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蘭香
教研活動的目的是解決幼兒園實際問題,轉變教師觀念,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結合以往教學實踐中對教師的觀察發(fā)現(xiàn),我園教師的共性問題還是對兒童的認識存在誤區(qū),諸如包辦代替過多、不信任兒童、關注教多于關注學等現(xiàn)象比較普遍。實際上是沒有站在兒童的立場思考問題,教師工作相對比較主觀。教師的兒童觀決定著教師的教育行為,如何借助教研活動讓教師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如何通過教研實現(xiàn)教師對兒童的客觀認識,反思自身的教育行為并指導今后的工作?我園通過以下途徑進行了探索。
回味童年故事 反思成長關鍵因素
追憶往昔,喚醒童年的自己
鼓勵教師回憶小時候的點點滴滴,并由此將自己置身于幼兒角度, 分析影響幼兒發(fā)展的因素都是什么。這個回味童年的故事活動,一下子讓時空回到了老師們的童年時代,每個人都有很多生動的故事,有快樂的記憶、有傷心的往事、有難忘的經歷、有驚險的實踐……
老師們說起記憶猶新的故事滔滔不絕,韓老師說:“當時因為自己體胖,幼兒園老師帶有取笑的口吻說‘少吃點吧,看你這身肉,這句話讓我記到現(xiàn)在。而今自己當老師了,理解了這只是老師的一句玩笑,可是我當時真的認為老師不喜歡我,不想讓我吃?!崩罾蠋熣f:“小時候和同齡的小伙伴兒一起捉魚、爬樹、打鳥……游戲材料都取之于大自然,游戲內容都是自己安排的。那時候自由灑脫,太快樂了?!眲⒗蠋熣f:“語文課上,該我讀短文了。我讀得不是很熟練,但是老師卻做了一個‘噓的動作,告訴同學安靜聽。我讀完后老師說我讀‘哦的聲音很好聽,還請其他同學說一說,同學們說我的聲音像記者、播音員一樣好聽,給了我很大的自信。”……
移情思考,規(guī)范今日老師的言行
童年故事的回憶帶給老師深深的思考,每個班組內進行了分享交流,之后選擇代表進行了全園交流,分享影響童年成長的關鍵要素。當老師把自己小時候的記憶和感覺喚醒,忽然覺得班上的孩子就是當年的自己。“我喜歡老師的擁抱,那個感覺很溫暖?!薄袄蠋煹墓膭钭屛页錆M自信?!薄袄蠋熍惆槲乙黄鹩螒?,在游戲中學習數(shù)數(shù)?!薄安荒車樆P『⒆樱麄儠牙蠋煹脑挳斦?,會很害怕的。”“假如班上的孩子是我,我需要老師喜歡我、接納我、理解我、幫助我、支持我。”……
站在兒童的立場思考教師的行為,如何做適宜?怎樣做孩子喜歡?老師們自己找到了答案,也意識到自己不經意的言行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謹言慎行、以愛心溫暖兒童成為老師的自覺認知。
縫制童年玩具 自主創(chuàng)新游戲玩法
制作沙包,感悟做中學的理念
沙包是傳統(tǒng)的兒時游戲玩具,每個孩子都有玩沙包的經歷。但是做沙包不是每個人都會,特別是九零后的年輕教師。想玩沙包游戲,必須自制沙包,每人兩個。操作性的任務讓老師們覺得很有趣味。尋找工具、尋找布料、研究制作工藝流程,老師們熱火朝天地行動起來。視頻記錄老師自己的操作過程,有的老師想辦法搜集漂亮的花布縫制大小不同的沙包,有的老師買來小型縫紉機上手操作,有一位小老師居然蹬起傳統(tǒng)的腳踏縫紉機,唯一的男老師也盤腿而坐,一針一針地縫制……真是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
操作活動不僅不枯燥,還很有新意。教師親自體會了“做中學”的道理:選擇并操作工具、選擇制作的布料、選擇沙包的內芯材料。老師們體會到,在這個過程中,對工具的了解和使用,對材料的了解(什么樣的布料更結實,適合縫制沙包;什么樣的材料當內芯更適宜),剪、拼布塊時圖形和空間感知能力的發(fā)展,小肌肉的發(fā)展,審美能力的發(fā)展,耐心、堅持性等品質的發(fā)展,等等,年輕老師感嘆,自己在這個操作任務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
沙包游戲,體會一物多玩之趣
沙包做好是為了玩的,我們的要求只有一個:玩得要有新意、玩得要快樂。老師們積極投入,有的覺得最有意思的玩法還是傳統(tǒng)的“打鴨子”,規(guī)則明確,人與人之間的配合和互動很充分,投擲、跑、躲閃等各種身體運動能力都能得到發(fā)展,在“扔”“躲”的人員更換中又制造了動靜交替的空間,參與“打鴨子”游戲的,不論孩子還是成人,都快樂無比。有的老師推薦“腳擲沙包”的游戲,雙腳夾住沙包,然后雙腳跳起用收腹向前擺腿的力量用力將沙包擲出去。還有“夾包跳”(雙腳夾住沙包,向前跳)、“沙包投準”(將沙包投進箱子里)、“沙包雙人拋接”“頭頂沙包走”“雙人背夾沙包走”……老師們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孩子們的興趣,找到了很多沙包玩法,一時間,沙包游戲成了大家最熱衷的游戲,從幼兒園到家庭,紛紛開展起來。很多家長也在家?guī)е⒆涌p沙包、玩沙包。
