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像個巨大的獵場,
人們身在其中獵食、獵奇、獵艷,
獵取各種信息和資源。
每個人既是獵手,
也是獵物,
如同一塊塊散落在各個角落的拼圖,
共同構(gòu)成一幅獨特的社會全景圖。
獵 奇
獵奇,你有另一個靈魂叫“認真”
撰文_雷強
誰還不是個“好奇寶寶”?
“獵奇”,承擔了一些污名。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里,大部分的人都對自己所不知道的或新鮮古怪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好奇心曾是帶領(lǐng)人類的祖先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原力,如今深深地烙印在嬰兒的每一個肢體反應并回饋到大腦塑造意識的過程里。
事實上,人類整個歷史進程、生活巨細都曾經(jīng)被獵奇行為所推動。異邦的奇珍異果在唐朝時的長安城里讓多少二道販子發(fā)了大財,而東方的神秘最終吸引來西方殖民者的船隊和槍炮,強硬而永久地改變了世界。人的生命特有的虛空感,也需要得到填充。不斷地去獵,去獲得,去解惑,甚至已經(jīng)內(nèi)化成一種自我保護的需要。譬如信息上的充實感就會令知識階層倍感安全和有力。
即便足不出戶也奇景奇遇奇事不斷。八十年代我們有飛碟、百慕大,一本叫《奧秘》的雜志曾經(jīng)攪弄過多少少年內(nèi)心的宇宙風云。九十年代里關(guān)于“特異功能”可以憑視力彎曲金屬湯匙的故事頻頻登陸主流媒體。新世紀網(wǎng)絡盛世降臨了,各種網(wǎng)站、論壇直至社交媒體成為獵奇行為新的載體與策源地。奇怪的知識不斷在增加。如果說好奇是本能,獵奇則是自我驅(qū)動,讓我們保持著成長的動力與渴望。遙遠尺度上的接收、重構(gòu),犄角旮旯里的志趣、探幽被一視同仁。這顆自我栽培又合力灌溉,從而茁壯長成的大樹上“碩果累累”,靈異故事、探險小說、恐怖電影、密室逃脫、云霄飛車……大概都只能忝列為次重要的收成。但終究萬變沒離其宗,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也還是那個月亮,外星人還是那個外星人。平心而論,以個體甚至群體有限的能力,終其一生也好,歷時百千年也罷,又能獵到多少“奇”?在變動不停突破不止的時空里,只要有人存在,這個世界的秘密并不會真的越來越少。權(quán)謀會換了劇情,陰暗有一千種影子,宏觀微觀有內(nèi)涵但沒有邊界,這個世界上的“奇”遠遠難以獵完。也是很沮喪的事情,對不對?
因此它會不斷地有別的名字,有新的憂傷。有時候它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庇袝r候它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也都說“好奇害死貓”,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語境里“貓”的命運怎樣真的沒有人在在乎。
沉降到每一個人自己,“獵奇”究其根本是一種心理。既然是心理,狀態(tài)如何和如何應對就很重要。如果“獵奇”不得不被動地擁有正反、黑白、好壞兩套話語,它其實還有一個共通的靈魂叫“認真”。每個微小的個體,可能并不足以定義某個詞或某種行為,卻有份于詮釋。踐行的每個人構(gòu)成了定義的過程和邏輯。珍惜的反義詞不一定是忽視,也可能是濫用。萬事怕認真,萬事也需認真,它是好武器,也常用錯了。關(guān)鍵在于你自己,怎么選,怎么解,怎么活。
