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付方 張領軍 王勇敢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 河南鄭州450042)
類風濕關節(jié)炎(RA)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自身免疫系統(tǒng)功能紊亂慢性疾病,生成血管翳、浸潤炎癥細胞、外周關節(jié)滑膜增生等都極易導致類風濕關節(jié)炎。該病發(fā)病緩慢,嚴重者可能發(fā)展為功能喪失、關節(jié)畸形,部分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病癥,給其生活帶來極大影響[1]。現階段,來氟米特結合甲氨喋呤在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疾病方面效果顯著,可使患者關節(jié)功能得到顯著改善,降低其滑膜炎癥,避免關節(jié)結構破壞[2]。近年來,臨床在診治RA 患者方面逐步采用中醫(yī)藥療法,有效性及安全性較高[3~4]。本研究探討了常規(guī)西藥配合針灸+中藥熏蒸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的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7 年 10 月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60 例類風濕關節(jié)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各30 例。研究組男15 例,女15例;平均年齡(48.02±9.88)歲;平均病程(142.91±53.52)d。參照組男16 例,女14 例;平均年齡(50.34±10.76)歲;平均病程(139.58±54.78)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RA 患者均為活動性;治療前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缓喜⒂懈?、腎疾?。缓喜⑵渌L濕性疾??;心、肺功能不全;合并有高血壓?。恢袠猩窠浭軗p。
1.3 治療方法
1.3.1 參照組 給予常規(guī)西藥+中藥熏蒸治療。首先給予常規(guī)抗類風濕治療:口服甲氨蝶呤片(國藥準字 H22022674),每周 1 次,10 mg/次;口服來氟米特片(國藥準字 H20000550),1 次 /d,20 mg/次。同時予以中藥熏蒸治療,基礎方:烏梢蛇10 g、蜂房10 g、防己15 g、乳香15 g、雷公藤20 g、伸筋草20 g、羌活20 g、忍冬藤20 g、生黃芪30 g、透骨草30 g、草烏30 g。針對上肢關節(jié)患病嚴重者,加姜黃片 15 g、桑枝20 g;針對腰部關節(jié)患病嚴重者,加杜仲10 g、桑寄生20 g;針對關節(jié)畸形且病情加重者,加自然銅10 g、骨碎補15 g 治療。選用HYZ-ⅢE 型中藥熏蒸治療儀,根據患者病情,為其選取合適的體位,將中藥放入自制紗布袋,置于治療機中,將熏蒸溫度設定為40℃,熏蒸治療 30 min/次,1 次 /d。以 7 d 為一個療程,治療三個療程。
1.3.2 研究組 在參照組的基礎上配合針灸治療。針灸治療:取患者解溪、陰陵泉、陽陵泉、足三里、血海、合谷、外關、陽溪、曲池等穴位進行治療,常規(guī)消毒后選取29 號毫針,觀察進針1.3 寸并得氣后,取足三里處予以艾灸,每日1 次。以7 d 為一個療程,治療三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評判標準,痊愈:病癥消失,可正常進行關節(jié)活動,體征積分下降>95%;顯效:病癥減輕,體征積分下降69%~95%;有效:病癥減輕,關節(jié)活動改善,體征積分下降30%~68%;無效:病癥未改善,關節(jié)活動受到限制,體征積分下降<30%。(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疼痛指數。(3)采用WOMAC 骨關節(jié)炎指數(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評估患者的關節(jié)活動情況,統(tǒng)計其晨僵時長。(4)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患者滑液樣本中的基質金屬蛋白酶-3(MMP-3)光密度值,按照與光密度相對應的百分率陽性細胞確定MMP-3 的陽性表達率。(5)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患者的類風濕因子(RF)水平,包括類風濕因子免疫球蛋白A(RF-IgA)、類風濕因子免疫球蛋白M(RF-IgM)的陽性率。(6)采用血沉儀測定患者紅細胞沉降率(ESR)。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WOMAC 評分和晨僵時長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WOMAC 評分和晨僵時長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VAS、WOMAC 評分均降低,晨僵時長減少,且研究組的改善效果優(yōu)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WOMAC 評分和晨僵時長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WOMAC 評分和晨僵時長比較()
