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2020年春節(jié)寒假,一場大疫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jié)奏,原定的開學時間一再延遲,教育人如何突圍而出,有所作為?岳麓區(qū)德潤園小學根據(jù)省、市、區(qū)教育局“停課不停學”統(tǒng)一部署,在認真組織學生收看市區(qū)平臺直播課程同時,開展了“抗擊疫情,碼課同行”的線上特色教學活動。
一、案例背景
碼課是傳統(tǒng)微課的升級版和新載體,它將虛擬與現(xiàn)實、線上與線下進行鏈接。它的開發(fā)使用不僅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教”和學生更好地“學”,而且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它能促進教師科學表達能力提升、自身信息素養(yǎng)提升,促進教師教學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
2020年1月7日,學校校本培訓舉行了一場《碼課碼書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專題講座。大家認識到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學習方式,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提升信息能力,而碼課碼書的開發(fā),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全校老師現(xiàn)場學習了小影的手機微課錄制和利用草料二維碼轉碼制作碼課。
二、案例內容
【學校的統(tǒng)籌定位】
“這個春節(jié),醫(yī)生、護士、軍隊不斷集結,抗疫在前,而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的職責是在教書育人本身。德潤園小學的每一位老師請守住立德樹人的初心,心系每一個孩子,用行動做好孩子的引導,成為他們的榜樣。停課不停學,任何時候不能逃避成長,積極制作‘碼課碼書,參與岳麓教師公益大講堂的線上云課堂,讓孩子看到,不論什么時候,老師都和他們在一起!”校長第一時間在工作群里提出了對每一位老師的殷殷期望。
如何做好“停學不停課”工作,讓宅在家里的孩子們宅得有意義,宅得有樂趣呢?行政團隊通過釘釘視頻會議展開了認真的研討,最后定出的基調是:以區(qū)市的直播課堂為主,以德小教師自己研發(fā)的碼課為輔,指導學生居家學習和生活;內容為數(shù)學思維訓練、數(shù)學文化、益智游戲、國學經(jīng)典賞析、童話故事、英語繪本、心理健康、科學小知識、居家鍛煉、生活小百科、美食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建議每個碼課的時間在5-10分鐘。老師們的碼課制作好后,先提交教研組長審核,初審過關后再提交教研部門,由碼課審核小組二審,合格后由教研處每日推出。
德潤園小學碼課工作流程
碼課的推出注意內容的搭配組合和特殊時節(jié)的契合。如2月8日元宵節(jié)就推出了元宵節(jié)系列碼課——《做燈籠》《剪紙》《做元宵》《猜燈謎》,又如2月4日的立春,2月19日的雨水,3月5日的驚蟄,就分別推出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春》《雨水》《驚蟄》篇。而在周末,則推出居家鍛煉、美食、攝影、心理健康等課程,讓家長帶著孩子們一起學習,習得知識技能的同時,增進親子關系。
3月9日,長沙市統(tǒng)一開始網(wǎng)絡線上新課,考慮到網(wǎng)絡教學的局限性,老師們把碼課的制作內容調整為給孩子們查漏補缺,把教學難點、作業(yè)中出現(xiàn)錯誤多的地方錄成碼課發(fā)給學生消化鞏固。
【老師的研發(fā)制作】
培訓時,學校介紹的是用小影拍攝視頻生成鏈接,然后到草料二維碼轉碼,老師們自己實踐時,發(fā)現(xiàn)有些內容采用ppt錄屏后轉碼更清楚明了。碼的形式也從單一到多種。期初,大家統(tǒng)一用草料二維碼,之后有用希沃白板五的碼,有用希沃膠囊小程序菊花碼,有用微課之家的邀請碼,還有用微云的碼。老師們對制作碼課的熟練程度越來越高。
因為是在春節(jié)的特殊時期,老師們宅居家里,不能外出,特別是相當一部分老師回到家鄉(xiāng),制作條件更加受影響,但是這些都不會阻擋老師們研發(fā)的熱情。
因為教學的是低年級,更偏向于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所以想著錄制一些短而有趣的數(shù)學課外知識小視頻。晚上等兩歲的孩子睡著后,悄悄摸摸地叫老公人肉架起手機,找一塊稍微干凈些的背景,試好角度,距離,假裝自己是“網(wǎng)紅”,注意微笑,眼神,開始拍攝,錄一段暫停一段,生怕自己出現(xiàn)口誤。拍完之后將幾段小視頻進行剪輯,配上文字,一遍又一遍地聽,看是否有表述錯誤,以免誤導孩子。雖然最后的成果不是特別完美,卻很有成就感。每一次嘗試與學習,獲得的不就是一種經(jīng)歷與成長嗎?
