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莉娜
“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qū)懙恼Z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痹谶@個過程中,閱讀者要通過自己的語言來改造原來的句子,依賴自己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體驗,感受閱讀材料,對其加以同化,達到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波羅果夫曾經(jīng)說:“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zhì),使人高尚?!闭Z文教學的實踐表明:學好語文不僅僅在于語文課堂上的知識傳授,更在于使學生樹立“大語文觀”,同時在課堂上與課堂外培養(yǎng)和提高語文知識的儲備和運用語文的能力。劉勰曾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正是在語文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獲得“語感”的原因所在。而訓練學生語感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小學生受年齡、生活經(jīng)驗、活動范圍、已有知識等的影響,對閱讀材料的主動理解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憑借每學期的30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學生讀閱讀能力不強的原因除了以往的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以外,很大程度上源于閱讀量不夠,沒有達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的閱讀量。
一、以課外閱讀促進課堂教學
1.課前閱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預習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語文學科的預習,除了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詞語之外,還可以通過查閱資料,提高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這學期我們所學課文中,涉及到的名家名篇有很多。例如: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蕭紅的《呼蘭河傳》《史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在學習這些課文之前,我提前布置預習,學生不僅查找了作者的資料,而且許多學生還購買了《城南舊事》《呼蘭河傳》等書。由于對作者以及作品背景的了解,使學生在學習文章時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我讓學生在預習時,閱讀了《三國演義》中有關赤壁之戰(zhàn)的內(nèi)容。他們對草船借箭一事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楚地了解。聯(lián)系到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他們才能體會到諸葛亮顧全大局,委曲求全,的高風亮節(jié);了解草船借箭之后諸葛亮還要借東風火燒赤壁。從而對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有比較深刻地了解,正確地認識諸葛亮其人。
2.課后閱讀,對課文產(chǎn)生新的認識
有些課文內(nèi)容,學生即使從字面上理解了意思,也不可能真正理解課文內(nèi)容。例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描寫的是音樂家肖邦熱愛祖國,臨終留下遺言讓姐姐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事,表現(xiàn)了他身在異國他鄉(xiāng),心系祖國的愛國情懷。由于受生活經(jīng)歷所限,學生對祖國、故鄉(xiāng)的理解是比較膚淺的,他們不能真正理解那些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人,對自己祖國的情感。于是我安排他們在學完課文后閱讀介紹圖爾扈特人東歸的文學作品,讀“少小離家老大回”,“但得馬革裹尸還”一類古詩,讀錢學森等科學家的故事,幫助他們認識祖國、故鄉(xiāng)在游子心中的位置,體會肖邦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所表現(xiàn)出的對祖國的深深的熱愛與眷戀。
課外閱讀,如果緊緊圍繞語文學習進行,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后,都能加深學生對所學課文的理解。在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同時,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對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起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二、以課堂教學促進課外閱讀
1.課堂教學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有濃有淡,對閱讀的內(nèi)容各有偏愛,但是如果我們稍加引導,使學生熱愛讀書,博覽群書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引導學生讀書并不困難,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課堂教學是隨時引導就可以了。
例如:《太陽》一課以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開頭,新穎別致,引人入勝。我告訴學生這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之一,類似的故事還有好多呢。學生馬上回答道:還有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瓗缀趺總€學生都知道幾個神話故事,但并不是每位學生都讀遍了這些故事。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們找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讀得津津有味。我又趁熱打鐵,告訴學生:還有一本書講了外國古代神話故事,也很有意思。于是學生又找來《外國古代神話故事》讀。
在學完了《將相和》、《晏子使楚》兩課后,給學生講了“千金一笑”的故事,告訴他們,這些都是《東周列國志》中的片斷,這本書描寫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非常有意思。學生聽后紛紛找來閱讀,一時間,班里刮起一片“東周”風。
2、課堂教學引導閱讀方向。
學生受年齡、知識、興趣的局限,課外閱讀的隨意性很大,有時甚至閱讀一些無聊的甚至不適宜學生看的書籍。對此,我們老師要加以引導。有一段時間,學生看一種卡通書。那種書由幾十本組成一系列,其中有許多暴力的,愛情的內(nèi)容。小孩子的辨析能力不強,許多孩子不但買來這種書看,而且模仿其中的情節(jié),影響很壞。
巧的是,那段時間,學生們愛看的書還有《哈利·波特》,那是一本風靡全球的書,不僅孩子看,連大人也愛讀。我便組織學生召開“我看《哈利·波特》讀書會,會上學生們講哈利的故事,創(chuàng)編新的哈利故事,畫哈利的故事,演哈利的故事……會前會后班里掀起了一股哈利熱,卡通書被冷落在一旁,事后同學們說:哈利打敗了卡通。我說:不是哈利打敗了卡通,而是大家選擇了高雅文化。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家名篇,如老舍先生的《草原》、《貓》、《養(yǎng)花》、《趵突泉》,巴金的《海上日出》《鳥的天堂》,魯迅的《少年閏土》等。僅憑這幾篇小短文,是不能領略大師風采的,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讀讀諸如《巴金散文選》、《老舍散文選》《魯迅散文選》一類的書,豐富學生的認識。
通過課外閱讀引導,學生把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拓展,延伸,愛讀書,讀好書,提高了閱讀水平。由此可見,課內(nèi)外閱讀相結(jié)合,是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手段。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和文化品味,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了學生大的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