正如人與生俱來的痛感,其實是可以保護自己免于危險的技能。對未知好奇,也對未知敬畏甚至恐懼,都可以是“好的”本領(lǐng)。要學會更合理、自如地去運用。這些本領(lǐng)和其他同樣需要透徹、修煉、領(lǐng)悟的道理一樣,可能是冷靜而殘酷的,甚至“殘酷”到,我們必須認識到與自己最親密的人的一場羈絆,也是彼此探秘和獵奇的過程。但感情關(guān)系中認真的人更善于把這份“獵奇”變成喜歡與愛,把探秘一個人的過程就當作是自己與之等量齊觀的生命之歷程。
在一些人的視角里,生活可能總是太平淡,工作可能總是太重復,它們共享著同樣的一個描述叫“嚼蠟”。表面的東西人們看得太久難免發(fā)膩,有所創(chuàng)造才會喚醒身體與心靈的激素。它可以宏大如《三體》,虛構(gòu)如《魔戒》,可以嚇人如《沉默的羔羊》,靈異如《鬼吹燈》。陷在舒適的沙發(fā)里看一場恐怖電影一定是幫助了這些人。其實沙發(fā)舒適與否并不重要,你一定是知道,當電影結(jié)束燈光亮起,屏幕前特定的能量和氣場,都會瞬間煙消云散。而你的感官已經(jīng)經(jīng)過摔打,情感已經(jīng)被一通洗滌,欲求也得到了宣泄。這是人料理自身的能力和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chǎn)體系的合作與共謀。娛樂產(chǎn)業(yè)認真而專業(yè)化這種創(chuàng)作特點也可以說是規(guī)律,因為市場和人們對普遍存在的事物會迅速喪失興趣。不少自媒體公眾號就不露聲色地利用了這一點,打造自身為獵奇的平臺,或者僅僅精明地在標題上危言聳聽,快速吸走了注意力。
蠟燭是由火光和蠟構(gòu)成的嗎?不,蠟燭是由燈芯和蠟構(gòu)成的。獵奇的注意力在火光,就忽視了其他的部分,一旦燈芯燃盡,可不就只剩下蠟了?你可能從未想過,蠟也是這場光明的主角和基礎(chǔ)。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凝視著你。同樣當你站起來觸摸天空時,天空也觸摸著你,觸摸著大地?;貞洷彼味汲倾炅貉笱蠓比A的《東京夢華錄》,在南宋乃至后世卻變成獵奇的讀物,孟元老的愛與痛,一把辛酸淚,終究是錯付了?時光無法轉(zhuǎn)圜,也沒有阻止圓明園被燒毀的消息在那時京城人的嘴里傳為獵奇的談資。歷史未必重演,仍能讓苦難年代里民族的悲劇被“自美”成所謂的“抗日神劇”,成全了一些導演、觀眾獵奇的興奮與意淫。人性和認知都需要鞭策和自我的認真,祥林嫂兒子二毛的遭遇被獵奇的十里八鄉(xiāng)的大媽二次咀嚼,竟是比狼還可怕,渣子都不剩了。謝謝魯迅刺醒了不想麻木不仁的人。
“污名”實則應該落在人自己身上。獵奇并無原罪。一個沉溺在負能量中的人看不到美好,一個只追逐刺激的人得到的只是越來越難以饜足的胃口。片斷的生活不可怕,片面的世界才危險;碎片的知識不廉價,碎掉的靈魂才可惜。
最后,所謂“獵奇”的參照面大概就是平常心吧?一顆平靜、自立、從容的心,當然仍然可以保留好奇的觸感和溫度。但眼下大火的李子柒式的樣本,也正在被某一些“好奇者”意味深長地予以打量和窺探。那些本來是更皈依自然本質(zhì),更貼近生活本真的行為和方式,反而成了獵奇的對象。
會顯得更學術(shù)一點又通常會被更俗化的例子,還有“女性寫作”現(xiàn)象——原本基于女性獨特而被發(fā)揮甚少的體驗的表達,文字只是它好不容易得到的能力外放和凸顯機會,卻被不懷好意地邊窺探邊污損,“身體”這個中性的名詞和蘊含重要解讀可能的元素,也“不得不”被拋入或被重新置入某種“獵奇”的視野。
都何其諷刺兼奇怪?
