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源柳思婷
1.甘肅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中國昆侖工程有限公司
SMA路面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德國,全稱StoneMasticAsphalt,縮寫為SMA,它是一種新型的瀝青混合料結構,中文名為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該材料于20世紀90年代初引進中國,1993年在我國首都機場高速公路進行了首次應用,SMA路面材料現(xiàn)已作為目前我國高速公路路面的主要結構形式之一,在全國20幾個省、市、自治區(qū)進行了大量的應用。
SMA是一種緊密嵌擠骨架密實結構,它是由瀝青、礦粉、纖維穩(wěn)定劑及細集料等組成的密實混合料。該材料為間斷級配,即各檔料的用量不是連續(xù)的,其特點是粗料多,細料少,其中瀝青瑪蹄脂填充于間斷級配粗集料的骨架間隙中。這種混合料具有很強的抗變形能力,以及很好的高溫抗車轍能力,由于其瀝青面層的綜合性能有了明顯的改善,使得材料的耐久性有了較大的提高。而且,在瀝青瑪蹄脂的黏結作用下,材料的低溫變形能力和水穩(wěn)定性也有了一定的改善。由于SMA材料的空隙率只有3%~4%,使得它幾乎不透水,因而水對該混合料的影響也比較小。同時由于粗集料占比高于70%,在壓實后的路面表面會形成構造深度大的空隙,從而大大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而且該材料還有抗高溫變形能力強、抗開裂、疲勞性能良好,早期裂縫較少,耐久性好等特性。綜上所述,SMA混合料不透水,具有很強的抗水損壞能力,路面粗糙度大,具有很好的抗滑性能,同時能很好地降低行車噪聲,減少水霧及燈光反射,從而提高行車時的能見度。但該路面施工時要求較高的施工工藝,施工難度也比較大;對材料級配和瀝青用量變化比較敏感,經(jīng)常很小的變化,往往會導致路面施工質(zhì)量發(fā)生較大變化,相比其他材料施工成本也較高。
SMA路面宜在較高的溫度條件下施工,氣溫不宜低于15℃,不得低于10℃。改性瀝青SMA混合料出廠溫度為165℃~180℃,攤鋪溫度不低于160°,初壓溫度不低于150°,碾壓終了的表面溫度不低于90°。施工應配備的主要施工機械包括:(1)瀝青混合料拌和機:配有熱貯料倉,單機產(chǎn)量宜不少于240t/h,增加纖維(必要時和消石灰)投放口;(2)攤鋪機:履帶式攤鋪機2臺以上;(3)壓路機:重型振動壓路機3~4臺,10t雙鋼輪壓路機1~2臺。
某高速公路地處甘肅東部地區(qū),全長66.75km,屬于典型的山區(qū)高速公路,路線整體走向由西北向東南,工程區(qū)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降低。項目區(qū)域?qū)儆跍貛Ц珊?、半干旱氣候區(qū),該氣候區(qū)總的特征為南濕、北干、東暖、西涼,由于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等的影響,項目區(qū)內(nèi)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氣溫變化也較為劇烈,河谷、川地夏季較炎熱,冬季比較寒冷。工程區(qū)內(nèi)降雨量在年內(nèi)分配極不平衡,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且東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原施工圖設計的主線路面結構為:4cmSUP-13上面層+6cmSUP-20中面層+8cmATB-25下面層+封層+35cm水穩(wěn)基層+20cm水穩(wěn)底基層。
SMA瀝青瑪蹄脂碎石,是間斷級配,即各檔料的用量不是連續(xù)的,該材料具有細料少,粗料多,高用油量,多礦粉的特點。其中添加的纖維以起到了給骨架加筋的效果。使得其骨架結構變得密實。SUP高性能瀝青混凝土,是一種連續(xù)級配材料,它和AC級配非常接近,其混合料是一種懸浮密實型結構。但在實驗室進行級配設計時,通常采用體積設計法,即旋轉(zhuǎn)壓實的方法,因而其級配曲線是不能通過的。
SMA優(yōu)點:具有比較強的高溫抗變形、抗開裂、抗疲勞能力,且很少出現(xiàn)早期裂縫,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空隙率小幾乎不透水,具有較強的抗水損壞能力;材料表面構造大,使路面的具有較好的抗滑能力;同時能很好地降低行車噪聲,減少水霧及燈光反射,從而提高行車時的能見度。
SMA缺點:對施工工藝的要求較高,具有一定的施工難度;對材料級配和瀝青用量變化比較敏感,經(jīng)常很小的變化,往往會導致路面施工質(zhì)量發(fā)生較大變化,相比其他材料施工成本也較高。
SUP優(yōu)點:其材料密實性較好,具有較強的抗車轍能力,構造深度較高;混合料的瀝青用量相比SMA材料較小,具有相對較低的造價,施工工藝成熟,施工難度不高。
SUP缺點:其路用性能、抗水損害能力相比SMA路面較差。
根據(jù)表1已建成高速公路SMA路面與SUP路面的技術指標比較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表1 SMA與SUP技術指標比較
(1)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的粗集料含量相比SUP-13瀝青混合料,有了顯著提高。(2)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在馬歇爾穩(wěn)定度、低溫抗裂方面略優(yōu)于SUP-13瀝青混合料。(3)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相比SUP-13瀝青混合料,其水穩(wěn)定性、高溫穩(wěn)定性、摩擦系數(shù)、構造深度等方面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4)在疲勞耐久性方面,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中粗集料的空隙被瀝青膠漿進行了充分的填充,從而獲得了較小的空隙率,以及很高的柔韌性,因而其疲勞耐久性較高。SUP-13瀝青混合料中雖然也有含量較高的粗集料,但由于較低含量的瀝青膠漿,使得細集料膠漿的含量也相應地減少,從而改變了瀝青混凝土的勁度模量,導致出現(xiàn)了硬化的趨勢。