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玉文,江云,夏愛枝
(江西省萬年縣人民醫(yī)院,上饒 3355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為臨床治療膽囊炎、膽結石等肝膽疾病的主要術式。 與傳統(tǒng)開腹膽囊切除手術相比,LC 術具有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逐漸受到患者與臨床醫(yī)師的認可[1-4]。 近年來,有關LC 術前準備的研究較多,術前準備對手術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若無法把握,可能會導致手術取消會延期,甚至導致嚴重的術后并發(fā)癥、手術意外等情況發(fā)生[5-7]。 術前評估有助于盡早發(fā)現(xiàn)術前準備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從而減少術前準備中的疏忽與遺漏現(xiàn)象, 對提高患者手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8,9]。本研究旨在分析術前評估在LC 中的應用價值,為醫(y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具體信息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肝膽外科2017 年1 月-2018 年 12 月接受 LC 治療的患者 60 例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⑴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者;⑵術前肝、腎器官功能正常者;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者; ⑷臨床資料與影像學資料完整者。 排除標準:⑴妊娠期女性;⑵合并膽總管結石者;⑶凝血功能存在異常者;⑷合并腹腔嚴重粘連者;⑸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者;⑹合并傳染性疾病者;⑺合并肝硬化、嚴重貧血、嚴重低蛋白血癥者等。 依據術前評估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 (術前評估清單,30例)和對照組(常規(guī)術前準備,30 例)。 對照組患者中男 16 例,女 14 例;年齡 23-58 歲,平均年齡(39.54±3.25)歲;疾病類型:膽囊息肉 9 例,無結石性膽囊炎 3 例, 膽囊結石 18 例;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7-23kg/m2, 平均 BMI (20.16±1.03)kg/m2。 觀察組患者中男 15 例,女 15 例;年齡24-59 歲,平均年齡(39.68±3.19)歲;疾病類型:膽囊息肉8 例, 無結石性膽囊炎2 例, 膽囊結石20例;BMI17-24kg/m2,平均 BMI(20.32±1.12)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術前準備,包括術前24h 依據自身經驗指導患者進行術前相關檢查、手術區(qū)域皮膚準備、胃腸道準備等,同時為患者講述術前禁食禁飲的原則與開始時間等。
觀察組患者采用術前評估清單進行術前準備,術前評估內容:⑴患者的病程長短、慢性疾病或急性疾病;⑵患者年齡;⑶詢問患者腹部疼痛性質,如絞痛、隱痛等;⑷觀察患者有無黃疸、發(fā)熱癥狀;⑸記錄患者右上腹有無腹膜刺激與壓痛癥狀;⑹輔助檢查:包括肝功能、血常規(guī),彩超確認膽囊管有無結石、膽囊壺腹部有無結石、膽囊大小等情況,必要時可給予MR 平掃+MRCP 檢查。 手術前1d 查房時,依據術前評估清單中的內容按照順序進行術前準備,防止有遺漏,已完成的檢查在后方打“√”,并簽名;對于沒有完成的檢查在后方打“? ”,并簽名,同時詳細記錄沒有完成的原因與存在的問題; 對于臨時暫停進行手術的特殊情況, 要備注欄內記錄其原因。 手術當天早上,責任組長依據術前評估清單依次檢查術前準備完成狀況, 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缺陷,并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⑴比較兩組患者肛門首次排氣時間、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 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 ⑵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10]對兩組患者術后3d 疼痛程度進行評估, 總分為10分,0 分表示無疼痛,1-3 分表示輕度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10 分表示重度疼痛,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術后疼痛越嚴重。 ⑶比較兩組患者術前準備缺陷發(fā)生情況,包括皮膚準備不當、相關資料準備不全、胃腸道準備不當、腕帶信息有誤。 并發(fā)癥: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術中術后出血、膽漏、膽囊切除后綜合癥、切口感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肛門首次排氣時間、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 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患者均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的比較()
表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的比較()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例數 肛門首次排氣時間(h)30 30 t P 25.69±3.58 23.24±2.75 2.973 0.004 28.69±14.85 21.61±5.24 2.464 0.017術后下床時間(h)9.86±3.35 6.58±1.34 4.979 0.000住院時間(d)9.48±4.86 4.25±0.32 5.882 0.000
2.2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VAS 評分為 3-5 分,平均 VAS 評分為(3.96±0.48)分;對照組患者術后VAS 評分為4-5 分,平均VAS評分為(4.58±0.36)分;觀察組患者術后 VAS 評分較對照組患者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60,P=0.000)。
2.3 兩組術前準備缺陷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皮膚準備不當、相關資料準備不全、胃腸道準備不當、腕帶信息有誤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患者均較低, 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2)。
2.4 兩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患者低,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3)。
表2 兩組術前準備缺陷的比較[n(%)]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的比較[n(%)]
手術能否成功離不開術前充分準備、 術中積極配合等[11]。 然而,目前臨床上部分術前評估成為單純的交代術前、術中注意事項,若術前準備不夠充足,將會影響患者對術前準備的知曉度,從而降低手術配合度,可能會引起手術延期治療,耽誤患者最佳治療時間,延誤病情,其原因可能為患者對手術抱有的希望與自身實際病情不符合有關[12-14]。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段以提高LC 術前準備充足性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
近年來,隨著護理技術不斷發(fā)展,肝膽外科護理團隊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后, 制定出一項專用于LC 的術前評估清單,具有操作簡單、設計簡潔、內容齊全等特點,逐漸被臨床廣泛應用[15,16]。 同時,術前評估清單內容的設計主要依據與LC 有關的重要性依次列出, 不僅有助于護理人員進行術前準備時加強嚴謹性, 還可幫助護理人員盡早發(fā)現(xiàn)術前準備中的缺陷,以及時進行處理,防止手術意外情況發(fā)生[17,1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皮膚準備不當、相關資料準備不全、胃腸道準備不當、腕帶信息有誤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患者均較低, 但組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患者低,表明LC 患者術前準備中實施術前評估臨床效果顯著,不僅能夠降低術前準備缺陷發(fā)生率,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此外,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患者均較短,術后VAS 評分較對照組患者低,提示術前評估應用于LC 中還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減輕術后疼痛程度,利于促進患者身體恢復。其原因可能與通過將術前評估清單應用于術前準備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做好術前心理準備,從而緩解其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有關,且能夠促進手術順利進行,提高手術質量,進而縮短患者術后康復時間[19]。
綜上所述,術前評估應用于LC 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可有效改善臨床相關指標,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降低術前準備缺陷發(fā)生率,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不僅能夠促進手術順利進行,還有助于提高手術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