又多么值得你認真以待。
獵奇“紅與黑”
撰文_雷鹿茸
“獵奇”這件事,對人類對歷史對生活的影響,足以開出長列的“紅榜”與“黑榜”——有時候,紅黑可能太絕對?!凹t與黑”的題眼在“與”字,意味著關(guān)聯(lián)、滲透、轉(zhuǎn)化與互襯。
旅
旅行的迷途
無論溶洞、石林、魔鬼城,還是峽谷、瀑布、大沙漠,都算得上是這個星球上的奇境,吸引旅人需要安放的靈魂。而“詩和遠方”的敘事則更鐘愛自身的姿勢與恣肆,必須要與平常平凡平庸拉開距離,并不同程度地賞己為“風景”——考慮到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或難得真正上路,其心理姿態(tài)也與“獵奇”無異。
最近在負債累累的獨山縣,一座高大獨特的爛尾樓,不期然竟成為貧困縣里的“獵奇景區(qū)”。迷惑榜單上,“大衣哥”朱之文的家,亦不幸“入選”。
影
電影鏡頭里的窺探
老謀子的《紅高粱》被認為迎合了西方觀眾的獵奇心。那些中國民俗、中國場景、中國符號、中國元素多多少少有自我的夸張和預設(shè)的效果。事實上諸多被世界關(guān)注或“好評”的中國電影,都陷于如此這般“評價先行”“期待既成”的語境。如學者尹鴻所言,“缺乏對中國人的英雄性、偉大性和崇高性的展示”。
其實你如果足夠自信,展示什么完全可以獨立自主,任意揮灑。而我們也一度在窺探“夢工廠”里的“超級英雄”們,全忘記了他們也是夸張的產(chǎn)物。
娛
娛樂時代的紊亂
一些急切想成為“網(wǎng)紅”又沒有什么才藝、特長傍身的人,正在劍走偏鋒、刻意作怪,又因為急功近利顯得毫無章法。而某些娛樂明星丑聞爆發(fā)后一度蟄伏又復出,反而收獲了更高的關(guān)注,最近的例子大概是羅某某。
究竟犯錯后能不能重新做人,吸引別人的眼球夠不夠驗證為自身的價值,都有一個“度”字在人心,也有一個“德”字在時代。偶像若只為滿足獵奇的期待,是赤裸裸地貶低自己的粉絲層次為“看客”。
舌
舌尖上的冒險
去東南亞旅游的人們或許嘗過當?shù)馗鞣N“驚悚”的油炸昆蟲美食,知了、螞蚱、蠶蛹、水臭蟲……一種叫“納豆”的食物氣味奇怪,口感黏乎乎的,被日本人當做“國寶”,而意大利人會吃一種被故意放養(yǎng)過活蛆的奶酪。曾經(jīng)挑戰(zhàn)世界上最辣的辣椒的人談感受,想要當場“去世”。
自古以來,無遠弗屆,舌尖上的獵奇常常讓人心有余悸又蠢蠢欲動,說不清是本能還是技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已經(jīng)不可考,他的貢獻和嘗百草的神農(nóng),也敬請不要同臺并論。
眾
“小眾們”的確幸
大眾化的獵奇已經(jīng)不用多說,小眾們的獵奇正在興起又悄然潛行,更新迭代得也很快。養(yǎng)蜥蜴的人樂在其中越來越專業(yè),種植屁屁花的人快要成群結(jié)隊了。熱愛小眾標簽的人,如何保持自己的身份,也成了難題。其實只要不危害社會和他人,“奇怪”一點的癖好也可以獲取更大的寬容和空間。
終究是發(fā)展的時代給了選擇的確幸,人人都感到幸福才是真的和諧,獵奇也可以很“健康”的。
獵 涉
做斜杠,而不是亂杠
撰文_莊雯莎 圖片提供_VEER
有一個熱詞,叫“斜杠青年”;有一類人,叫“斜杠青年”;更有一種生活態(tài)度,叫“斜杠青年”。
比如一個小青年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在工作之余他還憑借興趣和技能做一些喜歡的事情,并且做得小有成績,甚至成為這個領(lǐng)域的小行家。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qū)分,例如,張三:記者/攝影師/設(shè)計師/……于是,“斜桿青年”便成了他的代名詞。所謂斜杠青年,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觀,它的核心不在于多重收入,也不在于多重身份,而在于多元化的人生。