————彭美君
我在想,也許我可以錄一些平時在課堂上很難有機會講到,但是有特別重要的知識,比如關于數(shù)形結合,其實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在小學各個年級都有涉及,而且進入中學之后也是特別重要的,但在小學,可能很少有學生會主動應用這一思想,況且,數(shù)與形的結合形式是多樣的,于是我想通過做一些相關的碼課,讓孩子們看到這一思想的各種應用,不一定要完全掌握,只要孩子們去體會它,慢慢感悟它,欣賞它的美感。
————陳陸舟
這次疫情期間的碼課,讓我有了機會給孩子們傳授點老師愛好但又是體育之外的知識,所以在做體育碼課的同時做了一期美食和一期養(yǎng)魚的碼課,反響還不錯。在朋友圈看到了不少孩子在家都進行了嘗試,作為一名普通體育教師我認為讓孩子們學會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
————陳穎飛
為了讓孩子們能輕松愉悅地了解節(jié)氣文化,不讓節(jié)氣概念化,我借助趣味傳說故事、美觀形象的圖片、音韻優(yōu)美的詩詞及吟誦等,讓孩子知曉節(jié)氣里蘊含著古代人民認識世界、認識自然的智慧,節(jié)氣里蘊藏著氣候、時令、物候等中華農(nóng)耕文化,節(jié)氣里描繪著中華傳統(tǒng)的民俗活動、詩詞歌賦等。聆聽節(jié)氣,誦讀詩詞,是不是也能夠讓孩子們在文化的熏陶中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進而獲得生活美呢?是不是也能提升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呢?我相信,文化信念是可以傳播的。
關于錄制碼課,全憑一支筆、一本本子、一部手機。在老家隔離,哪里都不能去,也沒有隨身攜帶電腦的習慣,所以,手寫教案、用手機制作PPT,用手機錄制微課。也要提前和家人說好,輕言輕語,盡量不制造聲音。這樣,成課速度比較慢,但方法總比困難多。你我的收獲都會沁潤在心中。
—————王曲
3月5日,在全體教職員工的新學期第一次釘釘視頻會議上,馮佳主任做了這樣的小結:最早提交碼課的,是彭美君老師;碼課數(shù)量最多的,是符蘭蘭老師;50歲的凌虹老師體態(tài)和心態(tài)超級年輕,摸索著學習制作碼課,早早地就提交了作業(yè);最默默無聞給全體老師提供技術支持的,是無論哪個點打電話咨詢都會耐心接聽的何暢老師;最專一的是熊彩霞老師,她用碼課主動承擔起了疫情期間心理疏導的重任;碼課內容最豐富多彩的是陳穎飛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在疫情中作為教育人的責任與擔當。彭美君老師只帶了一臺手機在鄉(xiāng)下老家依然碼出了5節(jié)碼課;朱晴老師帶領家委會成員推出了元宵節(jié)系列課;黎敏老師想了很多辦法,把音樂、圖畫等等元素融入低年級的數(shù)學碼課,以增強趣味性……疫情把老師們逼成了18線主播,但是,同樣我們也看到,教育在當下已經(jīng)更多更深入地走向了現(xiàn)代化、信息化。
【學生的學習效果】
因為長假推出的系列碼課,內容非常適合小學生,短小精致,生動有趣,所以成為孩子們宅居生活中的一道亮光,深受學生、家長的歡迎。
假期里,我天天等著碼課的更新,因為有我喜歡的數(shù)學思維課和數(shù)學文化課。之前我并不是很喜歡數(shù)學,總覺得有些枯燥,可是假期里聽了鄧瓊老師和陳陸舟老師的碼課后,我發(fā)現(xiàn)原來數(shù)學也是這么神奇而有趣的??!
