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繼霞
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總有一些學生在做事、學習上拖拖拉拉,效率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拖延的習慣,尤其是在學習方面更是尤為突出,比如:家庭作業(yè)一拖再拖,直到睡覺時才開始寫;平時不復習,臨到考試才發(fā)現很多功課掌握不熟練……總之,對于學習,學生總想著法子往后拖。這種拖延習慣往往會導致學生經常受到家長、老師的批評,不但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降低學習效率,更嚴重的還會產生不自信,學生覺得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最后我行我素,拖延到底。
想要學生快速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他們的學習拖延習慣。如何改變拖延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呢?
一、明確學習目標,制定合理計劃
當學生的作業(yè)或任務比較多而且困難時,他們就會按照趨利避害原則,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把簡單有趣的看電腦、玩游戲放在首位,作業(yè)能拖就拖;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和家長的安排,學生不能不做,就會傾向于先做容易的作業(yè),把困難的作業(yè)拖到最后。由于學生對事情判斷不出輕重緩急,分不清任務的主次,不會有序處理事情,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拖延的習慣。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制定合理計劃,把困難的任務分解成幾個簡單的小任務,再把每個小任務分配到合理的時間內,當把全部的小任務都解決后,一個困難的任務也就完成了。比如: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的數學成績不理想,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又很多,短時間很難完成復習,我們就可以和學生把復習任務簡化成幾個部分,把每天幾點到幾點要完成的任務,詳細羅列出來,填到設計好的表格內,貼在學生的書桌前,讓學生明白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合理有計劃安排學習,并告訴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每完成一個部分,就可以擁有看書、繪畫、做手工等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樣,學生目標明確,計劃合理,任務簡單,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自然不會再去拖延,高效率地完成復習任務就會水到渠成。
二、理解尊重孩子,做好榜樣示范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孩子追求完美,一做事情,心里先想到事情的復雜和困難程度,做事害怕出錯,思前想后,猶豫不決,遲遲不敢開始去做;有的孩子依靠父母慣了,事事總想依靠別人,事情能拖就拖了。作為父母,孩子一拖延就指責,一出錯就責罵,容易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用無聲的拖延來對抗。父母要從孩子的立場看待問題,理解尊重孩子,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事情,當孩子按時或提前完成任務時,要及時表揚、鼓勵;當做事出錯時,要明白走彎路也是一種經歷和體驗,孩子只要體會到獨自完成事情的成就感和喜悅感,就會增強自信心,敢于積極主動地做事情,改變拖延習慣。
如果父母時常把“等一下再說”“明天再做吧”掛在嘴邊,做事經常拖延,孩子就會照樣模仿,能拖就拖,能不干就不干了。榜樣是無聲的教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它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時刻反省自己,以身作則。比如:吃完飯后,要把飯碗、盤子及時洗刷出來;穿臟了的衣服不要拖著攢多了一塊洗;家庭需要維修的地方或物件要第一時間維俢……家長只要能堅持嚴于律己,就會給孩子耳濡目染的影響,贏得孩子的信賴與尊敬,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家長用自己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孩子的發(fā)展,這種潛意識的教育,往往比有聲的說教作用更大。
三、創(chuàng)設溫馨氛圍,營造學習環(huán)境
學生的拖延行為與完成學習任務時的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學生大都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不能很好地管控自己,從而導致拖延行為。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有很多干擾因素,例如手機、電腦、同學的游戲等,在他們寫作業(yè)的時候,一位來訪的客人、一陣敲門聲、父母看電視、玩游戲或者給孩子送水果,都可以讓他們轉移注意力,去干其他事情而拖延寫作業(yè)。所以,想要解決孩子學習拖延問題,老師和父母就要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安靜、溫馨的學習氛圍,營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他們才不會一拖再拖,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四、樹立時間觀念,珍惜每分每秒
缺乏時間觀念,對時間不敏感,也是造成學生拖延的一個原因。比如:在考試的時候,有的學生慢慢騰騰,還有五分鐘就收試卷了,應用題和思考題還沒有開始做,不知道時間已經不夠了;老師布置的周末作業(yè),有的學生周末白天一點兒沒做,到晚上才發(fā)現不睡覺也完不成了,只能一邊哭一邊做,質量和效率都很低。
想要解決這一拖延問題,首先,父母就要加強孩子對時間的認知,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比如:準備一塊計時器,讓孩子洗臉、刷牙、整理書包、做十個俯臥撐……每一項做完后,把用的時間記錄下來,讓孩子感受到多長時間干了什么事情,持之以恒,孩子就會對時間變得敏感,做事情就會心中有數,自然不會拖延了。
其次,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成功人士珍惜時間的故事,也可以在孩子臥室里貼一些名言警句來提醒孩子,比如:“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弊尯⒆诱湎r間,不要虛度光陰,一事無成。
五、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競爭意識
有的孩子不是什么事情都慢,他們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動作會很快,但是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就會慢吞吞。比如:和寫作業(yè)相比較,玩游戲、看電視當然更具有吸引力,沒有興趣和積極性,拖拖拉拉當然在所難免了。所以,缺乏興趣和競爭意識是形成拖延的重要原因。
對于孩子有這種狀況,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多讓孩子做他感興趣的事情,對于他不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利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獎勵他。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給他們制定一個規(guī)則,如果能及時整理床鋪,家庭作業(yè)比平時完成得快,看完電視馬上洗澡睡覺,就獎勵孩子在合適的時間做他喜歡的事情,買他們一直想要的物品,帶他們看一場想看的電影或者出門旅游……讓孩子切身體會到不拖延的好處。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曾寫下這樣的詩句警策世人:“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做人,一定要珍惜時間,刻苦勤勉,勤則世上無難事,拖則易事也難成。拖延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改變拖延也不會立馬見效。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對孩子要有耐心,講究科學的方法,幫助他們慢慢遠離拖延,相信孩子一定能改變拖延的毛病,養(yǎng)成雷厲風行的好習慣,提高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