如今斜杠青年越來越流行,人們都不滿足于單一方面的發(fā)展,都想讓自己的生活閱歷更豐富,更精彩,實現(xiàn)自我,在更多方面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掙更多的錢,實現(xiàn)時間自由,財務自由。聽說斜杠青年都比較厲害,月收入都10w+了,于是你也想當斜桿青年??墒钦嬲男备芮嗄昝恳粋€斜杠后面的內(nèi)容都傾注了太多的付出與努力。
我有一個朋友,她看到很多副業(yè)都處在風口,別人也都做得不錯,就學著去做了,但是她沒有這些人的謹慎和執(zhí)著,一年之內(nèi)換了5個副業(yè),這邊搞一點,那邊搞一點,說自己也要做斜杠青年。有段時間時間看起來非常充實的樣子。斜杠這個事情好像看起來解決了她對自己主業(yè)的焦慮,但是這只是暫時的,并不能真正地消除她自己對于未來職業(yè)的迷茫。
她不知道是該換一項更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還是繼續(xù)像現(xiàn)在一樣,多邊地去兼顧她的生活。她做的事情雖然多,但每一樣都是淺嘗輒止,并沒有為她帶來任何收益,于是在經(jīng)歷了短暫的“光明期”后,這位朋友又陷入了困惑期。
其實生活中斜杠變成亂杠的例子很多??吹脚笥验_淘寶店賺錢,就去交辦證金去做,可是自己沒有經(jīng)驗,什么也不會做,結(jié)果做了半個月不做了;看到別人做代購賺錢,就去做,結(jié)果吃不了常常跑國外的苦,又放棄了,后來代購也是越來越難做了;看到別人做烘培賺錢,就去交學費,結(jié)果學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沒有興趣,又放棄了??瓷先ズ孟襁^上了一個斜杠人生,得到了暫時的拯救,本質(zhì)上根本沒有意識到真正的斜杠的意義,沒有從迷茫的人生當中走出來。
成為斜杠青年需要花時間去沉淀,否則就是亂杠,到處折騰。要的太多,見別人有成績了就眼紅,其實根本就沒有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結(jié)果折騰了很久,浪費了時間、精力、金錢。從一個點出發(fā),去延展出多條線路,一條、兩條、三條,形成一個豐滿的立體的形象。每條斜杠之間是有一種邏輯關(guān)系的,相互之間是連接的,這樣才能形成一種合力,并且是一股持續(xù)的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人生發(fā)展得順利。
對于斜杠青年,要持有理性的態(tài)度,不要盲目地做亂杠。有規(guī)劃地去開啟新征程。方向非常重要,不要盲目折騰,浪費青春。每一次放棄都必須是一次升華,否則就不要放棄。每一次選擇都必須是一次升華,不然就不要選擇。做斜杠,而不是亂杠。
斜杠人生
編撰_莊雯莎
祖沖之
429-500
數(shù)學家
機械制造家
天文學家
那個把圓周率首次精確到小數(shù)點之后第七位的人。
祖沖之是個優(yōu)秀的“理工男”,不僅喜歡研究數(shù)學,在天文物理上也是造詣頗深。他推算出的交點月時長,與現(xiàn)在測算出的時間相差還不到一秒,重新測量推算出了木星公轉(zhuǎn)周期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回合周期。
除此之外,他機械制造能力也很強,指南車、千里船、定時器、水碓磨,從基礎(chǔ)科學到應用科學,自己就承包了一條產(chǎn)業(yè)鏈。
晚年的祖沖之興趣還發(fā)生了變化,走起了文藝路線,喜歡音樂和讀書,對《老子》《莊子》等也頗有心得。
達芬奇
1452-1519
畫家
雕塑家
天文學家
解剖學家
音樂家
發(fā)明家
建筑工程師
提到達芬奇,我們最耳熟能詳?shù)氖悄欠睹赡塞惿罚鳛槲乃噺团d三杰之一的達芬奇可不單純只是一位畫家。在他離世時,曾留下大量的手稿,內(nèi)容從物理到數(shù)學到生物剖解,幾乎無所不容。
他揭開了地球反轉(zhuǎn)的千古之謎;他否定了“地球中心說”;他認為月亮本身不發(fā)光,提出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的想法。