————5.3班黎詩琦
我發(fā)現(xiàn),碼課真好玩,不僅有語文數(shù)學知識,還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我看了謝妙老師的碼課《香蔥雞蛋餅》,也學著做了一份,爸爸媽媽直夸我,再也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嬌嬌女了。
————4.2班羅瑾萱
今年的寒假因新冠肺炎的肆虐而顯的額外的漫長。同時也阻斷了孩子們去學校上課的腳步。還好,我們相聚在碼課里。這特殊的課堂上,孩子們可以見到久違的老師,她們一絲不茍的給孩子們上課,溫柔的話語,多彩的課件,豐富的課堂,讓我和孩子無不著迷。
———4.3班吳昱宏媽媽
疫情期間在家陪同孩子一起看符蘭蘭老師的碼課,內容涉及有孔孟之道、老莊之道;對聯(lián)的故事與格式;楚辭;班氏家族與曹氏家族以及賈誼、陶淵明的文學造詣等等,跟著老師學習、吟誦與記錄,溫軟安靜的時光于我看來彌足珍貴,收獲的是內心的豐盈與專注的思考,在不平凡的日子里享受到最簡單樸素的生活!
————4.2班龍江林媽媽
碼課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一段時間,這個漫長的假期,我也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假期可支配時間多,我們按照碼課里所授的健身法安排體育鍛煉,母子一起健身,鍛煉了身體也增進了感情。
————5.4班王子逸媽媽
寒假在家和孩子一起看了學校的網(wǎng)絡攝影碼課,對構圖、顏色配比、取景角度有了初步了解。苗苗經(jīng)常和我探討拍照技術,并隨時舉起鏡頭:黃燦燦的迎春花、粉紅色的桃花、或者只是春風里的新萌出的一支綠芽,都在她的鏡頭里有了一種別致的美。
————6.2班程苗苗爸爸
段珊老師的《小巴掌系列》童話碼課,給孩子們種下一顆童話的種子。我家孩子聽了故事特別喜歡,總是盼著段老師推出新課,她還要我網(wǎng)購了童話書,每天都要自己讀上一兩篇。
————1.1朱紫玉媽媽
【同行的認可】
好東西需要分享,我校推出的“抗擊疫情,碼課同行”系列課程,得到了同行的認可,不少外地學校的校長、老師主動把課程推薦給他們的學生。一位平江的女老師留言: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你們今天是推什么課,因為我的孩子正翹首以盼。這也是對碼課制作者最大的肯定。
三、案例反思
“學生有興趣,家長受歡迎,老師顯成就”,這是學校推出系列碼課后的調研的反饋。為什么會有如此的效果?反思,應該是基于以下幾點優(yōu)勢:
1、好操作,制作受條件影響小。
“手機橫著拿,鏡頭在左邊,右手來控制,雙臂略夾緊……”在這樣形象的口訣引領下,零基礎的老師也能快速掌握。經(jīng)過一次培訓,學校95%老師都能熟練掌握,并成功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碼課。制作受器材的影響也很小,哪怕是在偏遠的農(nóng)村,一部手機在手,找個有信號的地方就能成功搞定。
2、好使用,學習隨時隨處發(fā)生。
隨著智能手機特別是微信等包含掃碼功能的APP廣泛應用,“掃碼”已經(jīng)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識別二維碼掃一掃,碼課的學習就是如此簡單,任何人都可以一點就會,不受技術的限制與影響,不受時間空間的制約,學習隨時隨處可以發(fā)生。
3、內容廣,從學生需求出發(fā)。
小學教育應該是一群對生活和事業(yè)充滿熱愛的老師帶著孩子在廣闊的草原上去采花,然后幫助其發(fā)現(xiàn)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朵或幾朵。這次寒假碼課的內容以豐富學生疫情期間宅家生活為出發(fā)點,內容涵蓋學科知識拓展、課外閱讀指導、親子心理游戲、居家體育鍛煉、音樂攝影手工制作等,我們給予了孩子更豐富的課程,更多樣的選擇。3月9日市局開始線上新課教學之后,碼課內容逐步向重難點突破、易錯題解析等方向轉移,用碼課幫助學生梳理新課知識點,查漏補缺。
4、成體系,從知識架構入手。
“抗擊疫情,碼課同行”,很多老師在碼課設計上有了自己的思考,成體系推出,主題突出,有整體性、連貫性。如符蘭蘭老師的中國古代文學系列,鄧瓊老師數(shù)學文化系列,段珊老師小巴掌童話閱讀系列,王曲老師24節(jié)氣系列,陳陸舟老師數(shù)與形系列,曾星星老師《世說新語》系列等等。
面對疫情,教育有為。危機中,我們集學校教研力量共商突圍之計,共創(chuàng)碼課系列書,共享智慧教育背景下優(yōu)質教育資源。疫情已控制,孩子們重返校園,我們在信息化道路上的教學教研探索的步子不會停下。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德潤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