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玉
摘 ?要:對于語文教師來講,語文教學中,最難教的是作文,對于學生來講,最難學的也是作文。新時代的作文寫作講究呼喚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學生靈感的火花。因此,如何把創(chuàng)新教育落實到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必須進行深刻研究和探索的。落實創(chuàng)新寫作,不僅可以讓學生樹立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可以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習作當中。
關鍵詞:課本資源 ?技巧訓練 ?寫作環(huán)境
作文教學是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是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還是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都是同寫作教學密切相關的。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的培育必須引起語文教師足夠的重視,在新課程的最新標準中,語文的寫作教學要求要積極地鼓勵學生想象和幻想,力求用最具創(chuàng)意的想法來進行寫作。這一標準從近幾年的中考作文命題走向可以看出來,中學的作文寫作已經開始淡化文體要求,更加積極地鼓勵學生不受拘束地去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由“要我寫”向“我要寫”的轉變,是十分利于學生自由創(chuàng)意的表達的,對于寫作的創(chuàng)新教學也是大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做好創(chuàng)新寫作的實施呢?筆者從以下幾點出發(fā),淺談下自己的觀點:
一、加強對課本資源的有效使用
初中階段的課文都是精選的優(yōu)秀作者的優(yōu)秀文章,這些作者的文章當然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課文,教師要做的就是積極引導學生去對自己喜歡的作家進行深度挖掘,去積極地、認真地學習他們的寫作風格,繼而還可以從他們的其他作品中汲取更多的寫作素材。例如:在學習了課文《觀滄海》后,就可以引導學生去積極地了解并發(fā)現(xiàn)曹操的其他作品,這樣的教學法不僅加強了學生們對《觀滄海》這一首詩歌的理解感悟,還拓展了學生們的視野,讓學生們了解到諸如《龜雖壽》《短歌行》《嵩里行》等優(yōu)秀詩歌作品;抑或在學習文言文《孫權勸學》后,就可以詳細地給學生們介紹呂蒙的一些典故,像“吳下阿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白衣渡江”等,為學生們在以后進行議論文寫作的時候積累豐富的論證;除了古文外,現(xiàn)代文體的作品也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去進行發(fā)掘,像由魯迅先生的《社戲》引申出其他作品,不僅可以學習到寫作手法的運用,還可以學到魯迅先生偉大的愛國情懷。
在語文課堂的習作教學中,除了必備課內知識的拓展外,還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去進行課外讀物的閱讀,例如像《讀者》《意林》《作文世界》等優(yōu)秀的刊物,做好了這些閱讀知識的延伸,還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去進行摘錄、點評、觀后感等習作知識積累。在這樣的教學活動開展下,還可以定期地舉辦班級讀書研討會等小活動,這樣學生們不僅可以愉快地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還可以積極地學習他人的經驗,進而實現(xiàn)寫作水平質的飛升。
二、積極開展創(chuàng)新寫作手法的技巧訓練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難以寫出精美文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缺乏必備的寫作技巧,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必備的寫作技巧,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的寫作內容更有思想、更有內容。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立意,只有精巧的立意才可以讓寫作的文章更加寓意深刻。立意的培養(yǎng)主要是讓學生時刻以自己敏銳的目光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但卻具備十分深刻寓意的小事,進而在隨著自己的積累慢慢地就有了充足的寫作想法。這樣的寫作除了立意準確外,還可以有效地避免同他人文章的雷同。
其次,要讓學生學會擬題的新穎,一個好的題目不僅可以讓讀者耳目一新,還可以讓讀者可以更耐心地去進行文章的閱讀。新穎的擬題可以有很多,學生們可以根據(jù)自己文章的主旨來擬定相關的題目。如:寫學習他人方面的文章就可以巧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寫小學時代的回憶就可以用“青春修煉手冊”“我的青春誰做主”等等。無論是借用詩歌,還是名言警句,只要符合文章的寫作宗旨就都是很好的標題。這樣的擬題,往往會讓讀者有十分愉悅的閱讀體驗,是學生做好創(chuàng)新寫作應當掌握的必備技巧。
最后,要讓學生知道“求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并不是一味的改革,其更多的是像“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首詩所表達的那樣,讓學生去多角度地觀察和思考問題。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積極去引導學生進行立意上的“求異”,例如《卜算子·詠梅》一文,即是借陸游的詠梅詞,反其意而寫成的名篇。同樣的詠梅,毛主席筆下的梅花不懼怕狂風、嚴寒,敢于大膽地迎雪綻放,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昂然心態(tài),而陸游筆下的梅花卻更多的是闡述梅花的處境艱難,十分的消極避世,同一種事物,不同的詩人寫出來卻有迥然不同的風格,這既是創(chuàng)新,這是十分值得學生們學習的。
三、教師要優(yōu)化寫作環(huán)境,為創(chuàng)新提供環(huán)境
寫作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風格,積極地讓學生的天性得到釋放,這樣的教學才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寫作當中更好地呈現(xiàn)。除了教學主體的變革外,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也切勿一言堂。筆者記得,自己上學時,教師要求寫人物方面的文章往往都是要求贊美型的,這樣的寫作往往是對思維的固化,學生們在老師的明確要求下只能寫自己認為的美好的一面,而學生們的思維是不同于成人思維的,他們?yōu)榱怂蚜_美好的詞句,只能絞盡腦汁的去進行填充,如果稍微出現(xiàn)偏差,那么這篇文章就會被定義為跑題,在這樣的教學評價機制下,談創(chuàng)新寫作就是空談。因此,想要避免學生寫作的假、大、空,就需要評價機制的改變,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暢所欲言地抒發(fā)心中所思所想,也只有這樣創(chuàng)新寫作才可以實現(xiàn)。
結語
總之,創(chuàng)新寫作的核心即是讓學生敢于思考,敢于寫作,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慢慢地形成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新寫作思維。同時重視創(chuàng)新寫作對學生的幫助不單單是寫作能力的提升,其更多的是幫助學生學科素質獲得整體的提升,這就像韓愈先生主張的“行成于思”和葉圣陶先生主張的“由作文啟迪精思”是一個道理的。
參考文獻
[1]閆建明.初中語文作文創(chuàng)新學習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75.
[2]陳隴芳.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途徑的分析[J].學周刊,2018(10):134-135.
[3]余志明.優(yōu)化寫作教學創(chuàng)新學生思維——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18(05):10-11.