他是一個物理學家,重新發(fā)現(xiàn)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
他是一個科學家,設(shè)計出初級機器人、機器車。
他是一個解剖學家,熟練掌握人體解剖知識,研究人體各部分的構(gòu)造。
他是……
放在今天,如果要寫他的職業(yè),估計十個都寫不完。他是藝術(shù)界的大佬,是科學界的先鋒,是一位優(yōu)秀的斜杠天才。
蘇軾
1037-1101
政治家
學者
書法家
美食家
詩人
工程師
東坡先生是經(jīng)典誦讀里的常駐文學家,而在學而優(yōu)則仕的古代,他可是個政治家。
只是因為仕途的坎坷,讓他多了很多體驗其他人生的機會,一不小心成為文學家。蘇東坡走到哪吃到哪,貶到惠州就“日啖荔枝三百顆”;貶到海南就“食蠔而美”;到了常州又愛上了吃河豚;還有大家熟知的“東坡肉”,也是在地方出任時創(chuàng)制的。
除了政治家、文學家、美食家以外,東坡先生還是個水利工程師。
“蘇堤”大家肯定都聽過,蘇堤春曉更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中國一共有三條蘇堤,分別是:徐州蘇堤、杭州蘇堤和惠州蘇堤,都是蘇軾作為一方父母官造福百姓的大工程。
本杰明·富蘭克林
1706-1790
政治家
物理學家
出版商
作家
印刷商
記者
慈善家
外交家
發(fā)明家
這位印在百元美鈔上的大人物發(fā)明了避雷針,也是最早提出電荷守恒定律的人。
富蘭克林一生十分的傳奇,先是商人,從印刷商開始了自己的財富之路,隨后辦報紙、辦雜志、寫專欄,還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報紙的銷量。
在42歲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之后,開始跟隨自己的興趣隨意活動,然后他成為著名的科學家、發(fā)明家、思想家、政治家、作家、軍事家、哲學家、音樂家等。
獵 獲
破解中產(chǎn)焦慮:別去看記分牌
撰文_呈子
《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后,新中產(chǎn)的女性燃起熊熊希望,女性不再有黃金年齡的說法,即便四五十歲,依舊可以在聚光燈下“像個孩子哭鬧”。不會有人注意到萬茜能夠?qū)P呐膽颍且驗榧胰撕⒆与S時駐扎劇組,讓她兩頭不誤;張雨綺也是靠著美艷氣場和女王氣質(zhì)驚艷座上賓之后,她的俏皮可愛和輕松佛系才顯得迷人。
追完姐姐,坐望《元氣滿滿的哥哥》,中產(chǎn)階級苦逼很容易,快樂也很簡單。
蘇格拉底說:打獵的人能歡欣愉快地忍受勞累,因為他有獵獲野獸的希望。
這就是中產(chǎn)階級,最先吶喊出社會的波動和焦慮,但也最容易被安撫,最先對未來抱有新的憧憬。
中產(chǎn)一直是個很模棱兩可、很微妙的概念,無論是從專業(yè)層面,還是群眾層面。首先,中產(chǎn)階級最表層的含義是中等收入群體,大家都不可否認,中國早已形成了一個可以從收入水平上進行標識的“中等收入群體”以及“富裕收入群體”。從這個維度上來說,中國新舊體制變遷、改革開放、城市建設(shè)等,早就積累了人數(shù)相當可觀的中產(chǎn)階級和新富人群。
但事情好像沒那么簡單。因為中產(chǎn)還是個社會學概念。《福布斯》中國中產(chǎn)定義:生活在城市里,25到45歲間,有大學學歷,專業(yè)人士和企業(yè)家,年入1萬—6萬美元。
也就是說,中產(chǎn)階級更是一種人群標簽和生活方式,既代表著生活不差,又代表著良好教育和體面就業(yè)。但凡是個群體,就需要一些區(qū)別于別人的標簽,當收入無法區(qū)別自己和其他人時,從如何打發(fā)閑暇,到教育、醫(yī)療、保險、房產(chǎn)這些大項便是重要標志。而對于頂層富裕群體,這些根本不是事兒,而對于底層,又干脆不考慮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重大支出。
