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任坤芬(彭州市人民醫(yī)院兒科)
導讀
手足口?。╤and-footand-mouthdisease)和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都是兒童很常見的疾病,發(fā)病率高,在生活中很是常見。那么,兩者有何區(qū)別呢?
病原體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病癥,柯薩奇病毒A16、腸病毒71 型最為常見。尤其是腸病毒71 型所致的手足口病備受關注,因為這種類型容易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包括腦炎、病毒性腦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皰疹性咽峽炎也是由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但其以柯薩奇A 組病毒為主。
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途徑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一般通過咳嗽或者打噴嚏噴出的呼吸道液體,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另外,“糞—口”傳播也是重要的傳播途徑。孩子的手接觸到被感染的大便,手再接觸到嘴巴,則會導致病毒傳播。這些疾病經常發(fā)生在兒童密集處,因為兒童間接觸、“分享”細菌的頻率高,尤其是在換尿布或者是上廁所后未及時洗手的情況。
潛伏期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3-7 天,皰疹性咽峽炎的潛伏期3-6天。關于兩種疾病的潛伏期,學者們的觀點不一,實際上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在此期間,孩子與孩子之間傳播病毒并未出現(xiàn)任何生病的跡象。
臨床癥狀
手足口病發(fā)病初期可出現(xiàn)發(fā)燒、食欲不振、喉嚨痛、疲倦等表現(xiàn),發(fā)病1-2 天后,口腔可見水皰,這些水皰起初表現(xiàn)為細小紅點,隨后形成潰瘍。潰瘍多位于舌頭、牙肉、口腔兩腮內側,手掌、腳掌、臀部或者生殖器有時也可見紅疹。有些手足口病患兒并無明顯體征,或者是僅僅表現(xiàn)為皮疹、口腔潰瘍等。
皰疹性咽峽炎,常突然性表現(xiàn)出高熱癥狀,且常伴有咽紅、食欲不振等表現(xiàn)。喉嚨或者口腔中可見細小且疼痛的水皰,面頰、舌頭及牙齦等部位也可見。這些小泡很快會爆開形成潰瘍,潰瘍非常小,寬度2-4 毫米左右,但很疼,會引起吞咽困難,甚至拒絕飲食。
治療方法
手足口病大多數(shù)病情較輕的病人7-10 天便會自愈。目前,關于手足口病并無特效藥,一般給予抗病毒藥物、抗生素等對癥治療,但容易延長病程,甚至加重病情,需謹慎。
皰疹性咽峽炎屬于自限性疾病,大多數(shù)病人在一個星期內可自愈。并無特效藥,且不建議應用抗病毒藥物、中成藥和抗生素等。
傳染性
手足口病傳染性輕,危害性重,屬于法定丙類傳染病。如果小孩子出現(xiàn)手足口病,一定及時告知學校,并且遵照醫(yī)囑住院或者隔離治療,且注意家庭衛(wèi)生,等到癥狀完全消失后至少1 周方可回到學?;蛘哂淄袡C構。
皰疹性咽峽炎相比手足口病,這種疾病屬于一般性傳染病,管理級別較低,非嚴重情況時不會予以大范圍傳染控制。
危害程度
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都可自愈。其中,手足口病一般7-10 天可痊愈,可能并發(fā)心肌炎、腦炎、無菌性腦膜炎、呼吸道感染、急性遲緩性麻痹等并發(fā)癥,個別患兒的病情進展迅速,容易致死。 皰疹性咽峽炎一般4-6 天便可痊愈,可能合并細菌感染,但是一般很少出現(xiàn)腦炎等嚴重并發(fā)癥,重癥病例更少,一般來說無生命危險。
遠離。流行期盡量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包括室內游樂場、潮濕及餐廳等,避免與患有這類疾病的孩子接觸。
衛(wèi)生。培養(yǎng)小孩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是預防手足口病及皰疹性咽峽炎的有效措施。第一,手衛(wèi)生,因為手接觸的物品十分廣泛且又是一個病毒傳播媒介,因此應該強調正確洗手,飯前便后洗手,保持手衛(wèi)生。第二,打噴嚏、咳嗽時不能及時拿到手帕的情況,可把口鼻掩入到手肘部位,盡可能防止口鼻飛沫傳播。第三,生活中,小孩子盡量不要和他人共用玩具、餐具及毛巾等,這些東西需定期消毒或者定期清洗。
體質。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也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家長應該讓孩子多休息,多喝溫開水,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且以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為主,保證睡眠充足,且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增強免疫力,對預防疾病很有幫助。
消毒。消毒對象主要有患兒的糞便、排泄物,以及孩子的玩具、餐具及其他用品,如家里的毛巾都應該定期消毒。除此之外,及時晾曬被褥,照顧孩子的監(jiān)護人勤洗手,尤其是便后照顧孩子前,也應該洗手,以免傳播病毒。
警惕危險。生活中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高熱、嗜睡、精神不佳,甚至是拒食、哭鬧等情況,應該及時咨詢醫(yī)生,萬萬不可隨意亂用藥。
綜上,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常見疾病,對小兒身心健康有一定危害,掌握兩者區(qū)別并準確區(qū)分,以便早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