起層層波紋。河岸上垂下來的柳葉,拂過媽媽和爸爸的頭發(fā),我和妹妹看著都笑了?!边@里面的動詞“沿著、泛起、垂下來、拂過”,用得特別準確,畫面感強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做動作,用形象的圖片讓學生充分理解、體會這些動詞的精妙之處,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詞語,將它們用在以后自己的寫作中。比如學生在上文的《土撥鼠和花》中寫道:“天空都藍得透明,萬里無云”,這里的“藍得透明”,就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彩色的夢》里面的短語。第二,激發(fā)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鼓勵孩子將閱讀遇到的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在自己的寫作中巧妙應用。在平時的積累中,有意識積累記憶一些AABB,ABAB,AABC等類似形式的詞語,為以后的寫作做好儲備。
(五)引導學生巧妙使用修辭,提高語言的生動性
二年級的學生,對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已經(jīng)不再陌生,比如“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巧妙使用這些修辭,能為寫話增色不少。如學生在《土撥鼠和花》里,就用到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比如形容小土撥鼠的動作“看、想、聞”,以及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都是將小土撥鼠擬人化了,使文中的土撥鼠具有人物的言行和思想感情,讀來覺得生動逼真。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理解、感悟課文中出現(xiàn)的修辭手法,同時啟發(fā)學生進行聯(lián)想,適當進行一些關于這些修辭的訓練,為學生以后的寫話和寫作做好鋪墊。
(六)巧妙嘗試學以致用,提高表達能力
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好詞好句的積累,包括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和優(yōu)美的語句,以及語文園地日積月累的部分,這些詞語和句子通過積累記憶,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比如,有學生在寫到春天的美景的時候,就可以用到一年級語文園地里面的四字詞語“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綠花紅,鶯歌燕舞,泉水叮咚,冰雪融化,百花爭艷,百鳥爭鳴?!彼淖衷~語,整齊優(yōu)美,為寫作增色不少。再比如,有孩子在一篇《找春天》的小練筆里寫到“我看到湖面上被微風吹起層層波紋”就是巧妙化用二年級下冊的課文《一匹出色的馬》里面的語句“河水碧綠碧綠的,微風吹過,泛起層層波紋。”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古人寫詩文也善于化用前人的語句,很多都是“點鐵成金”,更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所以對今天的教師來說,這些都是可以鼓勵孩子們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的典范。
鑒于以上改進的策略,我們再來欣賞另外兩篇關于圖2和圖3的寫話作品。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春天來了,百花爭艷,百鳥爭鳴,到處是鶯歌燕舞,柳綠花紅。(根據(jù)圖片對周圍環(huán)境進行描寫,為故事的發(fā)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背景)下午放學后,小紅開心地來到公園,拿出爸爸剛給她買的風箏,趁著溫暖的春風,奔跑在綠茵茵的草地上。風箏越飛越高,小紅開心極了。(通過一系列的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心情)這時候,小紅看到一顆柳樹上,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鳥探出了稚嫩的小臉,愉快地展開了了歌喉。而鳥媽媽在叮嚀完小鳥寶寶后,戀戀不舍地飛出去為寶寶覓食了。(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小鳥們?nèi)烁窕?,讀來生動、親切)多美的景色啊,多么溫暖的畫面??!小紅開心極了。突然,小鳥寶寶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從樹上掉到了地上。看到這一幕,小紅馬上放下手中的風箏,迅速跑到小鳥寶寶身邊。她雙手輕輕地捧起小鳥寶寶,鳥寶寶正在對著她笑呢?!岸嗫蓯鄣男▲B啊,”小紅心里想,“要是把她帶回家跟我玩,那一定很有意思?!笨墒牵〖t心里浮現(xiàn)出鳥媽媽剛剛依依不舍的樣子。“要是鳥媽媽回來看不到鳥寶寶,她一定會傷心的,就像媽媽看不到我也會很難過一樣?!毕氲竭@里,小紅輕輕地把小鳥放在地上,跑回家搬來了梯子,然后她爬上樹,把小鳥寶寶放回了小鳥的家。小鳥寶寶發(fā)出了嘰嘰喳喳的聲音,似乎在感謝她。小紅開心地唱著歌,繼續(xù)在草地上奔跑著,一會功夫,她的風箏又很快飛起來了。(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以編寫童話故事的形式,讓習作有血有肉,豐滿有趣,讀來格外吸引人的注意力)
小美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樂于助人的好孩子。(從圖畫觀察,應該與幫助別人的品質(zhì)聯(lián)系起來)一天,下午放學后,小美背著書包走在回家的路上。(點明時間、地點,創(chuàng)設故事背景)這時候,她看到一位奶奶邁著艱難的步伐行走在馬路上,懷里抱著一包新鮮的梨。突然,小奶奶腳底一打滑,懷里的梨都掉落在地上。小美迅速跑到奶奶身邊,幫奶奶把地上的梨一個一個撿起來,輕輕放回奶奶的包里??茨棠套呗防щy,小美說:“奶奶,我送您回家吧”!于是,小美幫奶奶抱起了包里的梨,和奶奶一路回家,還主動講起了自己學校里發(fā)生的許多有趣的事,逗得奶奶哈哈大笑。不一會兒就到了奶奶的家,小美幫奶奶把東西放回家里,向奶奶告別,一路唱著歌,奔跑著回到了自己的家。(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都很明確,起因、經(jīng)過、結果敘述完整,寥寥數(shù)筆,卻勾勒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低段小學生,他們的世界充滿了童真童趣,看圖寫話是反映孩子們觀察與認識世界的一個視角和窗口。我相信,只要教師運用合理的方法,科學引導,鼓勵學生多動筆,多觀察,多聯(lián)想,語言上多積累,一定可以寫出有趣有美感的小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