唯有中產(chǎn)階級,在經(jīng)濟向好時期,他們享受著社會發(fā)展帶來的紅利,最先拿到軍功章,但充滿難以上升到更上階層的焦慮;在經(jīng)濟或社會波動時期他們擔驚受怕,有點小錢卻沒防止滑落的手段,擔心利益被犧牲。
這第一代中產(chǎn),沒有可抄的范本,父母輩工作包分配、房子包分配,在商業(yè)化缺席的年代,一切都很簡單。直到這一代,享受了商業(yè)社會的福利,卻也要自己學著在商業(yè)化規(guī)則下摸爬滾打。擔心升職加薪跑不贏孩子的教育支出,擔心自己的社會資源換不來父母生病的一張病床。他們沒有社會高層人士的資源,沒有社會底層的無謂。
中產(chǎn)階級基于自卑的自尊,充滿了一絲強硬,又帶著一點苦悶,是每次城市公布平均收入,吐槽自己被平均了的朋友圈。所以,中產(chǎn)階級更多是心理學概念。
用一位知乎網(wǎng)友的話說,中產(chǎn)有三大焦慮:階級能否在代際傳承,越來越強的相對剝奪感,階級自下而上流通的通道正在日趨關(guān)閉。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自己能否維持父母的生活水準,如何面對別人一夜暴富和自己勉強維持的不平衡,如何成為更有錢的階級。每天努力維持著不安心不甘心和無法堅持的微妙平衡,每一個都自嘲是端水大師。
也許是無法實現(xiàn),才保護了絕大部分中產(chǎn)階級的夢想和拼勁。在不甘和棄權(quán)之間滋長了一些賭性,于是有了對地攤經(jīng)濟的瘋狂刷屏,對主播行業(yè)的無比羨慕。中產(chǎn)衡量一個行業(yè)是否有前途,不是關(guān)注這個行業(yè)賺錢的平均期望值,而是熱衷于這個行業(yè)的頭獎有多大,哪怕概率極小,不買彩票,卻寄希望于彩票一般的錦鯉降臨,以為在那頭是自由的召喚。
其實,自由不存在于選擇的結(jié)果當中,而是存在于選擇的過程當中。中產(chǎn)的忙和焦慮,讓他們看起來比上層充實、比底層富足,未必不是作為中產(chǎn)的一種幸福。曾聽說有兩個朋友,一個在比特幣初期買了幾萬,另一個不相信它的算法買了更實用的Q 幣,一個身價暴漲在北京東三環(huán)CBD 買了房子,但陷入了有錢有閑的空虛因此患上抑郁癥,另一個做著忙飛了的中產(chǎn),偶爾閑下來喝杯茶也樂憨憨。忙比閑更容易應付我們的一生,焦慮比寧靜更有意義,因為它讓寧靜變得稀缺。
要做中產(chǎn),必承其重。中產(chǎn)的焦慮,也只能自己解。植物多死于加水,企業(yè)多死于加油,人多死于想要太多。往俗一點說,烏龜?shù)拈L壽秘訣是老老實實待在自己的殼里,人也是如此。
這不是止步不前貪圖安逸,人生可能就是需要慢慢來,打好每一個球,別去看記分牌,蛋沒孵出來,別去數(shù)你有多少只雞。
當夢想照不進現(xiàn)實
撰文_阿夏
有時候當夢想照不進現(xiàn)實,
我們是否應該停下來想一想,
是不是夢想出了問題。
十二年前,剛畢業(yè)的我在一家IT公司做市場專員。那是我人生中非常迷茫的一段時光。我時常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一站就是半個小時,看眼前行人如織車流如水,心里涌上層層疊疊的慌張,還有失落。我感覺內(nèi)心里有一種力量在突突地躥跳,卻找不到出口。
半年后我辭職了,老板沒有挽留。我相信他也一早看出我身在曹營心在漢。后來我去了一家公關(guān)公司做企劃。我大學里學的是新聞,平時愛好的也是讀書寫文,新工作倒是合了我的胃口。可內(nèi)心深處,我仍舊不快樂,我心中一直郁結(jié)著一個文字夢。那年我過生日,一個老鄉(xiāng)問我許的什么愿,我說,我希望我發(fā)在雜志上的那些文字不久以后能出一本書。他笑了,說你就做夢吧。那一刻我很受傷,他臉上的不屑神情時至今日我還記得。
兩年后,我再次辭職去了另一座城市,兩個月后,又輾轉(zhuǎn)去了北京。朋友說,四個月,三座城,你真勇敢。我想說,被生活推搡著前行的人,不敢不勇敢。
在北京認識了一個女孩,東北人,畢業(yè)后到北京追夢。一個外地姑娘,一沒背景,二沒關(guān)系,跌跌撞撞好久,終于找到工作——在一所高校的女生宿舍樓當宿管,每個月拿2500塊錢,那時候是2011年。她說,我就是要留在北京,我死也要死在北京!
