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杏
(梧州市工人醫(yī)院,廣西 梧州 543000)
在臨床上,腦卒中又稱作中風,為急性腦血管疾病,是因為腦血管阻塞導致腦部處于缺血缺氧狀態(tài)或者腦部血管突然出血引發(fā)一系列的腦部損傷[1]。近年來,腦卒中已經(jīng)躍居我國死因首位,具有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且我國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齡呈逐漸降低的趨勢[2],病后患者常遺留不同程度肢體活動障礙,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延伸護理是:通過一系列的醫(yī)療護理行為確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護場所(如從醫(yī)院到家庭、社區(qū))及同一健康照護場所(如醫(yī)院的不同科室)受到協(xié)作性、延續(xù)性的照護[3]。常規(guī)康復訓練是在康復大廳內(nèi)由康復治療師指導或協(xié)助完成訓練,每天訓練時間只有短短的30~45分鐘,未能很好地達到康復訓練的目的。因此,為了有效地改善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的活動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討將肢體康復操延伸至病房內(nèi)由護士指導督促患者加強康復訓練,從而觀察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讓患者早日回歸家庭與社會。
選擇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康復科住院的腦卒中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齡43~75歲,平均62.5歲。120例患者中腦梗死68例,腦出血52例。入選條件:符合1995年全國腦血管病會議診斷標準,經(jīng)CT或MRI明確診斷為腦梗死或腦出血;生命體征穩(wěn)定,有肢體功能障礙,偏癱肢體肌力Ⅲ級或Ⅲ級以上;無嚴重的臟器疾病,無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予評估日常生活能力,同時予以常規(guī)康復治療和護理,遵醫(yī)囑應用營養(yǎng)神經(jīng)、改善腦循環(huán)等藥物治療,實施偏癱康復訓練。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調(diào)整護理人員排班,安排護士針對白天治療師給患者布置的康復訓練作業(yè),在晚間7~9 pm加強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康復訓練??祻妥o士根據(jù)患者病情及肢體肌力情況,循序漸進地指導并督促患者進行肢體康復操,同時配合播放肢體康復操視頻指導患者及家屬,一般每天1~2次,每次30 min。方法如下:上肢:①Bobath握手:指導患者十指交叉,患手拇指在上,其余4指順勢交叉,以健手帶動患手,向前伸直肘關節(jié),從低角度開始逐漸舉起,可按30度、60度、90度、120度的順序逐漸增加,每一高度持續(xù)15~30秒,無不適者,再增加高度。②上提肩胛骨訓練:取坐位,雙臂自然下垂于身體兩側,吸氣,用力向上聳肩并保持2~3秒,然后呼氣放下,循環(huán)進行。③手指與腕關節(jié)痙攣的訓練:護士一手握住患者的四指,另一手握住患者拇指,適當用力使五指及腕關節(jié)均處于伸展狀態(tài),保持5~10秒,放松,循環(huán)進行。④前臂運動訓練:(肌力達3級時用)指導患者做前臂的旋前、旋后運動,如翻轉(zhuǎn)撲克牌、翻書、梳頭等。⑤手的抓握與松開訓練:選擇抓握的器具直徑由小到大,如杯子或球等。下肢:①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訓練:患者取仰臥位,雙腿伸直,護士或家屬一手握住患側足跟部,注意避免觸碰足底;另一手托住膝關節(jié)下方,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幅度做屈髖、屈膝,然后伸直動作,一伸一屈持續(xù)5~10秒。②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訓練:患者仰臥于床上,雙下肢自然伸直,護士或家屬一手握住患側足部,另一手握住患側踝部,緩慢順時針轉(zhuǎn)動踝關節(jié)、足關節(jié),然后再逆時針轉(zhuǎn)動。③橋式運動:患者取仰臥位,操作者站于患側,囑患者將健側下肢屈曲,足底平放于床面,協(xié)助患側下肢屈曲,足底平放于床上,然后囑患者背部用力,使臀部離開床面,腰懸起,保持3~5秒,慢慢放下,如此循環(huán)進行。
分別在患者入院時、治療后出院前進行療效評定,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shù)(MIB)評定表評價兩組患者衣食住行、個人衛(wèi)生能力等十項內(nèi)容,根據(jù)患者能夠獨立及需要幫助的程度分為0級生活自理(100分):日常生活活動良好,不需他人幫助;Ⅰ級輕度功能障礙(99~61分):能獨立完成部分日?;顒樱枰欢◣椭?;Ⅱ級中度功能障礙(60~41分):需要極大幫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動;Ⅲ級重度功能障礙(≤40分):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動不能完成或完成需人照料;四個等級,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滿分為100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兩組護理前改良Barthel指數(shù)(MIB)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改良Barthel指數(shù)(MIB)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組別 Barthel指數(shù)(MIB)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60) 51.3±3.05 84.6±2.12觀察組(n=60) 51.9±4.12 96.9±2.71 t 0.9067 27.6906 P 0.3664 0.0000
本研究將肢體康復操延伸至病房,每天根據(jù)治療師為患者布置的康復訓練作業(yè),讓護士督促及指導患者加強康復訓練,能及時了解患者的掌握程度,不足之處在訓練中及時指出,并在訓練中提供適當?shù)谋Wo,增強了患者康復的信心及安全感,明顯改善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的活動功能,可顯著地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患者早日回歸家庭,減輕患者的依賴程度,同時也降低了家屬照料的壓力。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