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清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所指的“法”,首先應該是良法。它既是實現(xiàn)善治的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基礎。筆者認為,在當今中國,良法就是體現(xiàn)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法、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反映全社會共同意愿的法。
在修訂我市鼓勵公民見義勇為條例的立法實踐中,筆者深刻感受到了現(xiàn)代法治的力量,其為國家治理注入了良法的基本價值,提供了善治的創(chuàng)新機制,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法治精神的重要內(nèi)涵就是追求程序和實體的公平正義,而判斷一部法律是否良法,也是看其能否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在2017年河北唐山追逃逸者致死案中,見義勇為者朱振彪追隨交通肇事逃逸者,沒想到成了被告。當時,該案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轟動,好在法院最終認定朱振彪的追隨行為是見義勇為,也向社會公眾明確傳遞出法律保護善人善舉的信號,消除了老百姓對因助人為樂反而官司纏身的擔心和顧慮,被最高法列入指導性案例。在鼓勵公民見義勇為條例的修訂中,一幕幕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的畫面在我眼前閃現(xiàn),英雄們在見義勇為后所面對的困難、壓力、傷害,讓人感到痛楚。因此在條例修訂的過程中,我們重點對見義勇為的確認,后續(xù)的表障、獎勵,相關(guān)優(yōu)待待遇及醫(yī)保、社保等保障措施的跟進,堅持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在公開、充分、平等的立法博弈過程中,充分尊重和平衡各方利益,讓不同群體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這其中,我窺到了屬于公平正義的力量,再次激活了我對建構(gòu)和諧美好社會的諸多信念。讓立法這把利劍斬斷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問題鏈條,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值得全社會尤其是立法者反思。
我們必須舉旗固本,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法治建設中,保證我國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牢固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磐石之上。
一直以來,見義勇為相關(guān)工作的開展,都屬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新時代內(nèi)容,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jīng)被提升到戰(zhàn)略高度。近年來,隨著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的深入實施,不斷涌現(xiàn)出許多道德模范榜樣,一件件正能量的暖心事為社會風氣刷上了清爽的底色。民法總則設置關(guān)于見義勇為免責的相關(guān)條款,公共場所禁煙、文明出游等內(nèi)容出現(xiàn)在法律條文中,司法審判的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不斷明確……法治的善意在這些可喜的變化中慢慢釋放。
但“眾人拾柴易,自告奮勇難”“精神支持易,切實踐履難”的局面仍時有發(fā)生。從2006年南京彭宇案開始,扶摔倒之人已然成為一項“高危作業(yè)”;2011年佛山“小悅悅”事件中,18個路人經(jīng)過被車碾過的小悅悅,均未出手相助,不禁讓人心寒;2018年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中,如果有乘客出面制止,或許不會釀成悲劇……在這“知而不行”的困境背后,既有對價值的判斷,更有對利益的考量。我們不僅要通過法律的力量使人們敬畏規(guī)則,更要通過法律的力量為公德?lián)窝?,免除見義勇為者的后顧之憂,發(fā)揮法律制度與公序良俗二者的合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立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吹靡姷模且淮未伪頉Q、一部部法律、一個個條款;看不見的,是立法者的精益求精,是人民權(quán)利的升級,是依法治國前進步伐的堅定與鏗鏘。我有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次立法都與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緊密相扣,每一次討論都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息息相關(guān)。
立良法要緊盯民生熱點、難點、焦點、痛點,積極回應民生期盼,使人民權(quán)益、民生福祉得到更加完備的法治保障。近兩年,有市人大代表提出我市鼓勵公民見義勇為條例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亟須修訂。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及時推進了這一群眾關(guān)切期待的重點領(lǐng)域立法。
立良法也要能實際解決問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公民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我深切體會到立法必須要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如向社會公開征集立法項目,召開座談會、聽證會、論證會,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等,傾聽來自社會各界的聲音,并對所提問題加以研究吸納。這樣,我們才能在立法中考慮得更周全,也能對社會關(guān)切作出積極的回應。
以良法推動善治,文明大廈的根基將不斷加固筑牢,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終將實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文明的希望正在遠處向我們招手。在駛向文明終點的這趟列車上,有你,有我,也有他……
(作者單位:市人大監(jiān)察司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