聽到這話的時候我很震驚,一個人,是對北京有多深的眷戀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又或者是,她眷戀的不是這座城市,而是這座城市能成全她的夢想?可是一個拿著2500 塊月薪的宿管,會做什么樣的夢呢?我不知道。
在北京我還遇見了一個大學同學。2008年畢業(yè)前夕她來到北京,那時候只是追隨愛情。后來愛情丟了,她卻依然不愿離開,她說她喜歡北京奮斗的氛圍。剛來的時候,她偶爾在晚上上街溜達,有時候混進某棟寫字樓,在門口探著腦袋往里看。晚上9點,樓里還是燈火通明,坐在格子間里加班的年輕人,打著呵欠,面容倦怠,但同學覺得他們未來可期。
那時候她最喜歡抬頭看北京的夜,夜空高而迷離,看不到星光,她想,星光都在年輕人的眼睛里。那時候她心里就燃著一團火,她想著畢業(yè)后一定要來這座城。
工作三年后,她徹底放下和電子雜志相關(guān)的工作,報了北服的服裝設(shè)計班。那時候父母不支持她,也不理解,為什么不好好上班,非要那么折騰?可是她堅持自己的內(nèi)心,她就是想去做設(shè)計,做服裝。那么瘦小的女孩,卻有著滿腔的力量。學費是她跟一個朋友借的,包括生活費。我曾問過她,在北京過得這樣清苦,想過回去嗎?她決然地回答,我不會回去的,我喜歡這里,我認識的人都在向前奔跑,為明天奮斗,這給了我斗志和勇氣,我的明天會是美好的!
但這并不是一個勵志故事。同學學完服裝設(shè)計,過得怎么樣呢?我不好評價。我在北京只待了一年,離開后,和她就疏于聯(lián)系。兩年后,她輾轉(zhuǎn)加上我微信,寒暄一番后,說出了她的訴求,想跟我借兩萬塊錢。她結(jié)婚了,和丈夫一起,傾兩個家庭之力,又借了不少外債,在燕郊買了房。她說她沒辦法,欠銀行的貸款馬上要還,只能跟朋友借錢過渡一下。我最后并沒有借錢給她,我那時候計劃著買車,也不寬裕。最后的最后,她把我拉黑了,而我刪除了她。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失聯(lián)的這些年,我時常想起她。就在上周,我在電腦前敲字的時候,調(diào)成靜音的手機亮了起來,我看到是她的電話,我刪了她微信,但是電話一直在。我忙著敲字,沒有接電話,手機屏幕亮了一會兒,又黑了。她沒有再打來,我也沒有回撥過去。這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
我在電腦前敲什么呢?一篇小說。斷斷續(xù)續(xù)寫了這些年,積累了一些文字,也得到了一些贊賞。有人問我,你怎么不出本書?我總是笑笑,說我水平還不夠。我說的是實話,我已經(jīng)接受了我的寫作天分可能真的只有這么多。所以盡管心里也會幻想,但是不再強求。小說已經(jīng)完成,3個月,18萬字,敲下最后一個字,我心里安定,感覺對自己有了交代。至于能不能出版,隨緣吧。
每個人都有做夢的權(quán)利。但人不可能活在真空當中,夢想也是。就像當美貌配不上矯情,能力配不上欲望,見識配不上年齡,你會過得擰巴而艱難。當才華配不上夢想,你只會更艱難。
夢想是個勢利眼,你越是怕什么,什么就越是折磨你,甚至摧毀你。夢想誠可貴,認清自己價更高。遙遠的上古時代,夸父說,我有一個夢想,我要把太陽追回來。他努力,奮斗,每天跑啊,追啊,最后被太陽烤死。
當夢想照不進現(xiàn)實怎么辦?如果你生下來沒有蘭博基尼,那么大概率上這一輩子都不會有蘭博基尼。這話一點都不勵志,但是記住它,能過得快樂一點。
“韭菜”的嘆息
撰文_呂慈航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黃雀之后,還有獵手。
既不想做從一開始就任人魚肉的“蟬”,也不想做忙活一場后還是填了別人肚子的“螳螂”。
但就算是黃雀,也不會是最后勝者,焉知背后沒有還在守候的利爪?
