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汀州
我們能以不變應萬變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在孩子成長的每一件事中都保持學習的姿態(tài),這樣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做家庭教育研究與咨詢十多年,我遇到過很多來咨詢的家長,最怕遇到這樣一類家長:自己從來不學習,對孩子要求還很高;孩子出了問題從不反思自己,而是把責任都推到學校、老師身上,把問題都歸結在孩子身上;把希望都寄托在咨詢師身上,自己還一臉無辜。對這樣的家長,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對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怕孩子學習差,就怕父母不學習?!?/p>
是的,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學習,而且要及時學習、持續(xù)學習、深入學習。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比教育孩子更復雜、更艱深、更曲折,更充滿變數(shù)與不確定性。因為孩子是一個時時在成長、變化的變量,成長中的孩子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人,人的情緒、狀態(tài)時時在發(fā)生變化。我們能以不變應萬變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在孩子成長的每一件事中都保持學習的姿態(tài),這樣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長的步伐。誰說做家長是件簡單的事?真的太復雜、太需要學習了!所以說,為人父母要有學習力。這個學習力,我指的是學習的意愿和動力,還有學習的能力和方法,以及堅持學習的毅力。
那么,為人父母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我認為至少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學習兒童生長規(guī)律,二是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
就像萬物生長都有自然規(guī)律一樣,兒童的成長是有基本規(guī)律的。蒙臺梭利告訴我們,兒童的成長有著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guī)律??上б恍┘议L不學習,不尊重規(guī)律,所以做出拔苗助長的事來。孩子一兩歲就送去早教班,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神童,希望孩子一鳴驚人,光宗耀祖。結果搞得孩子很苦,親子關系很緊張,破壞了孩子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
建議家長們讀一讀蒙臺梭利,也讀一讀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兒童教育心理學》。當我在教育研究中迷失方向時,當我在教育咨詢與寫作中遇到困難時,此書總能及時地把我?guī)Щ卣?。此書闡發(fā)問題成因,指出常見的教育錯誤,關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點問題,并一一給出答案。我常常對來咨詢的家長們說,你來我這里咨詢才一次,而且我并不能直接替代你來解決你孩子的問題。如果你愿意自己捧起書本學習,結合你自己孩子的特點來分析問題,那你就能慢慢成為孩子的指導師、咨詢師。
建議家長們再讀一讀由三位科學家母親黛安娜·帕帕拉、薩莉·奧爾茲、露絲·費爾德曼結合親身的育兒經驗和科學研究成果而寫成的《孩子的世界:從嬰兒期到青春期》,這是一本關于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生理、心理百科書,從懷孕開始系統(tǒng)全面地揭示了一個新生命誕生和發(fā)展的歷程,揭示了0—18 歲兒童大腦、身體、視覺、聽覺、語言、思維、情緒、信任、道德、行為等方面的特征,揭示出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本書指導我對孩子按年齡段做研究并及時提供適當?shù)呐惆楹徒逃?。這是我研究教育多年的參考書,常備案頭的必讀書。每當對孩子某個年齡段的行為感到困惑,我就會查閱此書,總能找到精確的分析和滿意的答案。家長們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答案:“哦,原來我的孩子最近有這些行為是因為到了這個年齡段,是因為到了某個敏感期……”
就像我在我的小書《陪伴的力量》中所說的那樣,我想告訴那些自卑的家長:來自父母的陪伴是最有力量的陪伴,其實你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巨大能量,其實你可以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只要你愿意放下手機,愿意蹲下身子,愿意凝視孩子清澈的眸子,愿意傾聽孩子稚氣的童言,愿意給孩子多一點耐心與欣賞,也愿意為了孩子而提升自己,不斷地學習與反思,那么,陪伴不僅是有力量的,而且還充滿了智慧與美妙。
我們常說“知己知彼”,在家庭教育和親子相處中也一樣,一定要了解孩子、懂得孩子,才能和孩子很好地相處,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的親密關系。我認為父母和孩子不要急于談教育,先要把與孩子的關系經營好,關系是教育的前提。孩子喜歡你,信任你,才愿意聽你說,才愿意和你說真心話。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有效的家庭教育才會真正發(fā)生。所以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重視和孩子的關系,都需要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關于如何密切親子關系,我認為至少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尊重孩子,平等相處;二是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三是遵循孩子的個性特征。
學習與孩子相處,首先要尊重孩子,平等相處。中國是一個不夠尊重兒童的國家,許多家庭雖說很愛孩子甚至是溺愛孩子,卻缺乏對孩子起碼的尊重,比如喜歡哄逗孩子,對孩子輕諾卻不踐諾,或者喜歡當面指責孩子等。古人講育子七不責,如對眾不責,即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如愧悔不責,即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責備孩子了……我們?yōu)槿烁改敢欢ㄒ鹬睾⒆?,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中國人民大學周孝正教授在《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中說道:“猶太孩子從小在家庭中便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和父母相處。正是這種平等和獨立思想,使孩子從小認識到,要想生活得舒適,就得靠自己的奮斗爭取?!?/p>
學習與孩子相處,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與家長相處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三歲乃至六歲以前的孩子需要家長多多的擁抱和注視,這樣能給孩子安全感,能給孩子充分的愛;上小學的孩子喜歡和家長手拉手散散步,喜歡和家長無話不說;初中生進入青春期了,這時候他們需要和家長之間有一種平起平坐的、朋友一樣的關系,他們不再牽著家長的手,而喜歡和家長肩并肩地交談……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需要家長們用心觀察,細心揣摩,以不同的方式與孩子相處。
學習與孩子相處,要遵循孩子的個性特征。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的孩子是如此獨特,你要學會欣賞孩子,你要遵循孩子的個性特征來學習與孩子友好相處。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非要按自己的意志去要求孩子,只會徒增煩惱。就像有些來找我咨詢的家長們,外向的家長想讓孩子變得內向些,內向的家長卻偏偏想讓孩子變得外向些。其實性格的內向與外向各有優(yōu)勢,本無高下好壞之分。自己的孩子身上分明有很多優(yōu)點和閃光之處,父母就是不去發(fā)現(xiàn),還執(zhí)意要去改變孩子,這樣只會讓親子雙方都很痛苦。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會欣賞自己的孩子嗎?如果連欣賞自己的孩子都不會,還談什么有效陪伴呢?不會欣賞自己的孩子,你陪伴孩子時就會對孩子充滿挑剔,橫挑鼻子豎挑眼,看孩子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好,就會對孩子時不時地進行批評、指責。孩子在你眼里看到的不是贊美、接納,而是嫌棄、不滿,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就會受到巨大打擊。這樣的陪伴,還何談力量和質量呢?
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為人父母必須要有學習力。親愛的家長朋友們,讓我們成為愛學習、會學習、堅持學習的有學習力的父母。只有把自己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自我教育者,我們才有資格去教育孩子。唯有如此,我們才算得上稱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