縫沙包玩沙包的活動,實際上仍然讓老師們有一種童年帶入感。他們在活動中像孩子一樣去創(chuàng)新游戲,體會游戲自主自由帶來的快樂。
創(chuàng)意作品 體會自主創(chuàng)作的樂趣
主題寬泛,自主選材
為了讓教師體會藝術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tài)度的獨特方式,我們開展了主題藝術創(chuàng)作“守望春天”的教研活動,請老師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對春天的理解。寬泛的主題是想給教師的自主創(chuàng)意留有空間。今年的這個春天來之不易,這個春天有太多英雄,這個春天無比珍貴,請老師通過對春天的觀察、欣賞、思考,選擇自然界真實的材料進行有感情、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材料可以是自然材料,也可以是廢舊材料。希望教師在創(chuàng)意表達的過程中,體會藝術表達的方式方法是獨特的,每個人對來之不易的春天的理解也是各有千秋的。
大膽表達,情感各異
交流分享的時候,發(fā)現(xiàn)寬泛的藝術主題確實給了老師自主創(chuàng)意表達的機會。老師的作品精彩紛呈,比如,有的老師創(chuàng)意制作鐘南山院士頭像表達對春天的守望,有的老師用水果蔬菜的艷麗色彩造型美麗的春天景色,還有的老師用柳枝編制花籃,寓意春天的中國夢等等。無論是對春天內涵的理解還是表現(xiàn)手法和方式都充滿了個性。
這次特別的藝術創(chuàng)作體驗活動,讓教師不僅感受到春天彌足珍貴,應該守望,同時感受到美的標準不是唯一的。每個人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去體驗世間美好的時候,發(fā)現(xiàn)的美、感受到的美是不一樣的。在看待幼兒作品的時候,也不能用簡單的“好看”來要求。
臨摹兒童繪畫 反思實踐指導問題
臨摹兒童繪畫,仔細審視兒童
要實現(xiàn)老師真正地轉變自身的工作習慣, 實現(xiàn)基于兒童立場去思考自身的教育行為, 需要老師俯下身來向兒童學習。臨摹兒童繪畫的嘗試,就是想讓教師以兒童為師,在臨摹兒童繪畫的過程中,細細品讀兒童作品,仔仔細細去觀察兒童的作品。
我們?yōu)榻處熗扑]了二十幾幅我園幼兒創(chuàng)作的人物畫作品。之所以選擇人物畫,是希望老師能透過兒童的表達試著理解作者繪畫時候的心理狀態(tài)。老師們有的選擇線條簡單的作品,有的選擇動態(tài)活潑的作品,還有的選擇“無法讀懂為什么一只眼睛睜開一只眼睛涂黑”的作品……每個人都虔誠地選擇了一副兒童繪畫作品,將其作為自己的臨摹對象。
真的開始臨摹作畫的時候,老師們一邊觀察一邊揣測、分析孩子創(chuàng)作的意圖:眼神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頭發(fā)稀疏的分布是基于對誰的觀察?有的老師甚至會數(shù)一數(shù)孩子畫了幾根頭發(fā)。如此細微的觀察,就是為了能和孩子的畫多一點形似,臨摹得更接近兒童的作品。然而,老師發(fā)現(xiàn)臨摹這件事很難。李老師說:“我在臨摹小女孩的頭發(fā)時,尤其是小畫者所表現(xiàn)的麻花辮,感覺太難了,她能把麻花辮表現(xiàn)得如此自然、活潑,一定是一位細心的女孩子,而我真的沒有小朋友觀察得仔細?!?/p>
交流繪畫感受,向兒童致敬
簡單的模仿卻很不簡單,讓老師對兒童心生敬意,對兒童細膩的筆觸、大膽的用色、流暢的線條以及生動的眼神都充滿了欽佩?!爸安]有很認真欣賞過,我只能說看過兒童繪畫作品,看他的畫面、色彩,但并沒有這次這么認真地琢磨過幼兒繪畫作品。”臨摹后的交流中,老師們進行了自我剖析和反思,最大的感觸是:對兒童繪畫觀察不細心,沒有發(fā)自內心地去欣賞和贊美兒童?!昂⒆拥漠嬁赡苁强鋸埖?,可能是與現(xiàn)實不符的,但是正是這些不同,讓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新事物的創(chuàng)造者?!薄昂⒆拥漠嬁赡懿皇浅扇搜壑小昝赖淖髌?,但卻能生動直觀地表達每個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感受與理解,每個孩子的畫都不一樣,因為他們感知到的人、事、物都是不同的?!薄蠋焸冇米约旱睦斫庠忈屃恕?-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
幾次嘗試的實操性體驗式教研活動,老師們的參與度都非常高,因為實際操作活動不枯燥,在動手的過程中動腦。這也印證了一點:不僅孩子們要在操作中學習,即使是教師也需要在“做中學”“做中研”。
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路還很長,園本教研是一條支持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路徑,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