獵與被獵,是食物鏈上的殘酷法則,人并沒有因為所謂“萬物靈長”的身份,而得以免俗,甚至,在已然高度進化的智力和文明之下,不見血腥與硝煙的獵殺才是顛撲不破的套路。
隱忍拼搏,獵物也可能一轉(zhuǎn)劣勢,成為獵手;陰溝翻船,獵手也難免頃刻慘敗,“一夜回到解放前”。
當“了不起的蓋茨比”步步高升成了百萬富翁,他終于擺脫了貧農(nóng)時期“詹姆斯·卡茲”的姓名,換上了“杰伊·蓋茨比”的名號,擁有了紐約的豪宅。燈火通明,紙醉金迷,是城市獵場的底色。他在貧窮的幼年夢想出人頭地,夢想成真后卻又依然因金錢的力量而懊喪——心上人黛茜已嫁給了芝加哥的紈绔子弟,他認為這是財富與權(quán)勢的作用,而自己實力不足。
因此,他揮金如土,徹夜笙歌,只為黛茜的目光能再轉(zhuǎn)回到他身上。可如果黛茜是這樣就可以挽回的女人,那么她的真心又能價值幾何呢?蓋茨比的天真讓他在不知不覺間成了獵場里的獵物。
黛茜把他當作不如意的婚姻生活里的調(diào)劑,虛與委蛇,并且心安理得地把軋死丈夫情婦的罪名讓蓋茨比承擔。黛茜的丈夫湯姆挑唆情婦的丈夫一槍打死了蓋茨比,于是他們夫婦骯臟的行徑就此萬無一失。蓋茨比人生的終點,卻是他們前往歐洲旅行,重新開始新生活的起點。
20世紀的名著所描繪的險惡人心與無情現(xiàn)實,時至今日仍不過時。我們不難從各種觸目驚心的社會事件中,看到令人啞然的人性底線,也很容易就在各方勢力角逐爭斗的迷局里,連“吃瓜”都吃得云里霧里——老干媽與騰訊突然開戰(zhàn),一時間戲謔、調(diào)侃、聲討不絕于耳,平日里討厭“企鵝”作為的人,樂見其成,似乎揚眉吐氣,可背后資本運作的玄機奧秘,個中緣由又有誰真的諳熟于心?
于是,“韭菜”這樣的稱謂,逐漸接手了自然人的屬性,成了蕓蕓眾生的代稱,便也是一種無奈的結(jié)果。
被狩獵收割的,自然是“韭菜”,但誰又可知獵手不會有淪為“韭菜”的一天?
或許歸根結(jié)底,都是“韭菜”罷了。千言萬語,眾生百態(tài),不過只為在獵與被獵的規(guī)則下求得生機。力有不逮時,也唯余一聲嘆息。
【解字】
獵,古為“獵”),形聲字。從犬,巤(liè)聲。本義:打獵,捕捉禽獸。后有引申意思為搜尋,物色。
金文至楷書字形皆為從犬、巤聲?!叭睘楣?,作為形符,字義與犬有關(guān);而“巤”為毛發(fā),于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于形聲。規(guī)范字作“獵”。
說文解字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詩·魏風·伐檀》
余獨與麾下數(shù)百人之河上澤中漁獵。
——《漢書·陳余傳》
享鬼神者號,一曰祭;獵禽獸者號,一曰田。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
上獵其一,下攘其十。
——清唐甄《潛書·富民》
獵,虐也。
——《爾雅·釋言》
耕道而得道,獵德而得德。
——漢揚雄《法言·學行》
其后十六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閑,卜居之而吉。
——《史記·封禪書》
不殺老弱,不獵禾稼。
——《荀子·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