瀝青混凝土的疲勞耐久性很大程度上受勁度模量的影響。所以,受級配組成的影響,SUP-13瀝青混合料的疲勞耐久性相對SMA混合料略差一些。(5)受構造深度的影響,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的抗滑性能相對較好,而SUP-13瀝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略差。對瀝青路面來說,當具有較大的構造深度時,可以有效防止出現(xiàn)雨天高速行車時的“飄滑”現(xiàn)象,進而提高行車的安全性,同時可以延緩路面抗滑性能的衰減。(6)從施工工藝來看,SMA路面結構相對SUP路面結構施工技術要求較高,難度相對較大。(7)從總體上分析,SMA-13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和SUP-13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都較為出色,都是高等級公路路面良好的路面材料。但綜合性能方面SMA-13占優(yōu)。(8)經(jīng)濟方面比較,SMA路面結構較同等厚度SUP路面結構工程造價高,增加約20%~30%
SMA瀝青瑪蹄脂混合料是一種抗變形能力強、耐久性能好的瀝青面層混合料,在國內(nèi)外的道路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材料粗集料與細集料等的良好嵌擠,使得混合料具有較好的高溫抗車轍能力。同時受瀝青瑪蹄脂黏結作用的影響,混合料低溫變形性能和水穩(wěn)定性也有了顯著改善;纖維穩(wěn)定劑的添加,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黏度,能夠取得較好的攤鋪和壓實效果。特有的間斷級配在表面形成了構造深度大的大孔隙,提高了抗滑性能。很低的空隙率,使得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能都比較好。從而導致路用性能得到了全面改善和提高,延長了使用壽命,相應減少了養(yǎng)護維修費用,因而在公路、城市道路、機場跑道等工程領域得到迅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同時也積累了較為成熟的施工技術經(jīng)驗。
結合項目區(qū)氣候變化明顯、降雨集中且分布極不平衡等特點,為提高路面結構抗滑性,提高抗車轍抗疲勞等路用性能,解決低溫疲勞開裂問題,根據(jù)《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 50—2017)對路面結構進行了瀝青混合料層疲勞開裂、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層疲勞開裂、瀝青混合料層永久變形量、季節(jié)凍土地區(qū)瀝青面層低溫開裂4項設計指標驗算,SMA路面相對于superpave路面高溫抗車轍、低溫抗開裂、表明抗滑性等路用性能更優(yōu),且具有良好的水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因此將原設計4cm厚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合料(superpave-13)上面層優(yōu)化為4cm厚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變更后主線路面結構:4cmSMA-13上面層+6cmSUP-20中面層+8cmATB-25下面層+封層+35cm水穩(wěn)基層+20cm水穩(wěn)底基層(見表2)。
注:表中土基回彈模量是平衡濕度狀態(tài)下經(jīng)干濕與凍融循環(huán)作用后的當量回彈模量。
根據(jù)《工可報告》提供的預測交通量及交通量增長率,初始年大型客車和貨車雙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輛/日)3863,方向系數(shù)0.55,車道系數(shù)0.8,交通量年平均增長率7.23%,初始年設計車道大型客車和貨車年平均日交通量(輛/日)1699,設計使用年限內(nèi)設計車道累計大型客車和貨車交通量(輛)1.586226E+07,路面設計交通荷載等級為重交通荷載等級。
根據(jù)《工可報告》整體式貨車比例為54%,半掛式貨車比例為34%。根據(jù)整體貨車及半掛式貨車占比,確定車輛類型分布為TTC3型。根據(jù)《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 50—2017)表A.3.3-3 2~11類車輛當量設計軸載換算系數(shù)計算得:
驗算無機結合料穩(wěn)定層疲勞開裂時設計使用年限內(nèi)設計車道上的當量設計軸載累計作用次數(shù)為2.728286E+09。
驗算瀝青混合料層永久變形量時通車至首次針對車轍維修的期限內(nèi)設計車道上的當量設計軸載累計作用次數(shù)為3.637082E+07。
驗算路基頂面豎向壓應變時設計使用年限內(nèi)設計車道上的當量設計軸載累計作用次數(shù)為6.391747E+07。
驗算結果如表3。
表3 路面結構設計指標驗算結果
SMA混合料路面耐久性好,養(yǎng)護維修工作較少,使用壽命相對較長,具有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綜合環(huán)境效益。結合項目區(qū)域地形變化較大,氣候的垂直差異明顯,氣溫變化較為劇烈,區(qū)內(nèi)降雨量在年內(nèi)分配極不平衡的實際情況,將原設計4cm厚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合料(superpave-13)上面層優(yōu)化為4cm厚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相關技術指標驗算對比有一定的提升,且滿足規(guī)范要求,達到了路面優(yōu)化設計的目的。相信通過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和技術管理,嚴格的施工質(zhì)量把控,通車運營后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表2 路面結構及材料參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