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清
徐永清、專欄作家、美食作家、已在《人民日報》《北京晚報》《新華日報》《新民晚報》《文匯報》《大公報》《雨花》等省級以上報刊發(fā)表散文作品百萬余字,已出版散文集《味蕾之旅——喚醒隱匿在食物中的溫暖記憶》。
面筋有3種,一是水面筋、二是油面筋、三是烤麩,干面筋也。
水面筋屬于“鮮貨”,在菜市場歸屬豆腐干一類,宜現(xiàn)買現(xiàn)吃。通常商販們還要將其“養(yǎng)”在水或是放于冰箱保鮮。
市面上常見的水面筋有2種,一是紡錘形,比較秀氣;一是球形,如厚厚纏繞的繩帶,敦實。把水面筋撕成條,跟青菜、或豌豆苗同炒,清新爽口,妙不可言。
用水面筋烹制的糖醋面筋,是道備受大眾歡迎的美味。此菜價廉物美,小餐館都有,大飯店不做,利潤小。若想一飽口福,自己做最好。這道菜咱頗拿手,我的女兒也最愛吃。將水面筋撕成條,不必用刀,撕得越毛糙越好,容易入味。這條還要做到細、長、薄,跟蘭葉、韭葉相似,只是稍為短點。制作之時,先要準備碗料,把白糖、醬油、香醋、味精等調料用開水融化,稀釋備用。制作之際,先將姜粒下油鍋煎香,再把面筋入鍋同煎,待面筋煎至金黃略焦之際,將碗料倒入鍋中。霎時是翻江倒海,熱氣騰騰的。隨即一股濃烈的異香,奪窗而出,四下飄散。待鹵汁基本收干,便可出鍋。糖醋面筋酥脆噴香,回味悠長。此時再佐以一道翠綠的炒青菜,或是西紅柿蛋湯,這頓午餐便吃得津津有味,美妙無比了。
油面筋球形中空,外表光滑,色澤金黃,輕巧酥脆。油面筋較耐貯存,但不宜過夏,否則容易走油,還有股“哈巴味”。最好是現(xiàn)買現(xiàn)吃,吃多少買多少為好。
就我國而言,就數(shù)無錫的油面筋名氣最大,也最好吃。無錫人每每談及油面筋,總是眉飛色舞,令人神往。這如同南京人夸板鴨,蘭州人夸百合一樣,這是誰不說咱家鄉(xiāng)好的情結。在食品匱乏、商品流通渠道不暢的計劃經(jīng)濟時代,好家伙,在無錫的火車站、汽車站,總能見到提著油面筋的旅客。這些油面筋全都裝在菱形篾制的油簍里,提三五個油簍的旅客多的是。
用油面筋制作的菜肴很多,最是大快朵頤的當數(shù)油面筋揣斬肉。此菜的做法并不復雜,只是將做斬肉的食材揣進面筋便可。先用筷子將面筋戳個小洞,指甲蓋大小,不要貫通,再將筷子伸入面筋里輕輕攪動,這樣可使空間更大,也容易將肉泥塞入。生坯加工好了,將其如數(shù)家珍似的放入鍋中,此時鍋中還要加放醬油、白糖、老蔥、生姜、料酒,放水滿過食材,大火燒開后,改用中火燉煮十分鐘左右便大功告成。裝盤之際,再用青菜頭圍邊,或用豌豆苗墊底,菜肴便盡善盡美了。此菜既有油面筋的軟糯細膩,又有斬肉的厚實清香,大塊滿口,實在過癮。
烤麩就是經(jīng)發(fā)酵蒸熟烤干的面筋。一片片的,方形;或是小塊的,跟麻將牌一樣。其外表全是蜂窩狀大小不等、不規(guī)則的氣孔。烤麩的特點是耐貯存,可達半年,甚至更久??钧熥畲蟮暮锰帲强梢詰?。若是下了幾天的大雨,或是一時懶得出門,烤麩就派上大用場了。雖是將就,也能將午飯對付過去。
烤麩最大的用途是做雜素,其主料就是烤麩,再配點花生米、金針菜、香菇、木耳諸等。做雜素時,烤麩、香菇、木耳、金針菜先要泡發(fā),泡發(fā)后烤麩要切成小塊,香菇與木耳均要擇凈改刀,金針菜擇凈后還要打成結,另外花生米還需先行煮熟。燒雜素其實采用的是燴的烹飪方法,先將烤麩下油鍋煸炒,再將香菇、木耳、金針菜、花生米入鍋同炒,最后放入醬油、白糖、開水、料酒,大火燒開,待鹵汁濃稠,充分入味,便可起鍋。裝盤之際,往菜肴的頂端淋點小磨麻油,別提那個香喲,匆匆的路人也要停下腳步。
燒雜素還有著一定的隨機性,好些人還根據(jù)喜好與季節(jié),隨意地放點銀杏、栗子、腐竹、素雞、山藥、豆腐果、青菜心諸等輔料,這都是錦上添花的美事。燒雜素有著一種圓融的智慧,它的食材雖花樣繁多,卻各就各位,和諧共處;它的口味雖多種多樣,卻各司其職,一派和氣。于吃,還有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