注:組內比較,*P<0.05;與參照組治療后相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WOMAC 評分(分) VAS 評分(分) 晨僵時長(min)研究組30治療前治療后tP參照組30治療前治療后tP 41.28±9.06 22.37±3.48*#10.938<0.05 42.03±8.22 30.51±4.12*11.294<0.05 9.43±1.58 3.38±0.33*#10.294<0.05 9.38±1.53 5.76±0.37*10.204<0.05 173.86±12.83 34.33±5.58*#11.204<0.05 171.82±11.08 49.83±4.20*10.395<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MMP-3 陽性率、 類風濕因子陽性率和ESR 比較 治療前,兩組MMP-3 陽性率、RF-IgA 及 RF-IgM 陽性率、ESR 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ESR 水平及RF-IgA、RF-IgM、MMP-3 陽性率均下降,且研究組降低幅度更大(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MMP-3 陽性率、類風濕因子陽性率和ESR 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MMP-3 陽性率、類風濕因子陽性率和ESR 比較()
注:組內比較,*P<0.05;與參照組治療后相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MMP-3(%) RF-IgA(%) RF-IgM(%) ESR(mm/h)研究組30治療前治療后tP參照組30治療前治療后tP 20.02±3.47 8.03±1.55*#11.293<0.05 18.92±3.28 15.33±2.46*4.796<0.05 75.92±8.88 32.85±6.58*#10.494<0.05 71.81±8.07 49.82±4.21*10.294<0.05 79.22±7.57 22.36±5.47*#10.840<0.05 78.22±8.32 39.56±6.17*11.948<0.05 28.36±5.08 8.78±1.62*#10.586<0.05 26.32±4.30 12.40±2.56*11.053<0.05
RA 是一種慢性全身性免疫系統(tǒng)疾病,主要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jié)炎,早期出現腫脹、疼痛等[5~6]。隨著患者病情加重,其滑膜炎極易牽及人體關節(jié)內的軟骨導致關節(jié)變形受損,若未及時醫(yī)治,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有報道顯示,RA 的發(fā)病率目前不斷上升,西醫(yī)尚無確切療法,一般選取抗風濕類藥物、免疫抑制劑等進行醫(yī)治[7]。甲氨蝶呤作為一種免疫抑制劑,安全性較高,與來氟米特聯合使用具有協(xié)同性,但也有不良反應發(fā)生,例如患者耐受性較低,使臨床治療效果及依從性受到影響[8]。
本研究在常規(guī)西藥及中藥熏蒸法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針灸治療RA,中藥熏蒸借助熱力蒸汽使人體表層的毛細血管開放,藥物發(fā)揮對應藥效,以疏經通絡、止痛消炎、補血益氣。而針灸通過針刺艾灸診治疾病起到了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病變的恢復[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研究組治療后的VAS 評分、WOMAC 評分、晨僵時長均顯著低于參照組,表明使用針灸聯合中藥熏蒸使患者的臨床病癥得到了有效改善,促進了關節(jié)的恢復。MMP-3 的本質為蛋白酶,對骨的破壞與降解起明顯的作用;RF-IgA、RF-IgM大多存在RA患者的關節(jié)液和血清中,資料顯示,有90%的患者RF 表現陽性,骨質破壞與RF-IgA相關,若RF-IgA數值增大,表明病情加重。治療后研究組ESR 水平及RF-IgA、RF-IgM、MMP-3 陽性率顯著低于參照組,表明針灸聯合中藥熏蒸可使患者體內與MMP-3相關的因子表達受到抑制,阻止抗原IgA、IgM 的結合,降低合成RF-IgA、RF-IgM的概率和炎癥反應的發(fā)生率。綜上所述,給予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常規(guī)西藥配合針灸+中藥熏蒸治療可使患者的臨床病癥得到顯著改善,減輕炎癥反應,降低RF-IgA、RF-IgM、MMP-3 水平,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