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玥 寇筱囡
(大慶油田總醫(yī)院,黑龍江大慶 163001)
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包括免疫器官、細胞與分子等,免疫細胞經由血液循環(huán)傳遞至各個組織與器官,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免疫檢驗是多種疾病類型的常規(guī)檢驗技術,通過對T 細胞抗原受體的定性與定量分析,評價免疫應答能力,進而幫助疾病的診斷[1]。其檢驗環(huán)節(jié)復雜,檢驗結果受多種因素影響,需要嚴格執(zhí)行質量控制。通過對檢驗過程的質量控制能夠全面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常規(guī)檢驗僅根據相關標準執(zhí)行檢驗操作,需加用系統(tǒng)性質量控制。本研究選取207 例免疫檢驗患者,分析質量控制應用于免疫檢驗的價值。
選取大慶油田總醫(yī)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2 月接受免疫檢驗的207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 組(102 例)和B 組(105 例);A 組行常規(guī)檢驗,B 行質量控制。A 組患者男性55 例,女性47 例;年齡26 ~67 歲,平均年齡(39.54±0.42)歲;體質量42 ~89 kg,平均體質量(56.24±1.57)kg。B 組患者男性57 例,女性48 例;年齡24 ~68 歲,平均年齡(39.41±0.34)歲;體質量44 ~87 kg,平均體質量(56.18±1.34)kg。2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大慶油田總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2 組的檢驗方法均為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A 組采用常規(guī)檢驗:將標本置于無菌玻璃試管內,選用真空分離膠采血管和一次性抗凝管,將標本置于室溫環(huán)境下,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其進行免疫檢測。所有操作根據儀器和配套試劑說明進行。B 組行質量控制。
(1)標本采集等質量控制
標本采集時,應控制標本質量。詢問患者有無激素用藥史,因為激素水平與時間具有相關性,如甲狀腺激素的血液峰值時間是夜間10~11點,而谷值時間為日間10點。若醫(yī)生過早采集血清,則會出現(xiàn)誤差。為此,應將時間因素納入到標本采集和保存規(guī)范中。若標本無法立即檢測,則應預處理,合理保存,具體保存方式與時間根據檢驗目的、標本類型而定。檢驗分析前,規(guī)范標本采集時間,正確使用止血帶,保持正確的采血姿勢。
(2)儀器設備核定
核對與校正免疫檢驗儀器,如水浴箱、溫度計和酶標儀等,定期檢查吸管或是稀釋棒等設備的功能性,減少檢驗誤差。
(3)檢測環(huán)境控制
檢驗室內的溫度和濕度需合理調整,根據標本情況而定。待測標本需與標本基質一致,藥物檢測濃度需與實驗水平一致。期間應保證檢驗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避免污染等危險因素。
(4)試劑選擇質量控制
檢查試劑的保存條件與日期,不可頻繁使用多個廠家試劑盒。配置好試劑后,對其進行鑒定,保證試劑合格。選購試劑時嚴格執(zhí)行驗收制度,禁止采購多家試劑盒。若必須更換廠家,則要進行比對試驗,檢查試劑的有效期,并根據要求保存試劑。定期組織檢驗人員接受業(yè)務培訓,優(yōu)化其專業(yè)能力,最大化規(guī)避認為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5)操作流程質量控制
檢驗期間出現(xiàn)失控現(xiàn)象,需中止檢驗,查明失控原因是偶然誤差還是操作因素,再對標本進行重新檢驗。重測后,檢驗結果誤差大,則再次檢驗,需校正儀器,或直接聯(lián)系專業(yè)人員予以處理。將失控原因明確填寫至報告單上,反饋給上級。檢驗后審查檢驗數(shù)據,并進行評價,若有異議則立即核對。
計算血清胰島素(INS)、胰島素抗體(IAb)、C 肽(CP)、甲胎蛋白(AFP)、鈣125(CA125)、癌胚抗原(CEA)、CA199、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等變異系數(shù),算法為標準偏差/平均值×100%。變異系數(shù)低,則結果穩(wěn)定性好。記錄2 組患者的標本合格率。質控管理效果優(yōu):免疫檢驗指標正常;良:免疫檢驗指標基本正常;中:免疫檢驗指標輕度異常;差:免疫檢驗指標嚴重異常。
數(shù)據經由SPSS 21.0 軟件統(tǒng)計學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 組 患 者 中 的INS、IAb、C-P、AFP、Ca125、CEA、Ca199、β-HCG 等變異系數(shù)均高于B 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B 組的標本合格率為95.24%(100/105),顯著高于A 組的87.25%(89/10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071,P=0.008)。
A 組的管理效果優(yōu)良率為88.24%,B 組為94.29%,B組顯著高于A 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免疫檢驗是輔助性、應用率較高的診斷手段,其內容復雜,程序繁瑣,人為或是標本因素均會導致結果誤差[2]。有學者發(fā)現(xiàn)[3],控制檢驗環(huán)節(jié)質量可以保證診療效率。檢驗過程中,免疫細胞分泌的免疫物質是標志物,通過對其定量、細胞因子定性等分析,可檢出多種白細胞或是血液抗體的異常改變。結果誤差會導致診斷錯誤,嚴重者會引發(fā)醫(yī)療事故[4]。有研究報道[5],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為:(1)外源性,儀器校準、合理存儲、標本采集、試劑盒保質期等。嚴格監(jiān)管標本采集或保存工作,注意采集時間與手法等操作要點,評估激素的分泌峰值,并在轉送標本時防震、防污染與密閉,可規(guī)避外源性因素[6]。此外,應嚴格檢查儀器設備,確保其功能正常和參數(shù)正確,檢驗后需審核結果,禁止錯漏和誤漏,做好記錄工作,便于查詢[7]。(2)內源性,高水平免疫球蛋白、類風濕因子等因素均會影響檢驗結果,其控制難度較大,需要在檢驗前全面評估患者的疾病史、用藥史等資料[8]。為規(guī)避內源性因素,需定期培訓檢驗人員,使其具備高超的應變能力,可發(fā)現(xiàn)檢驗影響因素,并正確應對。更為主要的是,檢驗科應引進先進設備,指導檢驗人員學習新設備用法,保證檢驗質量[9]。
表1 檢驗指標變異系數(shù)比較()
表1 檢驗指標變異系數(shù)比較()
組別 n 變異系數(shù)INS IAb C-P AFP Ca125 CEA Ca199 β-HCG A組 102 58.65±2.15 57.15±4.74 54.68±2.51 65.49±4.15 60.12±4.14 63.48±5.84 60.13±4.85 61.22±3.17 B組 105 39.41±2.26 26.57±4.65 37.95±2.49 30.59±4.42 28.46±3.41 40.68±5.77 30.68±4.61 31.85±3.24 t 62.721 46.855 48.138 58.529 56.085 28.254 44.787 65.90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組間管理效果優(yōu)良率比較[例(%)]
研究結果顯示,A 組的各項檢驗指標變異系數(shù)均高于B 組;A 組標本合格率87.25%,低于B 組95.24%;A 組的管理效果優(yōu)良率88.24%低于B 組94.29%(P <0.05)。說明質量控制可降低檢驗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最大化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率,可獲得理想的管理效果,應作為免疫檢驗的常規(guī)管理模式。
總之,免疫檢驗在臨床工作中的作用顯著,隨著設備或儀器的更新?lián)Q代,應持續(xù)性改進質量控制方法,符合臨床檢驗現(xiàn)狀,提高質量控制的可行性。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3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