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座獨特的城市,有人喜歡,因為眾多的機會是實現(xiàn)夢想的伊甸園;有人不喜歡,因為霓虹閃爍的背后是人間煉獄。但無論怎樣,廣州是包容的,如同華燈初上的廣州塔,迷失在任何角落都能看見它,指引著我們回家的方向,以及明天的出發(fā)點。
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在廣州同樣流光溢彩
Yesterday
昨天
建筑的歷史文化
當我們提起一座城市時,往往會想到它的建筑,在廣州,恩寧路的騎樓建筑群,無疑是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的產(chǎn)物。恩寧路曾是廣州最繁華的街道之一,東起寶華路,西至多寶路,與龍津西路相連,匯聚著騎樓建筑的精髓,被譽為“廣州最美老街”。
時間倒退100年,恩寧路的繁華不可同日而語。那時,這里稱得上中國最繁華的商業(yè)街之一,不僅有以放映美國電影為主的金聲電影院,還有詹天佑紀念館以及粵劇藝人自發(fā)成立的八和會館……雖然這些輝煌的騎樓建筑,被歲月涂上斑駁的色彩,但當時這種有錢人才能住的樓房依舊透著華貴之氣。
如今,仍有不少老廣州人居住在恩寧路,或是開一家小小的副食店,或是開一家香氣噴噴的早茶店,或是開一家叮叮當當?shù)你~器店,濃濃的市井氣息,讓人忍不住拿起相機拍下樸素的生活畫面,以及陽臺上晾曬著衣物的民生風(fēng)景,而那些五顏六色的服飾,仿佛昭示著某種消失的文化符號。
雖然恩寧路的絕大多數(shù)騎樓不免衰亡的命運,但永慶坊宛如一顆璀璨的新星,利用騎樓的建造形式進行改造修繕,打造成廣州最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廣場,使得飽經(jīng)滄桑的建筑如同披上了華麗的外衣,重新迎接新時代的機遇和挑戰(zhàn)。
然而,無論是古老的騎樓或是嶄新的永慶坊,一座城市的發(fā)展,既要注入新的活力和創(chuàng)意,同時也要保留建筑的空間記憶,繼而孕育出建筑的溫度和靈魂。只有這樣,每個人才能看見一座城市的過去和現(xiàn)在,以及遙遠的未來。
Tips
恩寧路
位于中國廣州市荔灣區(qū),是一條有濃厚西關(guān)特色的道路。東起寶華路,西北至多寶路與龍津西路相接。它誕生于1931年,路面可以并排行八頂大轎,一時風(fēng)光無限,被譽為“廣州最美老街”。恩寧路是西關(guān)騎樓建筑的精髓。恩寧路、龍津西路與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騎樓連接,成為全市最完整和最長的騎樓街,分布了十幾處文物古跡。2007年底,恩寧路被廣州市政府納入舊城改造計劃。
景點推薦:粵劇藝術(shù)博物館,八和會館,永慶坊,李小龍祖居,魯迅夫人故居等
Today
今天
食物的傳統(tǒng)生活
廣州美食絕非浪得虛名
廣州人嗜好飲茶,每天的生活便是從早茶開始的,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
關(guān)于廣州的早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同治年間,清政府頒布了“一口通商”政策,只允許廣州對外貿(mào)易,因此全國各地銷往海外的茶葉和瓷器等全都匯聚到了廣州,茶葉多了,價格自然就便宜。因此,百姓們愛上喝茶,日子久了,光喝茶也不行,于是就出現(xiàn)了點心。廣州的點心講究精、美、新、巧,種類繁多,花樣百出,至今仍流傳著“嘆一盅兩件”,即享受一盅香茶和兩件點心的口頭禪。
廣州人說早茶,習(xí)慣說“嘆早茶”,“嘆”在廣州方言中是享受的意思。廣州人喝早茶的生活習(xí)性,似乎是融入骨髓里的。天微微亮,街頭巷陌的茶樓里便閃現(xiàn)著食客的身影,有的喝完早茶去上班,有的則消閑聊天,而消閑的大多是退休老人,他們來得早卻離得遲。節(jié)假日時,全家老小或是親朋好友,齊聚茶樓嘆早茶,共享天倫之樂,偷得浮生半日閑。由此可見,喝早茶不是簡單的吃吃喝喝,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點營業(yè),晚茶次日凌晨2點收市甚至通宵營業(yè)。其中,早茶是最興隆的,從清晨到上午11點,往往座無虛席。比如著名的白天鵝賓館,早上7點半開門迎客,6點就有人排隊等位。有時排隊的隊伍長得讓人絕望,而在排隊過程中,與朋友或家人討論生活的點滴打發(fā)時間,似乎早茶這種飲食習(xí)慣,改變了廣州的精神面貌,也賦予了更多的世俗人情。
Tomorrow
明天
潮流的未來人生
廣州的繁華世人皆知,相比西安、洛陽、南京等歷史文化名城,廣州濃郁的商業(yè)氣息,似乎掩蓋了自身的歷史光芒,更多的也僅是風(fēng)雨縹緲的近代史。正因如此,那些見證著廣州發(fā)展的文化遺跡,讓人覺得100多年前的歲月并不遙遠。
珠江白鵝潭畔的沙面島,面積僅0.3平方公里,曾被英法等國占為租界,匯豐銀行、英國領(lǐng)事館、法國領(lǐng)事館等矗立于此,150多棟建筑充滿濃郁的歐式風(fēng)情,仿佛置身某個浪漫的歐洲國家。如今,沙面島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獨特的文藝氣息吸引了文藝青年打卡拍照,相信每個人在收獲精美照片的同時,也會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昔日榮光。
廣州的文藝小清新路線遠不止沙面,太古倉也是其中閃亮的一個,白天漫步在江邊一群土黃色的建筑中,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夜色下的太古倉又會華麗轉(zhuǎn)身,在霓虹燈下妖嬈多姿。這里有港口、碼頭、倉庫、游艇,也有霓虹閃爍的燈光,夏夜的風(fēng),還有令人難以忘懷的喧囂懷藏著海珠人的浪漫情懷。太古倉碼頭上共有八個倉,一字排開,設(shè)有酒家、電影院、清吧、火鍋、茶飲店、辦公區(qū)等,T字型碼頭上也停著眾多的游艇。加上紅墻工業(yè)復(fù)古風(fēng),成了廣州知名的拍照打卡點。時間倒退10余年,廣州塔拔地而起,獨特的造型被網(wǎng)友戲稱為“小蠻腰”,這么些年過去了,廣州塔迎接了無數(shù)游人探幽尋秘。當600米的廣州塔矗立在珠江江畔時,注定為廣州帶來巨大的榮耀和世人的矚目,尤其是站在觀景平臺望去,那些密如森林的高樓大廈,似乎顯示出這座城市飛速發(fā)展的未來。
沙面的歷史建筑既凝固又流動
廣州,這座獨特的城市,有人喜歡,因為眾多的機會是實現(xiàn)夢想的伊甸園;有人不喜歡,因為霓虹閃爍的背后是人間煉獄。但無論怎樣,廣州是包容的,如同華燈初上的廣州塔,迷失在任何角落都能看見它,指引著我們回家的方向,以及明天的出發(f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