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小課題研究是促進學生發(fā)展、提升學生品質的有效途徑之一。班主任可以從班級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研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快樂,在解決難題時獲得成長。
【關鍵詞】小課題研究;問題解決能力;自主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55-0061-02
【作者簡介】胥玥,南京市長平路小學(南京,210015)教師,一級教師。
小課題研究作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式之一,受到廣泛關注。班級小課題研究是班主任基于班級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能力的實踐探索。
一、全員參與做課題,團隊合作共進步
小課題研究強調學生、教師、家長的全員參與,共同解決難題。我們的班級小課題研究過程包括:自主組隊,明確分工;征集選題,認領課題;搜集資料,篩選整理;探索研討,實施論證;反思總結,展示評價。班級小課題研究突出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的正確引領及家長的理解和協(xié)助等。
為了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在小課題研究中發(fā)揮作用,我們不斷完善保障機制:設置了“研究明星榜”,表彰積極參與研究的學生;設立了“研究卓越獎”,賦予表現突出的小研究員一個班級小特權;成立了“家長輔導站”,請家長指點迷津……學生在自主制定規(guī)則中享受參與的樂趣,家長在輔助研究中見證孩子的成長。
二、民主選舉分小組,分工合作同擔當
每個人的生活經驗、成長環(huán)境、個性特質不盡相同,我們的班級小課題研究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具體體現在課題組組長的選拔和組員的分工兩個環(huán)節(jié)。我鼓勵學生以選舉的方式,根據個人意愿和興趣特長進行互動、展示和競爭,民主推選各自小課題研究組的組長。同時,我根據班級的整體性及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幫助學生自我定位,共同商討動態(tài)調整、合作分工、明確職責。
小組分工合作讓學生意識到:了解自己很重要,正視與他人的合作共進關系同樣重要。學生們知道了“在一起學習,對自己和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都要負責”。
三、立足實際選主題,系列追問顯樂趣
選題是小課題研究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班級小課題必須立足于學生生活,做到喜聞樂見、小題大做、同中求異,方能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原動力。
兒童的眼光有別于成人世界,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我廣泛征集學生感興趣的小話題,通過“問卷星”請學生和家長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小問題,組織學生將篩選出來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整理和歸納,最終提煉出生活化、系列化、時代化、團隊化的研究小課題。我通過創(chuàng)設條件,激發(fā)學生“問”的熱情、開拓學生“思”的渠道,進而引導學生發(fā)現“選”的方法。學生在自主設計、發(fā)掘問題、廣泛征集,集體思辨、系統(tǒng)整理歸納中,增強了自豪感和自信心,強化了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為下一步的研究做好了鋪墊。
四、搜集資料再整理,線上線下齊分享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知識儲備不足、研究經驗欠缺,為了解決他們在研究中的信息收集、整理、傳輸和表達等難題,我借助了一定的技術手段。例如,在研究“紙橋不倒之謎”時,我設計了課題研究專屬“問題集中營”二維碼。我啟發(fā)學生整理“紙橋”的思維導圖,并轉化為橋結構、形狀、世界名橋、紙橋連接法等幾方面的具體問題;各小組認領一個問題,每位組員設立個人二維碼收集本組相關資料,最后將個人搜集的信息匯總。如此一來,資料既豐富又清楚,對學生而言,無論是線上搜集還是線下查閱,都做到了隨查隨找,清晰快捷。不僅如此,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我們還利用二維碼同屏互傳的功能,隨時把研究中的圖文、鏈接、視頻等展示出來,全班互動。這樣的研究輔助手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五、實踐考察破邊界,協(xié)同優(yōu)化真體驗
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課堂,小課題研究需要著力打破課堂學習的邊界,拓展更大的研究空間。我鼓勵學生挖掘各方資源,將探究的觸角延伸至家庭和社會,運用多種實踐方式,親身體驗、協(xié)作研究、充分表達,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體驗的研究過程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在多側面、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
六、經驗反思多維度,多方聯動真反饋
班級小課題研究的評價遵循主體性、多元化、發(fā)展性和最優(yōu)化原則。考慮到小學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我更注重構建活動展示平臺,關注學生的橫向發(fā)展,為學生的能力提升提供舞臺。
在小課題“牢固的撲克橋”的匯報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發(fā)揮創(chuàng)意,用別具一格的方式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他們有的把撲克橋的圖文信息制成宣傳海報,有的將調查、討論、制作等過程剪輯成小視頻,還有的錄制了介紹撲克橋優(yōu)勢概況的音頻并制成二維碼……我將各組的作品按展示方式的不同分類,組織學生和家長進行線上線下的投票評選。這不僅擴大了展示范圍,更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因為這樣的評價是對他們堅持研究、無限創(chuàng)造的肯定和支持。在真實的總結展示活動中,學生親歷探究、享受過程,積極創(chuàng)造、展示個性,讓每一個人的成長看得見。
綜上所述,在“班級小課題研究”中,班主任通過分組分工選題引導,以及技術手段輔助和多維評價等,真正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快樂,在問題解決中自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